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写实主义在这个年代还是个很冷门的选择,后现代主义和抽象主义才是这会儿各大画廊追捧的东西。在这里能看到一幅超写实主义的佳作,冷峻当然大有知己之感。
所以当时在那幅油画前看得格外的久,要不是知道这也是一位画家,也看过他那堪比照片版的静物作品,唐芸都要把他当变态了。
王旭和冷峻的谈话持续了挺久,在小院里,一人一瓶啤酒,抽着烟,聊着画,颇有相见恨晚之感。王旭选择超写实的画法本就有个人的爱好在其中,当然更有他炫技的一份炫耀。
但是真遇到懂行的人,冷峻还是第一个。超写实可不是简单的照着照片画,后世冷峻也照着照片画过一些,特别是一些名人的肖像,但反响也就那么一回事,至少在书画界是半点水都没溅起,吃饭嘛,不寒碜。
超写实也是要投入感情的,这种感情反而比其他技法更难以表达,比如伱要表达隐晦的,晦涩的,灰暗的,破败的,你使用印象派的技法就会更容易表现你的想法。
但是如果你要表现同样的东西,用超写实就会非常困难。
而且超写实吧,怎么说呢,王旭也感觉有点过了,其实古典主义的画法就已经很完善了,超写实只是对细节更扣,对光线更关注的一种进步,是不是更好,真的见仁见智。
————
下面部分和本章无关,只是聊聊八卦,不爱看的可以跳过了。
对了,这里顺便扯两句,娱乐圈的风言风语太多,比如王霏是骨肉皮,是摇滚果儿这事儿吧,真的颇多值得商榷的地方。
作者也懒得和那些愿意相信的人去辩解什么,这东西你愿意信,愿意玩梗都无所谓,最多不过你不看我这书罢了,但真没必要跑到评论区里显摆你知道的真多。
我只说说自己经历过的事情,和当年听到的一些八卦。
作者喜欢摇滚,年少的时候住在五道口,可以说从小就听那玩意长大的,很多摇滚乐队都见过真人。
作者也是年轻的时候就喜欢王霏,大概是1993年的时候。那时的王霏和窦仙的已经恋情曝光,和栾庶的恩怨也是人尽皆知。
到96年倒尿盆事件闹得沸沸扬扬的,甚至都影响到了她的事业,那会儿正是好几个明星争天后的时期,但她就是隐退生孩子去了,这反而让作者增添了对这个女人的好感。
但即便那个年代,作者从来就没听说过什么她睡遍摇滚圈的故事。那会儿的香江狗仔可不比现在的网络爆料弱,不说有实锤,但凡有点消息,都早就铺的漫天都是了,他们可是为了一张王霏的照片能在厕所门口蹲一宿的主儿。但那个时代,没有这个说法。
作者也是最早的一批网民,从高校bbs开始玩起的,还当过站长。各种明星八卦也没少聊,摇滚圈可是大学生们的最爱,但同样,在网络兴起的初期,也没听过那个事情。
倒是王霏退隐了之后,甚至是在王霏天价票事件之后,这个说法才开始在网络上越传越广。
而且果儿这个词当年的意思也和现在完全不一样,那会儿可没有什么睡遍一支摇滚乐队的说法。那会儿有这样的人吗,作者不知道,可能是有的,但绝不会普遍。
那会儿的社会远没有二十一世纪那么开放,那会儿生活作风随便的人被曝光后可是能直接坐牢的。
当年的摇滚圈子里面,能说是果儿的,必须得是名人,至少是小范围内名声赫赫的。还得和某位摇滚人有恋爱关系才行,所以说起果儿王霏,邹讯肯定在列,她们叫尖果儿,就是果儿里拔尖的。
普通人,没名气的,家世不够的,甚至确定不了关系的,那都不够资格好不好。当年果儿的前提是恋爱关系,也就是男女朋友,长期交往,大家都知道的那种,p友是不算的。
九十年代的摇滚人从来就没啥好人,打架斗殴比比皆是,出人命的都有,你真的以为他们会允许头上长草?
那个年代明星靠的是作品,而不是人设,心直口快的人物不在少数,很多事情都被公众知道,但丝毫不影响她们作品的口碑。
至于骨肉皮的说法,那就不是帝都摇滚路子,帝都摇滚怎么会有这么个湾湾味道十足的翻译,这个词来自于groupie,听英文就知道啥意思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