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给我一个机会,让我能够真正参与一家企业的生产经营,我想会学到更多东西的。”
至于说从省厅到企业去算不算吃亏,在这个年代里还真不好说。省厅的好处就是清闲,晋升的机会多,但企业里的实惠却是更多的。
不过,不管最终的结果如何,研制国产小型装置这一条,是必须要做的。哪怕达不到让国内一半新增产能使用国产装置,能够推广一部分,也是可喜的成果。
郑立农这次到水南来,薄柄元就琢磨过要找机会向郑立农吹吹风,留一个伏笔,以便未来向化工厅要钱的时候,不会显得太突兀。
“我只是想获得一个实践机会。”高凡说,“纸上得来终觉浅。我在黄化和潘处长谈的那些,其实只是我从书本上看到的东西,再加上一些自己的想象,终究不是现实。
郑立农交代完水南这边的事情,便启程前往茂林省会瑞章,高凡只能跟着,原本想去仁桥视察自己企业的想法就先搁置下来了。
“哈,你这是在拐着弯地提醒我要在你们徐厅长面前替你说话吧?”郑立农笑着评论道。
照大家的看法,潘越在省厅早已是混吃等死的心态,肯定也不指着晋升了,那么还不如去企业捞实惠。
郑立农要求,水化设必须在一年时间内完成国产装置的设计,再用半年左右时间建成第一套验证装置。如果该验证装置投产顺利,达到预期效果,则要争取未来国内一半的聚酯新增产能采用国产小型装置。
没等薄柄元找到合适的机会,郑立农却先提出了此事。但郑立农抛出的方案,却是大家始料不及的。
“我倒是觉得,你去承包一个县化肥厂的劳动服务公司,实在是太浪费了。我更希望你好好回去读书,等大学毕业之后,直接到部里来工作。我相信,你在这个平台上能够发挥的作用,肯定是更大的。”郑立农说。
别误会,这个“捞”字并不是指搞腐化之类,企业如果经营效益好,福利是很多的,光是一年四季发的肉蛋水果之类,就足以让机关里的干部们嘴角流下苦涩的泪水了。
“这个……还是从长计议吧。”高凡婉拒道。
他还真没想过要到部委去工作,总觉得自己可能适应不了部委的那种氛围。
你不见吴哲夫,也就是不到30岁的人,跟在郑立农身边,少言寡语,一副老成持重的样子。让高凡变成这个样子,打死他都不乐意。
谈笑间,瑞章已经就在眼前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