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洛笑了笑说:“我并非是想让韩兄瞻前顾后,在决策时犹豫不决,丧失战胜敌人的良机。
我是想告诉你一个道理啊。
所有战争都不是无缘无故发动,它们是政治的延续,达成最初目标后继续战争,过犹不及。”
韩信一愣,没有立刻接话,仔细品味起陈洛刚才的言语。
“是延续……过犹不及……”他喃喃自语,眼神从清醒变得迷惘,复而恍然。
陈洛没有打扰韩信,静静地站在一旁。
有些道理由自己思考出来,远比别人灌输来得深刻。
过了将近一刻钟的时间,沉思中的韩信侧过头来:“我之前确实走入误区了啊,大汉并不是要通过这场战争消灭匈奴。”
听到这话,陈洛是知道他想通了,于是点头道:“是啊,韩兄。匈奴三十万人犯边,如果我们要将他们尽数歼灭,需要付出怎样的代价呢?
今日全灭近万匈奴骑兵,我们损失八千士卒。那么全灭三十万匈奴人,至少需要付出十五万以上士兵作为代价。
大汉方才建立数年,骤然失去这么多的年轻人,那田地难道让老叟和妇孺去耕种吗?
因此我们这次将匈奴人击退,让他们不敢再如此嚣张地入侵,便能够称之为胜利,甚至相比全歼三十万匈奴人更有利于大汉的百姓。”
“是这样的道理啊。”韩信认可了陈洛的说法,并在心底默默调整接下来的部署。
在战场上歼灭三十万匈奴人,过大的损失会伤到大汉的根本,那么自己用较小的代价灭杀十万匈奴人,并将他们赶到长城以北,不就行了吗?
这似乎是个不错的办法啊。
转化思考方向的韩信,又想到一个问题。
他侧过头道:“我能够击退匈奴,并保证让他们十年内不敢南下靠近大汉疆域放牧,但二十年乃至三十年后怎么办呢?”
“我们要相信后人的智慧。”陈洛郑重道,“待到大汉的国力迈入鼎盛阶段,那就是挥师踏平匈奴草场,将单于全家抓到长安鞭挞,并在大漠极北的狼居胥山祭拜天地的时候。”
韩信脸上的忧色消息,放下手中的堪舆图,他揉着下巴期待道:“那时的大汉,应当会有星辰一般密集的骑兵,矫健杰出的将领,不逊于当今陛下的贤明统治者吧。
我真的很希望见到这一天啊。
只希望那个时候他们在狼居胥山祭拜天地时,还能记得我这个前辈。”
说完,他轻声笑笑,没有武将会不期待自己创下这样的功绩,只是韩信知道,自己大概见不到那样的场景。
不是因为自己有能力问题,而是现在的大汉没有足够深厚的底蕴支撑他突入大漠,去灭杀雄踞北方草原和大漠的霸主。
陈洛拍了拍韩信的肩膀,像是安慰,又像是承诺地说道:“放心吧,未来汉军打到了狼居胥山,在那立下的石碑上,一定会有你的名字。”
“谢谢。”韩信无比轻松地笑了笑。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