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北伐!北伐!
嬴政的封禅昭词,十分简短,分别提及了前一阵子的聚齐九鼎,与通过古之典籍证实嬴秦之姓氏起源诸事。
另外。
承天道,驭万方。
此六字基本上已经确定了嬴政在封禅以后,便会立即把北伐之事抬上日程。
果不其然。
一切都跟军武勋贵派系推测的差不多。
这时。
“大秦万年,陛下万年!”
“大秦万年,陛下万年!”
“大秦万年,陛下万年!”
这不是扯犊子嘛?
历来变革,都必须要向死而生!
嬴政大手一挥。
三公国尉亲自发话!
尹烈也不多卖关子,他单刀直入的道:“北伐确实是我大秦的开国之战,乃重中之重。但大秦眼下百废待兴,各项国家级大工程同时开工,比如修筑秦驰道,还有万里长城的连接……”
那么问题来了。
就这样。
……
“而依照秦卿之言,派遣悍勇之将率领精兵杀穿匈奴人诸多部落,尔后在他们的圣地封狼居胥,再抢回祭天金人!”
……
“其实安不安排朝堂替身,都是一样的,无非就是能够晚一点暴露。”
随即。
“我的高见恰好与你截然相反!”
以此为核心,扩充至三万人!
后世有句名言。
尹烈饮完酒便离去了。
军侯辛胜:“微臣附议。”
老天爷很给力,再未乱发过脾气。
中午用膳之时。
尹烈沉声道:“商鞅被车裂而死,吴起因乱箭而亡,赵武灵王被幽禁饿死,屈原自沉汨罗江……”
难道尹烈躲在幕后出谋划策,然后找一个朝堂替身出面,李斯、蒙武就查不出来了?
肯定不可能……
满场诸公全都开始议论纷纷了起来。
封禅顺利结束。
这时。
忽然。
甚至于有部分重臣,已经把尹烈视为了奸佞祸国!
不远处!
东凰把这一切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她不明白尹烈为何要亲身入局,掺和北伐之事!
干系太大了!
一个搞不好,性命不保啊!
“陛下,国尉!”
“依我之见,北伐当择选一名悍勇之将,杀穿匈奴人的诸多部落,再于匈奴人心中的圣地……封狼居胥一番,抢回他们的祭天金人,便足以破除所谓的陨石谣言了!”
东海之滨可观蜃楼奇景!
军侯羌瘣:“微臣附议。”
百官公议。
嬴政把酒敬上苍。
“问题在于……谁能担此重任?谁又能确保深入草原后,一战功成?”
重军压上!
军侯赵佗:“陛下,微臣附议!”
嬴政沉吟了一下,道:“依朕之见,两个选项其实都有相当大的风险。若按照九卿治粟内史和任嚣所言,开启北伐的大型战役,派遣数十万锐士横扫北境……”
“这如果是在战场上,本公现在就可以依据军法……将你斩首示众!”
“同理,这话本公今日也可以用在你身上……单凭精兵数万,你便想杀穿匈奴人,封狼居胥,抢夺祭天金人!”
倘若一战尽覆!
那麻烦可就大了!
九州震动都是轻的……
而匈奴却有狼骑十万之众!
东胡则有五万,大月氏又有六七万!
大秦欲在狼居胥山筑坛祭天,再带回匈奴人的圣物:祭天金人。
“秦御丞,你不觉得自己有些太天真了嘛?”
但那又如何呢?
北伐的主将人选,首先便可以排除掉武成侯王翦,与通武侯王贲。
嬴政直接点了武成侯王翦的名。
“若我大秦的铁鹰锐士都折在了北境草原,举世震动,又当如何!?”
上古的祭天之礼,被发扬到了极致。
嬴政对于眼前所发生的一切似乎毫无意外,他道:“王老将军如何看?”
第三:查清东郡天降陨石事件的暗中主使之人……
“这一桩桩,一件件,哪样不需要人力、物力、财力?”
嬴政特地宣尹烈陪同近侍。
庙堂上的诸公,各个都是老狐狸。
这确实是个非常难办的事儿……
尹烈起身举杯回应。
“微臣以为,理当择一帅臣担任北伐主将人选!”
他的喜好倾向只是一方面。
他的眼界、才识和狂傲,都太有标志性了!
暂且负责琅琊台礼仪诸事。
断无任何成功之理!
“陛下,纵观青史记录的变法改革者,无不是从流血开始!”
封狼居胥和祭天金人一出!
纵观青史!
帝国百官诸公随同参拜。
然而。
“秦卿践行之大义,当得起以国为姓,以烈为名!”
很快,时间来到晌午。
他的音容恢复期限只有半载。
国尉屠雎开口道:“秦御丞,本公记得你之前曾亲口说过,战争一旦爆发,岂是想快就能快的?”
上位。
……
下一刻。
“至于像孔白那般,自闭祠堂半生侍奉先祖,在我看来跟已经死了没什么区别。”
如果东凰在后续表现的非常好,她便可以正式在大秦的庙堂上站稳脚跟。
开启北伐大型战役,颇费粮草后勤只是一方面!
“嗯!?”
即便暂且没有功高震主。
却也封无可封了。
两君臣聊了一些秘密之事。
再提拔尹烈进入朝堂,方为最稳妥的决策。
待以后有了合适的时机。
论起和稀泥。
“现今国力鼎盛,兵甲齐全,关中锐士们又枕戈以待,北伐作为我大秦一统后的开国之战,必须得万无一失!”
“此举确实足以涤清陨石之谣言!”
李斯、蒙武等人大概率已经看出他的身份了。
嬴政允下。
造就开皇盛世之景!
……
尹烈究竟要如何才能拿到实证呢?
嬴政举杯道:“朕今日当与卿同饮……”
不然!
更麻烦的地方在于……
大秦锐士就算再厉害,也没有用武之地!
而尹烈的意见则是精兵出击!
勇冠三军,饮马瀚海!
尹烈会听从嬴政的安排,入驻大秦庙堂,绝非为升官发财而来!
其实现在不用怎么查。
治粟内史闻言微微侧首道:“怎么?秦御丞又有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