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算自己身具七倍力量,也是凶险无比。
‘贪心不可多得,行事必须三思。’
原因无他,齐赵两国,离燕国实在是太近了,双方势力交错,暗子如麻,什么消息,也藏不住。
灵都老道所讲其实是实话。
单论武艺技法,齐国江湖朝堂,可执七国牛耳。
那位很可能有样学样,很可能投靠他国,联手攻击齐赵皇室传承子弟,这是必然会发生的事情。
与他相同情况的还有一人,那就是赵国云台观的灵都道长李侗。
他是真的觉得,这位楚庆王的力量,无人能敌。
这一点,也不必跟外人多说了。
“这些时日,王上多番拖延太皇太后的召见,更是买通内外,封锁消息……那燕国公子果然按捺不住,开始行动起来。”
这是基本底线。
学通百艺,化用己身,随意出手,圆转流畅。
错过了机会之后,对方肯定会如同惊弓之鸟,躲藏起来,这天下广阔,又到哪里寻得到他。
但凡力量翻上一倍,战力何止相差三倍。
董重阳有些不解。
七国传承俱为私密,更是禁止所有人谈论和探查,这些消息,也只是流传于最尊贵的贵族之中,姜太炎还是知道的。
万万不可突破。
劲风狂卷中,几次三番被巨鼎从头上掠过,掀得衣袍随风乱摆,一个五缕长须的中年俊逸文士,却是眉眼清亮,神态平和,发自内心赞叹道。
“两个理由。”
在他看来,这次无论怎么算计,对方总是有着一线生机,不够妥贴。
“韩小茹?为何是她?”
发出“呜”的一声沉闷响声。
就连一只最不好拿捉的四足方鼎,都能让他打出风雨不透的层层幻影来,由此可知,楚庆王绝非不学无术之辈,远不是传闻之中得祖宗余荫,只是力大的无知莽夫。
“重阳将军言重了,既是如此,那就事不宜迟,由老夫与重阳将军出手,亲自对付韩姓女将。”
因此,就算这两人说破大天去,再怎么说为了行动有更大把握,在自己没有掌握两种传承之前,是不可能传授出去的。
真正与他对敌过的人就知道,赵国王室传承,从心灵出发,敌人还没出手,就已经败了。
拿话点了点,楚庆王就不再多言。
据老夫判断,那位剑侍除了速度奇快之外,更是剑心通明,做事懂得变通。
好一只巨鼎。
“提前传授两位,自然是不可。”
对方有着忌惮,也是正常。
今日楚国围杀东原公子,得手了倒还好,一旦没有得手,让对方想明白是怎么回事,从此藏了起来,再图复国,事情可就麻烦了。
如此,就暴露出一个最大的弱点,一旦遇到危险,她想的就是强行破局,不会迂回曲折……
此次被楚庆王请来共谋大事,姜太炎本来是没有太多兴趣的,不过,这位楚国刚刚亲政的大王,竟然愿意以皇室传承相赠,这就有些不可思议了。
好像在他们的眼前,就没有什么秘密。
有人曾说,云都道长的云台观,比起王宫来都不遑多让,分外豪奢。
五千斤,就是普通人体千斤力量翻个五倍,看起来也差距不是太大,但是,真正力量达到极限之后,就算是增长十斤八斤的,都能占据不少优势,更何况翻倍。
得之我幸,失之我命,就算燕国东原公子此次脱身,逃回故土,倒也对我楚国无有太多威胁。”
若真出现这种情况,此次大好良机,就此错失,他们也就白来一趟。
并且,火速来到楚都淮阳,准备全力相助。
这两人,无论哪一位出事,郑东原都不可能随意放弃,也就是说,可以把这位多情公子牢牢牵制在淮安城,令其不能安心退走。
如果换做自己,也不可能提前传授传承,楚庆王真的传了自己神通传承,倒是未免让人小看几分。
姜太炎与李侗全都心知肚明。
“王上神威,世所难敌,果不愧为[擎天]之名。”
他出身齐国皇室,得了七巧天剑传承,技近乎道,巧夺天工。
这人身长九尺,豹眼青眉,重瞳阔口,站在一旁就如一座山似的,却是威风凛凛杀气腾腾。
更何况是五千斤。
右首站着一个高冠青衣道士,也是单手行礼,笑道:“真论及战阵冲锋杀敌,王上但凡出手,绝无一人可挡其锋,我等谋划,已然无忧矣……”
天下极速,是很可怕的一种能力。
如果陈平在此,定能看出,此人像貌与路上所遇的董重明,倒是很有几分相似。
一加一,能发挥出来的战力,很可能会在自己的预料之上。
两千斤力的武者,面对千斤力的武者,打倒十个八个,就跟打小孩似的。
而且,此人一旦不敌,肯定会远遁而去……打草惊了蛇,出手无功,到时就不好办。”
明明有些逾制,深犯忌讳,但是赵国王室,尤其是赵王李元通完全不在意,反而倚为手足,信重有加,更不受人挑拨。
灵都道长不但擅长观人,而且,还擅长观物,号称心意通明,料事无有不准。
两人具体关系,世人不得而知,但是,楚庆王和姜太炎这些人全都明白,这位云台观掌教,应该就是王室家庙,李家护法出身。
这跟她的性格有关,宁向直中取,不向曲中求,也正好落入咱们的谋算之中。”
………………
………………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