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我在现代留过学

关灯
护眼
468.第444章 决战(2)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第444章 决战(2)

呜呜呜……

伴随着交趾人呜咽的号角声。

二十头战象,整齐的列队向前,气势无比磅礴。

跟在战象身后的交趾步兵,也都举起了盾牌。

他们的阵型,变成了偃月阵。

这是一种很古老的步兵阵型,也始终是步兵进攻破阵的利器。

古往今来,在一次次战场上,它被无数名将反复使用。

李常杰摆出的偃月阵,属于大唐五代时期,藩镇军队常用的一种偃月阵。

若此刻有飞机在战场上空盘旋,就可以清晰的看到,交趾中军是以战象为箭头,分成七个不同的进攻阵型。

而每一个进攻的步兵集群,又在战场上呈现出八字型的大雁阵列。

典型的唐代用兵之法。

只是,交趾人用的很生疏。

按照唐代的规矩,偃月阵进攻时,应该以五十人为一个基本的组织结构。

交趾人却是乱哄哄的。

走在前面的步兵和最后的步兵之间,有明显的空隙。

这意味着,假若他们在前进的过程中,遭到一支强大的骑兵突袭的话。

那么,他们就要面临被骑兵从偃月阵最脆弱的凹凸处凿开一个大口子,从而导致全局崩盘。

同时,交趾人的阵列中,还缺乏足够的弓弩手。

依唐制,偃月阵在进攻时,弩手应该在接近敌阵百步左右时,开始对敌阵进行射击,弓手在近到五十步左右时,开始射击。

而充当箭头的步兵,则应该在这个时候,为弓弩手提供良好的保护、掩护工作。

而,交趾人缺乏强弓硬弩。

特别是前者,这使得交趾人的弓箭,在五十步的距离时,几乎无法破甲。

他们需要靠近到宋军阵列前三十步左右,才有机会威胁到宋军。

而在唐代,这个距离的弓弩手,应该丢掉自己手里的弓弩,拿起短刀,跟着前锋冲入敌阵开始白刃肉搏。

最要命的是,交趾人的弓弩手数量,严重不足。

以至于,在两翼展开的两个八字雁行阵,在接近到宋军阵列百步距离时,在侧翼遭受了宋军阵型之中,御龙第一将的数百张神臂弓的远距离攒射!

神臂弓,作为在宋夏战争中大发异彩的蹶张弩。

有着射程远、破甲能力强、精度高等诸多优点。

噗噗噗!

宋军装备的,专门用来对付党项人的铁鹞子的弩箭,将那些举着盾牌的士兵,直接掀翻在地。

精铁打制的箭头,甚至直接洞穿了交趾人使用的那些蒙着皮的盾牌。

战场上到处都是到底哀嚎着惨叫的声音。

在一百步到五十步距离时,交趾人两翼的两个阵型,倒下了数百名士兵。

几乎都是最勇敢,最敢战的士兵。

两翼的两个阵型,几乎被打散。

八字型的阵型,彻底溃散,变成稀稀拉拉的一字。

还未接阵,交趾人的两翼,就已经在事实上丧失了进攻能力。

这是没办法的事情。

十余年前,宋军还未广泛装备神臂弓的时候。

交趾人就已经被宋军弓弩射成了马蜂窝。

像决里隘一战,燕达指挥的部队,在正面依靠强弓劲弩,将数万交趾兵马,包括冲锋的战象一起击溃。

十余年后的今天,宋军的装备已经更新了一代。

战术、战法,也已经更迭了一次。

在沿边和党项人的拉锯战中,宋军早就习惯了,以强弓硬弩接战。

李常杰指挥着他的中军,看着两翼已经近乎崩溃的两个雁行阵。

虽然他早已经预料到了这个结果。

但再次看到,宋军像拍苍蝇一样,将他的两翼拍碎,他依旧忍不住怒目圆睁。

但他来不及思考,更来不及训斥。

他甚至只能装作不知道的模样,大声鼓励着中军向前前进。

只要距离拉到三十步之内,战象就可以发起冲锋。

……

狄咏在战场上的一处制高点,设立了自己的中军将台。

这让他得以,纵览全局。

此刻在他眼前,交趾兵已经在南北长达十余里的正面战场完全展开。

不过,除了中军之外的两翼,完全没有章法。

看上去,只是乱哄哄的乌合之众。

他们战战兢兢,畏畏缩缩。

在战场上的行动,好似龟爬。

几乎就是后方的人催促一下,就走几步,催促一下就走几步。

在狄咏身边,许克难看着交趾阵列,不住的咽着口水。

“总管,请让俺出击吧!”许克难直接请战:“俺保证,只要三五百骑,就足以让贼军全军崩溃!”

许克难是打老了仗的。

自然一眼就看出了交趾人的大问题。

两翼都是乌合之众,别说掩护中军了,他们就连吸引火力做不到。

完全就是一群乌合之众!

可能连大宋腹地州郡的厢兵都不如!

而厢兵是大宋公认的弱军。

打个暴动的农民,都可能被农民拿着锄头、木棍给打的满地找牙。

这样的敌人是所有骑兵的最爱。

只要撵着他们跑就行了。

狄咏抬起手,紧紧盯着战场上,正在前进的交趾中军。

此刻,他们的前锋战象集群,已经进入了宋军阵前五十步内。

“骑兵不能动!”狄咏没有看许克难,直接说道:“交贼如此行事,极为莽撞,或有诡计!”

