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原主是跟奶奶长大的,没有被父母事实遗弃,所以仍有赡养父母的义务。
彭教授提到的这个可能,的确存在,而且说不定还会成为一个潜在的麻烦。
到时真的闹起来,肯定会有人给他们支招,媒体也会抓着这种热点不放。
“如果最后真的闹到这个地步,就看法院怎么判吧。”方显肯定会尽量在法院外解决这一切,而且,他还有挺多办法的。
“爸,妈,我们能不能换个话题?”彭小诗语气有些不满的说道。
“好好,不聊这个了。”邵教授转移话题,“小林,你聊聊在麻省读书的经历吧,跟在国内有什么不同。”
邵教授看林为屿一直不接话,cue了一下。
林为屿认真讲述起来,他的言谈之间既没有刻意的优越感,也没有刻意去美化美国高校教育,惟其如此,方显反而越感受到他们那种高端人才的优势。
顶尖教授实在太多了。
一个几乎可以拉着全世界资源为自己服务的国家,真的在某些方面形成了良性循环。
从他国吸血滋养自己,尽可能提升自己国家有钱人和高端人才的待遇,从而吸引更多有钱人和高端人才,同时还能给其他国家那些普通人以无限的向往和错觉。
可以把本国的红利建立在别国的代价之上,这也是一种战略上的成功。
虚伪、双标、血腥、无耻,但成功。
到林为屿的主场,方显保持了礼貌的沉默和客气的倾听。
林为屿的讲述很诚恳,讲到自己初到异国他乡的迷茫和孤单,讲到自己置身于一群优秀人才之间的胆怯和焦虑,讲到自己生怕落后,生怕辜负父母和师长从而拼命学习的用心,也讲到学有所成的喜悦……
彭教授和邵教授都听得面露赞许之色,作为教授,听到这种优秀学子的发言,肯定会觉得欣慰。
等林为屿讲完,方显也感慨地赞叹了一句:“林同学的求学经历可以用几句宋词来概括一下。”
邵教授立马接道:“哪几句?”
方显道:“‘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这是他求学的第一阶段;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这是第二阶段……”
林为屿显然也学过柳永这首词,笑着接道:“我没有谈恋爱。”
不等方显开口,邵教授解释道:“这里的‘伊’指的是你的学业。”
“哦哦,”林为屿不好意思一笑,问方显,“第三个阶段呢。”
方显道:“第三个阶段,也就是收获的阶段,嗯,就叫‘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厉害!”经过邵教授点拨之后,林为屿秒懂这几句话的意思,“很妙,很准确。”
邵教授更是目光明亮,看着方显:“这三个阶段是你总结的?”
“听了林同学的经历,突然想到的。”方显道,“其实是晏殊、柳永和辛弃疾总结的。”
其实这几句话出自王国维《人间词话》,乃是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
邵教授点了点头,没有再多说什么。
林为屿接话道:“难怪你能写出《沧海一声笑》那种歌,原来对宋词有这么深的研究啊。”
“没有没有,就是读那些词时喜欢瞎联想。”
邵教授道:“你刚刚说的那三个阶段,不只可以用在求学上,用在治学和做研究上也一样成立。
“你这个联想和提炼,可以成为金句了,能谈一谈,你还有其它什么联想吗?”
方显心道:“这个问题,就撞到我枪口上了啊。”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