返回

东江情缘

关灯
护眼
第137章 历史变迁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试登百尺危楼上,恍立千层雾气中。

第五景为禅院晨钟,并附诗一首。

禅院晨钟

刘瑞祥

疏星落落日将红,忽觉梵钟到耳聪。

静听音流禅院出,经声朗朗日曈曈。

第六景为罗星塞口,并附诗一首。

罗星塞口

刘拱宸

沃野平原且胜多,一山排列似星罗。

无一错一首一发一内一容一在一6一9一书一吧一看!

不知箕斗如何过,降谪人间笑折腾。

第七景为大营古岗,并附诗一首。

大营古岗

刘拱宸

信国忠贞佐宋王,在营遣迹在东湘。

文公杳矣平原在,惟见寒鸦集古岗。

第八景为文笔擎天,并附诗一首。

文笔擎天

刘拱宸

一山秀丽发奇峰,锐似毛锥倒地中。

岂是山灵能写照,欲从天际绘苍穹。

接着两人又欣赏了河唇坝围。该围屋由圳下开基十一世祖刘元材建于清代末年,主厅面宽13米,进深22米,坐西朝东,面阔三间,二进三厅二厢房二横屋,抬梁式悬山顶金包银大瓦房。

村子进行新农村建设后,在原生产大队旧址修建了一个亭子,周围砌了一道道圃;在河唇坝围门前的空地上新添了青少年公共娱乐设施,如乒乓球桌、篮球架、单杠、双杠、翘翘板等;在德馨围的侧边建了一个现代化的公共厕所;推倒破烂不堪的土坯房,盖起了三层小洋楼;在井唇的原址上建了几排新农村建设房屋;村与村之间的公路水泥硬化了;村民们把历史久远的自行车都卖了,破旧的摩托车搁置在遗忘的一角任其长木耳,崭新的小车停在了门前的石灰坪上……

春亮带诗涵来到文昌高阁旁边的圳下小学,创办历史悠久,却在几年前被教育局下令停办了。他指着墙角下的一个破洞,称读幼稚园的时候,自己与同学们经常在那钻来钻去;他指着只剩半截的枯树桩,称圳下战斗时,它是由住在文昌阁里的毛主席亲手种下的;他指着最左边的那个宿舍,称当时的女班主任就住在那里。一到星期五下午,她的男友就会骑着一辆凤凰牌自行车来接她。即使是大雨滂沱,或者风雪载途,仍然准时无误,非常浪漫,非常纯朴。

他又带她来到果山里。远远望去,漫山遍野的脐橙,就好像一个个金黄色的灯笼挂在了枝头。山上的柑橘专业采果队,把一个个金灿灿的脐橙剪下来,装在箩筐里,再挑到路边的篷布上。汗水湿透了他们背上的衣服,鞋底沾满了厚重的泥巴。另一群妇女则负责挑选果实,把好的装在果篓里,把劣的放在一边堆积起来。过秤后,一筐筐的果篓装在了货车的车厢里……

诗涵有些口渴了,他带她来到一泓泉水边。她忍不住用双手掬了一口水,猛喝了一大口,真是清冽甘甜啊!

“村子里能喝到这样的水的地方,已经不多了。”

“为什么?”

“因为经常喷洒农药,把水质给污染了。”

“哦,原来是这样。”

“我县癌症的发生率逐年上涨,就跟这水质有很大的关系。”

“难怪大家都改喝桶装矿泉水了。”

在他年幼的时候,不知道是哪位村民在泉水里放了几尾青鱼。结果懵懂无知的春亮与高教娃子、黄毛二蛋等为了抓鱼,拼命地想把水舀干。可是舀了许久,水一点都没少。没办法,他们只好光着膀子伸手去摸。一直徜徉生活着的鱼儿折腾不起这惊动,穿梭来穿梭去,就是抓不着。气急败坏之下的他们,直接把遮挡泥沙的簸箕全拆掉。他们的父母得知这回事后,把他们劈头盖脸地责骂一顿。

春亮还告诉她,收获柑橘的时候,村民们把吃完的快餐盒随手一扔,却没人清理,对土壤造成了白色化学污染。遗落在地上的橙子,通过自然腐化,远远就能闻到一股酸臭味。

两人来到了春亮的家里,树上的柿子半红半黄的,看起来特别诱人。诗涵伸手摘了一个,洗一下就要往嘴里啃。

“咯咯咯——”他忍不住抚养大笑着,“刚摘下的柿子怎么能吃呢?涩得很!”

“那怎么才能吃?”

“用麻杆插进去,过几天就能吃了。”

“那好吧。”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逆世邪枭 女施主请留步 不死梦魔 诸神主宰 男色时代:暧昧惹上火 暴走歧途 至尊无敌贩王之王 天玄仙踪 再世人生 网游之刺客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