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明末振兴方略

关灯
护眼
第99章 无敌的形象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朕其实并不知道多铎设下了陷阱,更没有所谓的神机妙算。”朱慈烺言简意赅,但语气却十分沉稳,眼神迅速扫过一圈面前这些从战场上赶回来的将领们,随即又道:

“但朕知道自己有几分本事,麾下有多少兵马,也知道清军实力强悍,咱们的将士除非能以一敌十,否则无法速胜,得和他们打持久战,短则三年,长则十年,都有可能!

朕只是在坚定不移地贯彻最初定下的战略,不被战场上的任何诱惑所干扰,战场上到处都是机会,可能不能抓住,就得看咱们的本事,那些不能抓住的机会,对于咱们来说,便不是机会,而是陷阱。

这便是朕常和你们说的战略定力,更是此战能胜,咱们能避开清军伏击的关键。今日又说了一遍,就是希望诸位记住,你们都是大明的栋梁,迟早是要独当一面的。”

“陛下这是大智慧!”常登贵听了,连忙出言道,他当初可是极力要求出战的,此时正心虚。

而一众将领,也随即出言,纷纷表示自己一定认真领会敌我形势,学习先进战略精神,戒骄戒躁,今后稳妥行事。

朱慈烺交代完他们城防和战场总结的事务之后,已经感到有些疲惫,随即返回了行宫,但他还得先应付城中的文官们,才能休息。

在马士英的领头下,这些文官们依旧是一通不着边际的马屁,同时还有不断膨胀的信心,个个嚷嚷着要提前大反击,甚至还有的要求全歼南下清军,毕其功于一役的。

不过,这个时候,朱慈烺在战事上已经获得了至高无上的权威,这些文官们虽然要表现自己,以获得朱慈烺的赏识,但早就不敢和此前那样,不断上书劝阻,咆哮朝堂了。

他们打不了胜仗,那在军事上,就毫无话语权!

朱慈烺对他们的军事建议丝毫不关心,也不想白费口舌,但城中的民政,还有战后的许多事情,他都需要提早准备,这些都需要文官体系一环环处理。

无一错一首一发一内一容一在一6一9一书一吧一看!

此战的胜利,也同样给了朱慈烺充分的信心,他已经从一开始的忐忑踌躇,变成如今的意志坚定——清军必定会被他熬走,而他也必然要狠狠咬下对方的一块肉。

他听取文官们关于城中民政管理,粮草调度的汇报之后,随即便吩咐各部开始着手谋划战后的科考,以及福建,两广三省的财税转运等问题。

朱慈烺此战之后,要迅速将殿前军,京营,还有表现良好的黄得功,高杰两部兵马扩军,并整编左良玉所部,流落湖广的顺军余部,这些都需要无数粮草和银子。

作为这个庞大帝国的掌舵人,朱慈烺必须早做准备,走一步看百步!

一直到临近午时,他才终于闲了下来,刚一回到行宫,原本还活跃十足的大脑,瞬间就被疲惫占据了。

朱慈烺稍稍犹豫了一阵,脑中回忆着从昨晚到现在发生的事情,确定自己没有什么遗漏之后,吩咐林昌福两个时辰后叫醒自己,便倒头睡了下去。

两个时辰之后,朱慈烺感觉自己好像才刚刚合上眼没一会,就被林昌福的公鸭嗓子喊醒了,但一想到昨夜的胜利,他的大脑就迅速恢复了兴奋的状态,很快就带着禁军前往城南的大营,接见集结起来的将士们。

这些士兵此时也是刚刚完成任务,回到营地,不少人还没来得及清理身上的血污泥土,便匆匆赶来列队了。

不过,他们的脸上,完全没有抱怨,一个个看起来都相当激动,特别是他们队列的侧面,就摆着上千颗清军首级。

他们此时看向朱慈烺的眼神,除了对皇帝的敬畏之外,更有着一种信任,一种面前之人,能带着他们击败鞑子,获得最终胜利的信任。

这样的信任,在明军之中,已经消失十几年了,如今随着一场场的胜利,特别是野战中击败真鞑子的胜利,终于又回来了!

朱慈烺简单接见了这些勇士,一方面鼓舞他们再接再厉,继续勇猛作战,保卫家国社稷,另一方面,也当即宣布了要对昨夜立功的全体将士记功,并另行赏赐。

而后,他便没有继续折腾这些其实已经颇为疲惫的士兵,直接就让他们回到营地休整了,接着又召集麾下的将领们,听取他们关于昨晚大战的汇报。

常登贵此前一直忙着收拢兵马,安排布防,并没有来得及汇总军情,此战的缴获和成果,基本上都由张煌言负责了。

张煌言此时早就准备好了,他朝着来到军帐中的朱慈烺拱手抱拳行礼之后,当即汇报:

“陛下,此战我军共斩获清兵一千八百三十余级,其中真夷一千三百四十余级,俘虏两百五十余人,其中真夷六十余人,包衣兵一百九十余人,救回民夫三百九十余人

另外,我军伤亡七百六十余人,其中重伤一百余人,轻伤两百六十余人,伤亡基本上发生在清军夜袭伊始.”

