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章 法盲(求月票)
狭小的平房里,会议室的桌椅板凳都是掉了漆的老旧货,唯独墙上的标语是新的。
和刚才乡政府会议室里崭新的烤漆家具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王所长让人去自己办公室取了珍藏的好茶叶来,给三大队的几位都泡上了,然后带着所里的几名骨干一同和吴永成他们开会。
吴永成坐在主位:“客套的话就不说了,关起门来,咱们都是自家人。我就一句话,把案子办得明明白白,给受害者、给老百姓一个交代。”
“王所长说两句?”吴永成问。
王所长摆摆手,表示不用。
“那行。彪子,陈严,说下你们审讯的情况。”
陈严开口道:“我先说下姜阿庆和姜宝根的基本情况吧,便于大家了解案情。然后彪哥再补充审讯的情况。”
“姜阿庆,三坡村本地人,今年四十八岁,小学肄业,无业,残疾人。十六岁的时候因误触电线,导致一条腿被截肢。父母亡故,有两个姐姐,但都嫁到其他村了。”
“七八年,和溧阳县本地女子杨秀娟登记结婚,然后接连生了七个子女。但这七个子女可以说是命运多舛,大儿子和大女儿都已经死亡,老三姜大牛因与人发生争执被打断了腿,也变成了残疾。就是在现场那个要拿锄头打我们的孩子。”
姜阿庆的三个孩子,现在正在当地干部的陪伴下监管着,防止出意外。
“老四叫姜生,就是跑出去喊村民那孩子。”
“老五叫姜琴,就是那个小姑娘。老六,姜虎,现在在少管所里接受教育改造。”
陈严顿了顿说:“小女儿叫姜月,今年七岁,目前下落不明。这个一会儿彪哥会补充。”
周奕举了举手问:“杨秀娟是溧阳本地人吗?”
“我们请永安乡派出所的同事们帮忙调查了户籍档案,档案里显示杨秀娟今年三十八岁,户籍地是溧阳县前进乡北桥村,父母双亡,没有兄弟姐妹。”
周奕顿时皱了皱眉。
吴永成问:“周奕,这里面有什么疑点吗?”
周奕说:“我把她从猪圈里救出来的前后,她一直在大喊大叫,但问题是她的口音明显不是本地人,起码我是一句都没听懂。虽说宏城几个县城的口音都有些区别,但起码方言的基本逻辑是一样的,可这个杨秀娟说的话明显不是宏城本地的。”
吴永成若有所思地点点头:“等下可以看看小乔从医院那边有没有收获。”
王所长一惊,这行动力这么强吗?就开了个会的功夫,居然兵分几路连医院都去了。
“陈严,你继续。”
“好的,这个姜阿庆家的基本情况就是这样。然后是姜宝根,今年六十五岁,三坡村本地人,是村里的村支书,丧偶,有两个儿子,他平时和大儿子姜志高住,小儿子姜志超进城务工了,具体情况不明。”
周奕说:“之前陈乡长跟我们说过一些情况,这个姜志超是大学毕业,有文化。之前是三坡村的村支书,乡里对他还挺重视的,不过不知道为什么,干了一年多就突然不干了,进城打工去了。所以才由他父亲姜宝根顶上做了村支书的,我觉得可以找一下这个姜志超,他应该知道一些什么。”
吴永成点头:“可以,回头查一下这个姜志超的下落。彪子,说说审讯姜阿庆的情况。”
蒋彪开口道:“这个姜阿庆,不光是个文盲,还是个法盲,他完全不觉得自己是在违法犯罪。”
这个周奕之前就已经见识到了,愚昧无知得可怕。
“所以我们审他的时候,没怎么费力就都交代了,只是他觉得是我们警察多管闲事,这些都是他自己家里的事,轮不到外人说三道四。”
蒋彪无奈地叹了口气,继续说:“根据姜阿庆的说法,他没有卖掉他的小女儿,而是交给别人来收养了。”
“收养?”众人一愣。
“嗨,所以我说他是法盲啊。我问他交给谁收养了,他说不知道,他把人交给了一个叫蔡金的女人,这个女人负责帮姜月找收养家庭。”
吴永成皱着眉,这哪里是收养,没有半点符合法律程序的。“他收钱了吗?”
“收了。他这点倒是老实,我一问,他就说蔡金给了他两千块钱营养费。我当场就告诉他,他这就是在拐卖儿童,不收钱这事还两说,收了钱那就是违法犯罪。”
周奕很认可蒋彪这句话,过去普法不完善,很多地方人们都没有很强的法律观念,只知道杀人放火、偷窃抢劫是犯法的,其他就不太了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