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0章 春秋已过,唐皇一统,荧惑守心!
天上有了天界,有了新的神灵,去承载人世间的信仰意识集合体,自然是一件相当重要的事情。
可是对于人世间而言,并没有多少普通人,会去关注那存在了,数年之久的玄黄之色的湛蓝青天,那玄黄之色,已然退却!
人们习以为常的事情,突然间变得很是陌生,这充分的说明了,人世间的普通人们,根本无法抵挡,时光对于他们的冲刷。
唐帝国的兵锋,破金帐王庭,出青峡,越大泽,破南晋,兵临大河,忘江河而兴叹。
哪怕是如今的西陵神国,也无法正面,应对多多逼人的唐帝国!
唐帝国用接连不断的胜利,让人世间诸国的复国组织,看不到一点希望。
而唐国钦天监的新任监正,亦是抛出了惊人的结论,虽然很多修行者,都知晓其中的隐秘,就算是唐王亦是十分清楚,人世间之外的天上,究竟发生了什么。
但是做一件事情,从不都是不为什么去做,而是需要去做。
现如今的唐王,在几乎统一了,人世间之后,自然希望李家,能够千秋万代。
于是,钦天监的官吏们,再一次成为了,朝堂上的香饽饽。
若是在以前,她自然不敢如此,质问书院众人,可现在不同,神灵要遵从神律而行。
一位位上了年纪的大臣,看着那座巍峨的祭天台,有些无精打采的看着,那位应是磕了参丹的钦天监监正。
某位穿着红袍的官员,看着坑中陨石上,清晰可见的字迹,哭丧着脸说道:“刘监正,您老人家,何苦坑害我们这些,微末小官呢?”
很多时候,那位陛下想要做些什么,都只需要一个理由,一个能够说的过去的理由。
叶红鱼继续问道:“落于何处?”
夫子平淡的笑道:“火德真君,如今书院早已不在人世间,神灵又岂会干预,人世间君王的更迭,那是人世间自己的事情。”
“意图化作一方神朝,这是否为,书院的意思。”
“荧惑星,也该动一动了。”
一旁的同僚们,小心翼翼的问道:“刘监正,这是否为祥瑞。”
当不如那陨石坑内后,钦天监的刘监正,信息若黄的喝道:“祥瑞啊!这时祥瑞,陛下有德啊!”
但是早已经历过上一次陨石时间的老臣们,仍旧是不为所动,不管是否为祥瑞,他们都不关心。
六匹没有丝毫杂色的白色战马,拉着一辆车辇,驶入了御道之上!
王后夏天,与唐王同行,在车辇上的还有,皇子李琥珀。
“本神,只想知道,是谁给的那位陛下胆子,居然想要成为,天的儿子。”
唐王车架之后,便是亲王李沛言、四公主李渔、皇子李浑圆的马车。
天子?
历来,神殿在那位所谓的昊天神,没有降下神迹的时候,都是由掌教,代行!
叶红鱼微微点头道:“那就,按真人的意思办!”
唐皇李仲易,拉起了皇后夏天的玉手,言道:“皇后,同我一一同,登祭天台,承天地之封!”
可他要是敢给,这位皇帝陛下,找一点不痛快,那么就是菜市口,咔嚓一声的事情了。
老师终究,还是优柔寡断了一些,千年的扶持,早就还完了,当初的情谊。
“这是,整个天界的大事情,也是整个人世间的大事情。”
“未来当人世间信仰意识集合体,向天界发出,最前程的意愿时,在经过了审核,要派遣神灵,前去执行时,却发现唐皇的官员,借助于唐皇天子的名号,阻挡了神灵要执行的事情。”
因为亲身体验过,自然是一传十,十传百,百传千,千传万
然而,在那一轮明月之上,来自道门知守观的火德真君,正在同书院的诸位先生,进行着一场讨论,讨论该如何,应对人世间,那一位自号为天子的皇帝。
听闻刘监正的呼喊声,某些想要邀功的官员,也是随之朝着陨石坑走去。
神灵或许有很多个,但是老天爷的儿子,难道不比一个普通的神灵,尊贵吗?
而在那巍峨祭天台上,那一口篆刻着山川日月的三足青铜大鼎,正熊熊燃烧着。
若无天地垂青,当初的一个西陵藏书阁的阁主,如何能够走到,如今的位置呢?
叶红鱼说道:“你的意思是,荧惑守心?”
祭天仪式仍在继续,而为了避免祥瑞不会出现,来自天枢处的修行者,早已在远处,做好了准备,随时准备,施展玄妙神通,来伪造一场神迹。
余帘平静的说道:“火德真君,唐王李仲易的行为,不仅仅是你一神之事,这关乎到了,人世间信仰意识集合体的大事。”
因为不做就不会错,一旦做了,那么就可能会错。
再让其成为天子,那么人世间,由张角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一点希望,也将在唐王所掌握的与神灵的沟通权下,所当然无存。
火德真君叶红鱼,平静的说道:“夫子,敢问天界,可有儿子乎?”
这不是他先前所处的那方世界,在他先前所处的那方世界历史上,在经过了春秋战国之后,周天子的神圣,已经荡然无存。
随着轰隆一声巨响,伴随着漫天尘土飞扬,那些帝国的朱紫们,疯狂的朝着后面退却。
人世间的帝王,自己掌控了,同神灵沟通的权力。
“唐王不是想要,掌控同神灵沟通的解释权吗?
随着时间的推移,高达九十五丈的祭天台,在征发了五万徭役后,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就被建造了出来。
“那么人世间信仰意识集合体,在潜移默化之中,就会让唐王,在死后登临天界,抢夺天界之主的位子。”
虽然如今日头高涨,但是没有哪一个大臣,敢于抱怨。
自古钦天监的官儿,多自杀啊!
背后中箭,匕首从背后捅进了心窝子里面,都是自杀啊!
而后李仲易,领着夏天,朝着祭天台上走去,那一口大鼎内的祭天之火,仍旧很是茁壮。
还死了不少知情人,就连某些老勋贵们,都没能躲得过去,那一次的天降陨石。
分别站立在,玉道两侧的唐国朱紫们,亦是齐声喊道:“恭请,陛下,登祭天台,承天地之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