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安安终于睡上了老太太的火炕,还别说,老太太这张炕可真大,睡四五个人都没啥问题。
老太太这屋子里是南房有阳光的时候,阳光能从窗子里照进来,照在炕上暖洋洋的。
冬天的话会让人觉得很舒服,烧了火炕之后,炕上热乎乎的。
躺在被窝里终于感觉整个人都缓了过来。
老太太没让她起身,让她躺在被窝里睡觉,一个人坐在旁边抱着笸箩正在那里那鞋子。
陈安安喝了红姜水,还别说,睡了一大觉,起来之后整个人立刻轻松了很多,不光烧退了,连感冒都好多。
中午的时候,老太太做的是酸汤面。
陈安安以前没吃过这种酸汤面,里面用生姜切成末炒制出来,倒上水把切好的面条直接放进去。
里面再加上一些老太太做出来的酸菜。
最后出锅的时候把葱用油爆香,一勺浇在上面立刻是香喷喷的。
基本上地都要用来种粮食,哪有那么多种这些油料作物的。
现在陈安安是从队上借了50斤玉米面。
可是实际上自己的口粮得去县里要,因为她是今年刚到的新社员。
陈安安回头这才发觉有一个年轻女干部模样的女同志急匆匆从后面跑了过来,一双眼睛死死地钉在自己手里的油桶上。
陈安安急忙挣脱开女同志的手,
“同志,这是俺们家自己家榨的油,不是买的。
老太太看着她吃了这么多东西,也露出了笑容,不得不承认,其实一个人的生活还是很寂寞的。
村里人大多数都是自家村子里产豆子或者是产油菜籽儿才能自己榨油。
一会儿还要坐马车回去,所以在城里转悠着,趁机把自己需要的东西拿出来。
陈安安剩下的就得自己买粮食补贴。
“同志啊,你这油是从哪儿买的?你看你能不能匀我一点儿。我能出高价。”
要是拿这么一大桶油得找个好的理由,要不然自己糊弄不过去,老太太又不傻。
毕竟一次性可以买好多桶油,而且都是那种纯压榨出来的生油。
没想到老太太和一般人还真不一样。
她这个相当于是调动手续,所以必须去县里拿到批条,村里才会把定量的粮食给陈安安。
其实她想买油,可是到了供销社里才知道这油必须自己带油瓶或者带油壶来,而且一般都只有菜籽油或者蓖麻油。
再说了,俺不能干这种事情。”
眼瞅着要见底了。
陈安安先到了县里面去办了自己的手续,果然上面给他的批条签了字,直接盖了章,拿回对上就能用。
基本上都是靠马车,牛车或者拖拉机之类的,但是拖拉机都不好走。
油票的话手里有几张,但是这年头儿一个普通家庭一年最多一斤油票。
这粮食要吃到明年秋收。
想到老太太炒菜那节省的样子。
本地能买到的肯定要省事儿的很多,顺带手又把自己缺的一些日用品闭补上。
开玩笑她都不知道这人是谁,随随便便跟这人到旁边巷子里去交易,只有两种可能。
不过陈安安有商城对于粮食这方面倒没有多担忧,不过这会儿趁机去逛了供销社,这里缺很多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