此战,明军倚靠城墙的防御加成和后续的迅猛反攻,打出了超过四的交换比,就算是把伤亡全部算上,因为清军也撤走了不少伤兵,最终的交换比也超过了三。

如此丰硕的战果,直接证明了殿前军和京营当前的战力,他们就算是和真正的满洲八旗兵对战,也不落下风。

不过,由于清军是主动进攻的一方,此战的缴获就聊胜于无了,除了那些尸体身上扒下的甲胄,银两,便是战场上遗落的破损刀枪。

朱慈烺对此也早有心理准备,他并不看重这些缴获,他要的是八旗兵的人头,这对于城中的大军来说,才是最重要的激励。

而张煌言简单汇报完此战的战果之后,朱慈烺也随即吩咐张煌言,着手开始此战的宣传工作,特别是要把八旗兵野战无敌的形象,彻底打破。

“除了教导官的宣讲之外,还可以想一想其他的法子,不仅仅是天武左营,殿前军,乃至整个凤阳守军,城中的十万百姓,都需要知道此战中,我大军的英勇表现。”

“陛下英明,臣这段时间苦思冥想,亦是想到了一些法子。”张煌言拱手抱拳,当即道:

“军中将士大多数此前都不识字,正式的宣讲虽然十分必要,但确实太过枯燥,若每次都是这样的形式,将士们听着听着,便也就厌烦了。

臣一番打探,知道将士们都喜欢听评书,觉得此法亦可用在大军的宣讲之中,就以我军大败清军的数次战役为蓝本,通过评书,甚至是唱戏的形式,振奋军心。

不仅是军中,臣以为,也已经在民间,建立我大军无敌的形象,让百心相信朝廷,让天下乡绅归心,支援抗清,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如此才能汇聚天下之力,最快恢复河山.”

张煌言一番慷慨直言,朱慈烺听了连连点头,对他的想法表示了赞同。当他们真正走进了将士们之中,许多问题就找到良策了。

而且,有了这次战场的胜利,教导队的军官们在军中将士的面前,再口若悬河,鼓舞士气,腰杆便挺直了许多。

他们此前因为军中还没有足够的胜迹,只能从保家卫国,为自己而战等方面着手,激发士兵的勇气。

但现在,他们可以堂堂正正告诉所有的士兵,鞑子的脑袋,就是军功,鞑子根本不是不可战胜,想要击败并不困难!

军队的信心,只能依靠战场的胜利来实现,而且得是一场接着一场的胜利。

要知道,那些原本畏惧清军,觉得鞑子不可战胜的普通士兵们,他们也不傻,不是随随便便一两句话便能糊弄的,长年累月的观念更不会一下子改变。

朱慈烺此前一直交代张煌言谨慎鼓舞,便是担心教导队军官的威信,在那些士兵面前,因为夸张虚假的宣传而下降。

他需要从教导官在军中建立威信,进而掌握更多无形的权力,否则这一制衡营官的制度设计,便失去该有的作用了。

而此次军中宣传的展开,正是朱慈烺扩张教导官体系的重要一步。他更是要借此,在军中,乃至南直隶,甚至整个天下,逐步打造殿前军和京营无敌的形象,振奋天下的抗清士气。

很快,朱慈烺听完张煌言的汇报,便随即吩咐起各营将领,就如同此前“睢州之战”,“江北大战”一般,回去之后着手开始此战的总结,以及对城池防御的建设性意见。

在实战中找到问题,无论是作战方略,防御部署,还是武器在战场上暴露的问题,亦或者是一些战术设想,朱慈烺都会收集,并交给军中抽调出来,一直跟在他身边的几个武官筛选处置。

这些全都来自战场一线的宝贵经验和建议,朱慈烺相信不少是有价值的,而当这些逐渐形成了一套自我反馈的机制,明军便能真正成长为一支无敌之师了!

(本章完)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华娱2007,养成系巨星 lol之最强分析师 林家碧玉 倾世废凰:魔妃大人很妖娆 废物逆天:绝世天才鉴定师 九仙图 毒后逆天重生:彪悍六小姐 绝世:邪魂师救世指南 律师展昭 网游灵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