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章 天子之泽,五世而斩!
“清君侧,除奸佞……反推关中……”
右相王绾眉头一挑,道:“秦御丞,你觉得藩屏公爵打得过重兵把守的函谷关嘛!?”
“关中坐拥巴蜀粮仓,还有郑国渠的两岸之地,后勤物资源源不绝!”
“关中兵源的素质也要远高于中原诸地……”
“综上,藩屏公爵若是敢无故谋反,势必会步昔日山东六国君主之后尘,无异于自取死路罢了!”
……
右相王绾直接搬出了现实情况!
皇帝只要坐镇关中,背靠巴蜀天府粮仓,外加郑国渠两岸之地。
有地,有粮!
再加上关中好武,兵源完全不愁!
这意味着朝廷中央拥有着绝对的国力碾压!
从理论上分析……
其余一律降爵继承。
“由于右相并没有说明男爵之后,降无可降了又将如何处置,我这里就按照嬴氏皇族最终皆是男爵来算……”
武成侯王翦:“……”
朱棣全部都被毫无悬念的碾压!
理论上朱允炆单用国力都能够把朱棣碾压成渣……
右相王绾的藩屏制度,仍旧让诸公子们拥有了公爵的名义,还有高达万石之巨的年俸!
周围。
刘邦凭什么能够一统天下?
可不仅仅靠的是沛县那群老兄弟,更重要的是……项羽在关中做事太绝了,把关中民众全部逼到了刘邦的一边。
并非重启分封制,皇帝坐拥的关中之地不会被削弱。
论后勤物资,以及后备兵源。
甚至可以说才刚刚开始……
因为按照右相王绾的藩屏制度,确实风险极低。
“举个例子。”
“而藩屏公爵的年俸是对比三公重臣,享万石之巨,初代共计便是十九万石!”
能够比肩王绾的重臣,屈指可数。
“既然右相这般急不可耐,那我便如伱所愿!”
“四代,五代,六代……直至十代!”
以及帝国诸公为何会无比看好右相王绾的藩屏制度!
王绾的藩屏制度,各项限制确实比周朝的分封制要完善非常多!
地方藩公想要反推朝廷……
……
尹烈顿了顿,接着道:“那么就是五百名伯爵,年俸千石,国库总支出五十万石!”
右相王绾的一番话,引得帝国诸公欲发觉得有理。
综上!
对于眼前之公议。
就像朱棣那种奇迹!
屠瑾萱性格平和,内里属于高度的理性派。
等于刘邦又把始皇帝的一统路线,又重新走了一遍。
“当地兵权自有郡尉肩任,行政权则由郡守负责……长城军团也必须是皇帝钦点的戍边上将镇守北境!”
便可进一步的看出【名义】之重要!
哪怕关中以外的藩屏公爵全部谋反,皇帝一样可以东出函谷,再度平叛一统!
而从穿越者的角度来看。
“初代侯爵共计会有九十五人,约等于一百人,总支出年俸就是二十万石……”
“帝国财政必将不堪重负!”
屠瑾萱:“……”
四项优点明显远远高于风险。
无论再怎么千变万化,都绝对绕不过明末的结局!
……
尹烈看向帝国公子席位,他道:“当前陛下共有二十名公子,除却一人能够擢封太子,继承王位之外,按照藩屏制度,其余十九名公子,都将分藩入中原!”
而屠瑾萱始终都保持着平和的心态,她道:“右相现在确实占据着绝对的上风,但……秦御丞肯定也是有后手的。”
嬴阴嫚闻言蹙眉:“瑾萱你怎么还替那个无礼之徒说话啊!本公主反正是看不出来他能有啥后手,这回输定了他!”
不然藩屏制度的长期危害便会远大于效用……
……
……
从穿越者的角度来看,尹烈也无从反驳。
藩王养猪流!
帝国财政的肿瘤、吸血虫!
“右相,你限制了藩屏公爵的兵权、政权、财权,却还是忽略了一个要点。”
于是。
“再加上初代的藩屏公爵年俸,国库需要每年承担四十万石!”
尹烈没有给右相王绾中途插话的机会。
这时。
帝国诸公再度开始力挺了右相王绾之策略。
“公爵依旧不变,侯爵的人数却将翻为一万名,伯爵的人数大概在五万名,子爵二十五万名,男爵一百二十五万名!”
但实际上……
……
“若按照右相你的藩屏制度,帝国嬴氏皇族只需繁衍十代,理论上人数便可超越一百五十万!”
上得始皇重用,下得关中勋贵派系的马首是瞻!
刘备严格来说,实乃中山靖王的十八代玄孙!
十八代啊!
“其余五子则降爵继承侯爵之位,下天子二等,年俸对比九卿重臣,享两千石!”
却没想到……
因此。
降爵继承最初乃是商君提出来的。
但她也主动对其做出了回应。
尹烈算了个整数。
非常难……
出师需要有名,名正方能言顺,言顺而定天下!
“父亲明鉴。”
尹烈沉声道:“正所谓天子之泽,五世而斩!右相你依照商君之法,制定出了庶子降爵继承制,却忽略了降至男爵之后,究竟该如何处理!”
而军功爵位的高低,对应着土地的多寡。
王绾或许是因为身为关中派系之首的原因,实在是太富了!
以至于王绾在藩屏爵位的年俸确立方面,直接从三公、九卿开始论起……
帝国诸公对于名义二字显然看的极重!
所以。
要能力有能力!
要威望有威望!
纵观整个朝堂之上。
如果藩屏公爵在年俸上无法跟三公并列,那么在名义层面的份量,就会受到相当大的影响。
实际上刘备算是个毛的皇叔。
“一百名侯爵,依旧按照六子来说,长子继承侯爵之位,其余五子降为伯爵!”
这就是【名义】的威力!
刘邦启用韩信为大将军,暗度陈仓,出巴蜀之地,覆灭三秦,占据关中,尔后东出……
奸佞之臣即便一时篡权,也无法长久的坐稳江山!
同理!
后世朱棣造反,理论上同样没有任何胜算!
王翦深知。
就连嬴政也想看看,尹烈究竟要如何驳斥这堪称无懈可击的藩屏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