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5章 玉米亩产破纪录?这是在草原?
江风的玉米成熟,本来是一件小事。
但市里的农研所的一个教授,非要来看看情况。
这教授叫做阮元武,和京都农研所那边的老教授关系好。
他们对江风种出的作物很感兴趣。
比如南瓜、白萝卜之类的。
但说来也奇怪,专家用这些作物的根茎重新种植,种出来的成品虽然也不错,但却达不到江风种出来的程度。
这点江风也和系统询问过。
系统抽奖的种子,只在第一次种效果最好。
之后要么不会产生新的种子,比如无籽西瓜;要么产生的种子就是市面上优良的作物种子,达不到第一次种出来的效果。
阮元武带着两个研究员,来到玉米田,摘了一个玉米,仔细的查看着。
“一共分两种,一种就是这种,黄甜玉米,那边还有十亩地,种的是白糯玉米。”
闻言,阮元武颇为惊讶。
江风解释道:
“是农研所的教授,来这边看下我的玉米品种。”
【寻常玉米比矿泉水瓶子小一圈,他种出来的要大一圈,还饱满,亩产肯定高!】
【场主,给我们寄过来几个吧!】
接下来就是尝尝玉米的味道。
他对网友们说道:
“七八月份的玉米最好,又好吃又有营养。”
粮食是人生活的基础,对任何一个国家,粮食的储存都非常重要。
两人闲聊着。
闻言,阮元武也不再多说什么,只是拿走两根玉米,回去研究一下玉米颗粒的淀粉含量。
【看他手里那玉米就知道了,一般哪有这么大个的。】
一般的大型农场,每年都会统计作物的亩产数量。
阮元武考虑的是玉米发展的大方向,毕竟是公立农研所的教授,所以站得高度更高一些。
而且种出来的作物,也都在农研所那边有展览。
听到阮元武的话,江风笑着摇摇头:
“我种的玉米就是自己吃,然后喂喂动物。”
江风客套道。
这也就是说说。
“能在草原上种出这样的玉米,真厉害。”
这几个人就在玉米杆子旁边说话,神色轻松,有一种农业人独有的忙碌和悠闲。
江风点点头:“肯定要处理,我打算直接卖给草料公司,我这牧场不缺草料,秸秆肯定不如牧草好,我也用不到。”
【场主,在你的观光牧场举办个活动,10元一个人,体验农家摘玉米,摘到的玉米全部不能带出农场!】
破纪录尚且没什么说的,因为玉米的形状多种多样,要是奔着亩产去,是能产出一些个头大的玉米的。
两种玉米都煮了一些。
“你这玉米进前五应该问题不大。”
“一直挺喜欢种东西的,水果蔬菜都种。”
“江场主,你这玉米考不考虑参加今年的农展会,应该会有玉米品种测试排名,到时候至少要筛选出来几十种玉米参赛。”
“打算卖了。”
把玉米摘下来,然后抱出来放在三轮车上。
“到时候我会看情况,要是自己都不够吃,就得少喂点动物们。”
此时此刻,阮元武仔细观察着玉米,颗粒饱满,颜色均匀,就连玉米须都是干净的棕黄色。
很多人想起了小时候在老家摘玉米的时光。
玉米的保存比较简单,找一个通风的地方,然后装在铁篓子里就行,铁篓子一定要离开地面。
网友们听到二人的对话。
听到他这么说,江风和阮元武都是有些错愕。
江风在一旁回应道。
毛登牧场的人在一旁,剥开一个玉米,看到玉米颗粒又大又饱满,好奇道:
“这玉米粒这么大,喂了动物能消化吗?”
此时此刻,江风穿着一身干活儿的工装,戴着袖套和帽子。
顺便把观光牧场那边的人也叫上了。
闻言,江风回道:
“从朋友那里拿的,一个研究所里的,我也不清楚。”
他手中拿着一根大玉米,玉米被绿色的玉米皮完全的包裹住,特别紧致。玉米个头也很大,沉甸甸的。
“我种的玉米,一直都是用的自家的农家肥,肥料特别好。”
【这都是怎么种出来的!】
“用的农家肥比较好,我也关注玉米苗的健康情况,补了些营养。”
阮元武又说道:“这秸秆也能做青储饲料吧,草原种玉米,绝大多数都是为了留着这秸秆过冬,吃玉米的反而少。”
阮元武建议道。
作为丰收的记录。
所以,农研所对玉米的品种非常感兴趣,有性状优良的玉米,他们就想要调查了解。
“喂鸡,喂羊,都是粉碎后的。”
“你这种植水平真的厉害。”
“所以,玉米的颗粒再大也不影响。”
阮元武由衷感慨道。
看到大家的弹幕,江风忍不住笑了起来。
这玉米的效果,简直完美。
“据说是型号最好的,我就种了。”
摘玉米的过程也全程直播。
“白糯玉米的亩产1.3吨,也非常好。”
闻言,江风也有些惊讶。
“起码能吃到冬天。”
【场主真是不声不响干大事!】
民间还有很多私人的粮食研究所,蔬菜研究所,就是卖蔬菜种子和粮食种子的,他们就更考虑经济效益。
也可以把玉米粒全部都搓下来,然后放在粮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