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章 床前谈兵
孙策听了乔菁菁这一大番话。
如果他是乔二和乔三,有这样一个知道了解自己的阿姊,句句话是说他的不足,而句句话都是为他考虑着想,为他想更好的去处。
是三生有幸。
“你是家中的老大,我也是家中的老大,当老大怎么不为弟弟妹妹们考虑?大乔,你两个弟弟的事,你别再多劝了,我心中有数。”
孙策第二天就让吕蒙去请来乔二和乔三,给他们安排了两个任务供选择。
其中之一是,各带领五百士兵,从百夫长开始做起,另外一个就是不带兵,只跟在军队里做些文官的职责,比如记录,隶属于张昭的管理。
乔二和乔三这些日子听那个关于张昭的话,听的多了。
好多孙家的宗氏兄弟啊,都来约乔二和乔三兄弟俩去喝酒,都对乔夫人赞不绝口,给乔二乔三送酒送礼物,送宝剑送宝马。
就有人说:“这个张昭太不是个东西!非要跟吴侯闹,非要说吴侯宠乔夫人太过,忽略了后顾夫人。”
乔二和乔三哪还会到张昭手底下去做事。
她亲婆婆吴太夫人最近为她私人定制的。
乔菁菁简直无语。
那个洛阳,也就是东汉时候的这个洛阳。
“凡用兵之法,降受命于军,合军聚众,绝地无留,唯地则谋,死地则战,徒有所不由,军有所不击,城有所不攻,地有所不争,君命有所不受。”
不能光有理论知识,纸上谈兵。
比如会稽一带,时常作乱的那个山匪潘临,至今为止,孙策都还没有搞定他。
乔菁菁与孙策最后这么商议。
孙策想起他第一次和乔菁菁见面时,她一会儿拍他的马屁,把他夸到上天入地,飞檐走壁,一会儿又没有骨气的抱着他的大腿哭的眼泪,一把鼻涕一把的求他。
这个国家,政治中心在南方,经济中心在北方。
“我怎会笑你,我什么时候取笑过你?”
“夫君喜欢看什么书?”
所以能继续影响后世人。
蒙古草原,西边的天山,阴山,河西走廊,再画出东边的大兴安岭,小兴安岭,华北平原,黄河,华中平原,淮河,长江,西南一带的群山峰峦叠嶂,东南一带的长江三角洲,还有福建一带,等等。
她只用眼神问他,从南向北进攻容易,还是从北向南进攻容易。
乔菁菁也发现了孙策的思考力。
“你两个弟弟说你看了这书,常常跟他们讲道理。你今晚上也给你夫君讲一个,让我听听大乔你的教导。”
同样,孙策的江东也是这样一个困局。
自东向西,又是以低制高。
他一路走来的变化实在太大。
她的夫君。
后面武则天把都城搬到了洛阳。
孙策又指了指长江。
而南边,江南一带历来都是气候条件,水源非常好,出庄稼长人口,经济中心都在江南一带。
行军打仗常常要占领制高点,因为从上向下猛攻占优势。
取得了荆州,才能有机会西进去夺取益州。
“大乔,你是想要告诉我,就算是我成功把皇帝陛下接到会稽吴郡来,曹操袁绍等要反扑,他们很容易,而我却难守难攻。”
所谓知行合一呀。
不如在家中,好好做些女工。
孙子兵法看起来单单在讲行军打仗,其实还蕴含了许多的哲学道理。
这也是为什么现在曹操和袁绍一直在北方相持不下,曹操后面还要远征西北边儿的乌桓,要把北方的那些少数民族游牧民族给稳定了之后,曹操才能够一举南下,在赤壁和孙刘联军大干一场。
更要找准时机,取得重要的荆州。
他那个时候都没有笑过她。
但是政治中心不在他的手中。
孙策把话都给她说到这个份儿上。
若有。
孙策想把汉献帝迁到他手中来,这个想法在理念上是对的。
乔菁菁看着孙策,看了又看。
孙策豪爽霸气,孙权谋略平衡,孙翊更比孙策更加豪爽有余,不如孙策霸气,也不如孙权有谋略。
原来,今天晚上孙策是想和她讨论兵书。
说了一个明枪易躲,暗箭难防。
古代第一兵书内容博大精深,是军事思想精华。
“我有长江天险,北方人善骑马兵团作战,但不善水军。”
这自上而下,自北向南,如排山倒海般的地势变化,孙策其实并不太了解。
吴太夫人的意思大概是,乔菁菁最近成了大家眼中的红人,很多人都来巴结她,这样风评不太好。
可没有谁能够占据低洼之处,去进攻一个山顶顶上的窝点匪点,能够讨得了便宜。
他从以前动不动就杀人,到后面容人识人,聚集英才为他所用,到现在反思自身的弱点,反思困境。
还要肃清江东内部的某些反动势力,他们隔岸观火,恰当的时候就准备放火,非常可怕。
孙策只掌握了经济中心,有钱,有人口。
孙策一个实战经验那么丰富的人,他们几兄弟平时没少看兵书,只不过个人秉性而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