宝贵的骑兵部队,是他手中唯一一支可以快速响应的生力军。

必须得到保存。

以防万一!

既防止,贼军战象突入阵列,甚至动摇阵列。

也要防止贼军可能留有后手。

何况贼军主帅是李常杰!

一个先帝和当今官家,都念兹在兹的大将。

他绝不可能如此莽撞的,押上自己的一切。

他肯定留着后手!

所以,狄咏很清楚,自己也必须留下后手。

……

“三十步了!”李常杰,抬起头,看向自己前方。

披挂着战甲的战象,已经迎着宋军的箭雨,前进到敌阵三十步了。

战象上骑乘着的象兵,恐怕都能看到宋军阵列第一排的士兵的模样。

“是时候了!”

“该冲锋了!”李常杰握紧拳头在心中呐喊着。

战象们没有辜负他的期望。

在象兵们的鼓励下,这些被交趾人从小养大的战象们,集体昂起象鼻,发出震耳欲聋的象鸣。

它们的速度陡然加快!

以势不可挡之势,冲向了宋军阵列。

第一排的宋军士兵,手中的盾牌高高举起。

螳臂当车!

李常杰冷笑一声。

他见过战象的突击!

在短距离内,这些庞然大物,足以踏碎栅栏,撞烂土墙。

宋军在阵前高举的那些巨盾,或许可以防御箭矢。

但绝不可能对抗战象的冲撞!

战象们疾驰着,践踏向前。

敌阵已经近在眼前!

可能几个呼吸之后,战象就要突入敌阵!

“杀!”李常杰呐喊出来。

他身边的将官,看到这个场景,也都呐喊出来。

“杀!”在战象营身边的所有交趾士兵,都振奋起来。

他们已经看到了宋军被战象驱赶的满地乱跑。

于是,宋军的弓弩手,射出来的密集箭雨,也不再让人害怕。

只要冲进去,在战象营的冲击下,他们一定可以杀出一条血路!

然而,也就在此刻,在交趾人兴奋莫名之时。

宋军第一排,高举的巨盾的士兵们,如同潮水般,向两翼散开。

他们露出了一直被他们保护在阵中的宋军。

昂贵的朱漆山文甲,在阳光下烨烨生辉,他们头上戴着的凤翅盔上的长翅,迎风而动。

他们高大魁梧的身躯,矗立在交趾人眼前。

他们手中都拿着一个黑乎乎的罐子。

“那是什么?”距离最近的象兵们,产生了疑惑了。

但他们也来不及多想,驱策着战象,奋勇向前。

管他是什么?

在巨大的战象面前,只能是肉泥!

……

燕辰站在御龙直们中间,高声的呐喊着。

“贼军距离三十步,准备迎战!”

前排的刀盾手,已经在命令下,迅速向两翼散开。

御龙直的投掷视野,无比清晰。

所有人都抬起头!

在汴京城的时候,他们就已经在开始练习投掷手中的铁罐了。

而且他们还投掷过实弹,且不止一次。

投掷的演练场,在汴京城外三十里,一处已经荒废的天武军营垒。

所以,他们很清楚,自己手中的铁罐的威力有多大?他们更明白,自己投掷出去的铁罐,会造成怎样的破坏力?

北件城的爆破,更加深了他们对火器的认知。

于是,这些御龙直们,在面对交趾战象汹涌而来时,非但没有害怕。

反而兴奋起来!

“建功立业,封妻荫子的时候到了!”他们握紧手中的铁罐,长期训练下的肌肉记忆开始起作用了。

“点火!”燕辰的声音,在他们耳畔响起。

所有人齐声呐喊:“点火!”

手中铁罐中,特制的长长的引信,被他们点燃。

引信快速燃烧。

“投掷!”伴随着狄咏的暴喝。

一百名御龙直,列成三个横队,向着他们身前的冲锋而来的战象们,掷出了他们手中的铁罐。

此刻,战象距离宋军阵列,约莫十二三步。

对大象来说,可能也就是两三个呼吸就可以冲过来的距离。

然而,就这么短短的一点距离,却成为了天堑!

在战象们背上的象兵们,只来得及看到了宋军阵列之中,那排成三个密集横队的那些穿着宝甲、身材高大魁梧,无比显目的士兵们,高高举起了他们手中的东西,然后奋力掷出。

一个又一个好似圆锥一样的黑色物体,被他们全力掷出。

这些东西的尾巴,似乎有个火星子。

“什么东西?”象兵们下意识的想着。

有人条件反射般的低下头去。

也就是在这个瞬间,引信燃烧进入铁罐内部。

这种御龙直使用的铁罐,是在汴京城,经过数十次反复试验,最终确定下来的,目前技术和条件下最合适的形制。

同时,在铁罐内部,还别有洞天。

在铁罐中,用着宝贵的吉贝布,缝制的严严实实的药包,塞满了铁罐内部。

同时,铁罐两侧,还装着数十块被打磨过的铁片。

引信快速燃烧,点燃了铁罐内部的药包。

化学反应立刻开始了!

火药中的硝酸钾,开始燃烧,释放出无数氧气,氧气点燃了木炭和硫磺。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箱子里的大明 法力无边高大仙 重生在火红年代的悠闲生活 别怕,我不是魔头 逼我重生是吧 当骄傲仍然重要时 长夜君主 四合院之饮食男女 重生的我没有格局 困在日食的那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