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清话事人

关灯
护眼
148.第147章 今日当联手,御前挖坑杀狗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每月,官府就能增收200万文钱,折合白银2000两。

一年下来,就是24000两。

这还仅仅是一个府城,若是推广到全省。

至少10万两。

这钱,约等于是白捡。

朱大人,

已经在琢磨要不要以布政使司衙门的名义,协助李郁卖煤饼了。

……

如此稳定的财源,

就连朱珪这样的正人君子,都动心了。

客观的评价,

他的治理能力,道德水平,在同时代绝对是遥遥领先的。

这不是讽刺,是有一说一。

朱珪在最近的一份折子里,

主动保举了李郁,夸赞他愿意为朝廷分忧,不和朝廷争利。

进退有度,属于小节有瑕,大义无亏的豪强。

这种人,朝廷理应招揽,

适当授予官职名誉,纳入官府体系。

这份折子,军机处众人都看了。

对于如何嘉奖,有小小的分歧。

“诸位爱卿,怎么看?”

于敏中说道:

“老臣觉得不妥,一介豪强,又无功名。朝廷若是封赏,有损颜面。”

胡御史也跳出来了:

“虽然此人出身鄙陋,确实不宜授予朝廷名器。但是我们也应该承认,他是个能做事,不爱钱的人。”

于敏中眼皮抬了一下,

心想,

沙皮狗,三日不见当刮目相看呀。

以前是反复横跳,现在变成了好坏话一起说,不怕踩空。

……

乾隆突然看向和珅:

“和珅,你为何一言不发?眉头紧锁?”

“臣失仪,求皇上责罚。”

“哎,朕有这么可怕吗?”

“臣刚才是在想户部的事,走了神。”

“户部,又揭不开锅了?”

“年节朝廷用钱的地方多,一下子有些不凑手。”

“那你就再想想办法。”

“臣准备,让宽裕的省份,把今年的春赋先交一些上来。”

“这些琐事,你看着办,不必事事问朕。”乾隆摆摆手,“你办事,朕放心。”

和珅受宠若惊,连忙跪地谢恩。

紫禁城内,

人人都是影帝,每天都在聚光灯下。

首席军机大臣,阿桂,最近比较低调。

虽然,

挟金川之战的功劳,位极人臣,在京城一时风头无二。

但是,却一点不狂傲。

他时刻提醒自己,伴君如伴虎。

尤其自己这种在军中有威望的,更容易受到忌惮。

“阿桂,你也说说。”

“奴才刚从前线归来,京中事务还不大熟悉。一切按照皇上的意思办。”

乾隆不满的皱眉:

“这大清是朕的,也是你们的。怎么能事事都听朕的呢?那样朕岂不是成了刚愎自用的昏君?”

大臣们连忙跪下,

皇上都这么说了,吓人。

……

胡御史抬起头,眼里饱含热泪:

“臣斗胆说一句。天下臣民都清醒的认识到了,大清离不开皇上的高瞻远瞩,臣子们可以拉纤,升帆。可这舵,只能皇上掌。”

乾隆满意的点点头,

忍不住笑了,因为他突然觉得胡御史长得好像沙皮狗。

前两天,广东巡抚进献了一些异兽,

其中有个品种的狗,面相挺像的。

皇上一笑,那就是龙颜大悦。

胡御史心怒放,手放在膝盖上:

“作为大清的忠臣,我只相信皇上的判断。皇上选的方向,一定是对的,其他人的建议,臣一概不看,一概不听。”

于敏中面无表情,

心中暗自警惕,这货,进步的太快了。

和珅也忍不住惊讶的瞅了一眼,没说什么。

他已经决定了,

找个机会,把这个贱人踢出京。

赶到地方州县。

御前,拍马的位置有限。

有我和珅一人就够了。

更何况,品德如此低劣,长相如此丑陋之僚,不配在御前。

容易惊扰了圣驾。

……

想到这里,和珅突然向前一步:

“臣突然想起一件事,斗胆禀报皇上。”

“说。”

“学子们有人上书,说吏部大挑,只看官相,不看真才实学,应该修改。臣等想请皇上旨意?”

乾隆一听,这问题有点难办。

吏部大挑看长相的传统,源远流长,怕是能追溯到宋朝。

老态龙钟的于敏中眼皮一抬,

与和珅的眼神,空中碰撞了一下。

立马心领神会,

虽然咱们平日里有些许矛盾,时常辩论,可那都是演给皇上看的。

今日,

当联手,挖坑杀狗。

……

没想到首席军机大臣阿桂,却开口了:

“奴才觉得,吏部大挑不能全看长相,还是要看真才实学的。”

作为一个征战沙场的统帅,这么想很合理。

毕竟在战场上,骁将往往都是面目狰狞,非常不斯文,十分没教养的。

动则粗话成串,

一言不合,就要杀人全家的。

胡御史也赶紧跟上,

旗帜鲜明地表达了态度:

“臣附议。吏部大挑,乃是为国朝选优秀的官吏,需要的是治理地方的才干,若是只看外貌,有失偏颇。”

于敏中心底一动,赶紧说道:

“吏部大挑,当然要看才能。不过,既然是为官,就应当有个官相。而不能穿着官袍,还像个杀猪的。”

说罢,他瞅了一眼沙皮狗,啊不对,是老胡。

他激动了,他激动了。

果然,胡御史大声说道:

“能为百姓谋福,为朝廷收税,就是优秀的地方官,这官相,能当饭吃吗?”

