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话说了吧,前几年帝国在东边发现了一些岛屿,比琉球国还大,土地也更肥沃,只有少量土著仍处于刀耕火种状态。
陛下觉得让其荒废下去有点暴殄天物,于是就与几家大族私下商量如何开发。最终这几家大族决定帮海军在其中一个岛上修建基地,顺便派些家人带领移民上去耕种,所出钱物算是购买土地的费用。那些后来大船上装的都是建筑材料和移民,少说也有四五千口。别看这么多人,实际上只是第一批,连一座岛也占不满。
我听总参谋部里的朋友说陛下还在筹划第二步,到时候会允许更多人参与进来。但这个消息不能太早传开,如果全都想去投资,让谁去不让谁去就该有麻烦了。
唉……我看着都眼馋呐!当年先去吕宋、安南买地建农场的那批人现在都富得流油了。可惜咱家底薄,既拿不出买地的银子也找不到去耕种的移民,只能望洋兴叹喽。”
琉球王始终把日本当做心头大患,孙千户心里很清楚,万一哪天失去了大明帝国的庇护,这个海岛上的小国连一个月都扛不住又得被灭。
但船队真不是去日本的,两者相距又太近,还常有走私贸易,没法就坡下驴。那瞎话该怎么编呢?这时在海军统计司五年多的培训就有用武之地了。
瞎话还是瞎话,但不能全是假的,必须半真半假才经得住推敲。但这也只是仅仅合格,如果能借此为帝国牟利,还能让受骗者觉得不吃亏,即便将来露馅了也不会记恨,才能配得上海军统计司调查员的称号。
“日本向东……那边气候寒冷怕是不宜耕种吧?”琉球王还真不是白给的,脑子里有点东西,闻言仔细想了想马上有了结论。
“大王误会了,不是千岛群岛,那地方海军早就发现了,还建了补给站。不是日本向东,是从吕宋向东。我没有亲眼所见,却听总参谋部的朋友说起过。当地气候和吕宋差不多,有山有河,最适合大面积种植甘蔗。”
忽悠人就怕两种,一种是太没脑子,听了就信,可信了之后啥想法没有;一种是太有脑子,知道的还多,能从字里行间找出细微漏洞,继而产生疑问,不解释清楚真不信。
而有点脑子,但知识面和逻辑思维又不是太强的人最好忽悠。只要大体逻辑上没问题,再增加几个真实细节,先赢得基本信任,然后就可以坐等他们联想发挥了。
无一错一首一发一内一容一在一6一9一书一吧一看!
“如此说来倒是个好去处……孙将军,如果本王也愿意为帝国分忧,陛下会不会应允?”
这不,琉球王就属于第三种。他脑子够用,可见识不够多,最远只去过日本萨摩藩和大明都城,无法支撑太复杂的逻辑分析。
可吕宋岛和安南开荒的事迹早就传得沸沸扬扬了,成了很多人向往致富的最佳手段。眼下突然有了机会,而且是头一口肉,联想必须汹涌而来。
琉球这些年的发展动力一大部分来自甘蔗,或者叫制业。现在吕宋岛东边又出现了比琉球群岛还大的群岛,且也适合种植甘蔗,在无法避免竞争的前提下,最有利的办法就是插一腿。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