……

于敏中,抬头瞅了一眼和珅。

和珅立马向前,笑着说道:

“臣对胡大人的话不太赞同。”

“地方官,是代朝廷牧守一方,代表的是朝廷的威严和皇上的脸面。若是相貌丑陋,岂不是被百姓看轻了,当我大清无人。”

老胡的脸皮一下子涨红来了。

和珅继续说道:

“世人大多愚昧,肤浅,以貌取人。若是坐堂官相貌堂堂,则百姓心生敬畏。反之,则被愚民背后耻笑。”

“往小处讲,是丢了自家的面子。往大了讲,是损了朝廷的颜面。”

老胡已经开始哆嗦了,

然而,和珅却不想放过他,继续诛心:

“再说,为何要钻牛角尖,在一堆丑陋人中选贤才。朝廷为何不挑那既有才能,又相貌堂堂的人呢?”

乾隆没忍住,笑了。

不知道为何,殿内的众人都瞧着胡御史。

自知失态的乾隆,尴尬的咳嗽了两声。

“诸位爱卿,都说的很好,很好。”

“今天就到这儿吧,散了吧。”

走出大殿,

于敏中悄悄跟上,说道:

“和大人,老夫上次说的那事,娘家侄儿想在户部补个从8品的缺。”

和珅正色道:

“从8品?正8品吧。”

于敏中笑的胡子直翘,连声说道:

“哎呀,和大人你今天是给老夫一个惊喜啊。谢谢啊。”

夕阳下,

胡御史拖着沉重的步伐,走出了西华门。

他实在是累了,心累。

这紫禁城,太难混了。

又一次,被人当众羞辱的体无完肤,

想哭!

……

江苏番司衙门,

朱珪,黄文运俩人相对而坐,面露忧色。

因为,今年的税源又少了一块。

苏,松,常三府,加太仓州,起码少掉了20万两的商税。

丝绸大户,全踏马扑街了。

有的人躲债心焦,

竟然把头发剃了,去寒园寺披着僧袍念经了。

债主去一问就是出家了,清心寡欲,佛前岂可谈钱。

再问,反被要求施舍斋饭。

南边,

粤海关,和英商也杠上了。

朝廷八百里加急,严旨不许让步。

夷商如此大胆,敢和大清叫板,乾隆感受到了一种莫大的羞辱。

“朕特许广州一口通商,乃是赐给海外蛮夷的恩惠。”

“他们竟然敢蹬鼻子上脸,要求开放多个口岸,还要降税,还要允许他们带洋婆子上岸。”

“大清物产丰富,离了贸易照转。可欧洲诸国,却离不开我大清的茶叶丝绸瓷器。”

“告诉李侍尧,严加戒备,整顿岸防。”

“洋人畏威不畏德,不能示之软弱。”

“若是英商胆敢挑衅,就狠狠的还击,开炮。”

……

和珅暗暗叫苦,

粤海关每年几百万两的税,今年没了。

本就不富裕的户部,雪上加霜。

皇上您老人家是解气了,大手一挥,动则翻脸,

可底下人,就难了。

年前,赏赐金川之役的功臣将士,赏赐草原各部,宫中修缮换新,

一下子,

就掏空了户部,银库已经没有上锁的必要了。

厚厚的账册,

上面记载着历年的亏空,他在琢磨,该从哪儿搞钱。

“朱大人,希望你能体谅本官的苦心。”

“江苏那地儿富庶,再刮一刮吧。”

“那里的百姓至少还能喝粥。换个省,立马就民变。”

隔着3000里,

朱珪也在叹气,他收到了户部尚书和珅的私人亲笔信。

告诉他,京城亟需银子。

旗人的铁杆庄稼,还够发3个月。

然后,就要打白条了。

打白条是不可能的,

旗大爷们不吃这一套,

小黄雀(qiao,第三声)的鸟食,茶馆的账单,戏园子的打赏,还有干炸丸子,鼻烟壶,统统都等米下锅呢。

欠薪,打白条?

想啥呢,当旗大爷是佃户汉民啊。

……

(本章完)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大明嫡子 大秦:自爆穿越,我为秦续命千年 霍格沃茨:我的名字是不可饶恕咒 你连爆率都能篡改? 一人:满级悟性,领悟八奇仙技! 贞观悍婿 LOL:锦鲤哥别秀了! 朕驾崩后转生为奶酷高中生炸翻无限游戏(穿越) 人在低武:我有一个高武世界 我的识宝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