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霸王!

关灯
护眼
第212章 贫富倒置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孙策不禁莞尔一笑,你这还真是信任我啊。

郑礼不慌不忙的回道:“义仓两面储存的便主要是稻米。稻米规模有限,主要原因有二。”

那就是在秣陵附近也广开桑田,用生丝纺织取代其毛毡耕牧,吸引山越风俗、文化皆与华同。

见孙策还在思考,郑礼说道:“只要将军麾下大军未殁于战事,丁补于伍,便不会如凉、并一般,番夷内附,近据郡县。”

但如今制度下,县君权力极大,能插手一县内所有事情,从税收、储存、治安到人口、文教、甚至兵事都能干预。

所以,大部分百姓淳朴的想法都是手里有粮,心里不慌。

以庙廊之才,而治三千户人家,自然是不在话下的。

到了大宋,就更进一步。军中都吃稻米,以雪白的稻米为主食。

他说道:“我在雒阳之际,上至天子公卿,下至大族百姓,皆喜食胡饼。将军可知胡饼?”

也就是孔子正是用洛阳雅言来讲学的。

当然对应的,中枢也会设立三司制,负责度支、市舶、户部三大财政。

“一则义仓数量不足,县里正招募百姓,新建三座义仓,力争明年春耕之前,能建完三座义仓,储米两千石。”

没想到郑礼此前竟然在乌伤县担任县君,孙策立即来了兴致,问道:“卿此前赴任乌伤县,当地情况如何?”

要知道秣陵这可是建康城边上的最重要县邑了,几乎相当于长安城旁边的五陵,要不了多久,里面就会住满了达官显贵,五陵少年。

而金军的粮食,正是以粟米为主。也是如今大汉军中和民间百姓的主食。只是军中要比穷苦百姓多了一点腌制的咸菜,但距离中产之家的鱼干、肉脯则远远不如了。

“我以为当务之急,应是建邸阁,而稳人心。兴道路,而便工商。难道我堂堂中原,还不如西方杂胡?”

要我大军屡战屡胜,不能大规模的抽丁补充军队。

“二则就算义仓建起,官府、百姓亦不敢大量储存稻米。稻米积储之后,只两三年便会发霉。而粟米若储存完善,能积储五六年,听闻建康城新建粮仓,以地窖储藏,设数层草木灰防潮,更是能储粮长达七年有余。”

在吴兴郡设立之前,乌伤县以南,穿越一两千里都没有大汉任何县邑、城池,要一直到交州,才会再见到从属于大汉的州郡。

乌伤县长!这个地方孙策知道,毕竟这是他所领的会稽郡最南面一个县了。

这么说来,募兵制的精兵军队,还真是比较适合同化异族。毕竟民间有大量的壮丁,不会出现民间空虚、被番夷反客为主的情况。

最终能有如此盛景,郑礼功不可没!

“然及将军推广教化,郑县君劝课农桑,比复三年,闲旷之地皆成沃壤,中产之家颇蓄六畜。伏处天末,亦与内郡同风。我经过乌伤县时,入目所见良田阡陌,皆连绵沃野。”

郑礼没有一味的夸赞,而是很公正的说道:“将军曾遣会稽南部都尉贺齐,击破山越北地,降宗贼之类,遂空其地。后又有王朗窜逆,东冶叛乱,以致会稽空虚,居民散逃。我进入乌伤之际,其县已空,时惟空城。”

而百姓更是开垦了大量的荒田,使沃土千里,已然中产之家。

顾雍此时开口称赞道:“自将军扫逐山越,选贤任能,安定郡县,乃有华夏。始迁四方之人,以实其县。初始习尚错杂,靡有定趋,建安以前,耕无百亩,商多悬罄,婚丧仅足成礼,卒伍苦于版筑。”

对孙策要修道路,兴驿站,修渡口这件事情,郑礼十分赞同。

孙策说道:“越是如此,越要兴修道路,便利工商。让官路、驿站联通各郡县!”

秣陵县能存储五千五百石粮食,大概能够五百户人家渡过荒年,比十室九空还是要强上不少的。

郑礼三年前到乌伤县时,时惟空城,郡县空虚,而待其离开之际,县内已然沃土千里,有了数千户人家。

孙策宁肯像秦朝一样,给勤耕尚学的孝悌力田发布帛、肉、油,也不期望免税,导致国家最后像大明一样征不上士大夫的税来。

郑礼也没有多想,立即回道:“如今秣陵县邸阁中有粮仓三座,义仓两座,一共存有椹干两千石、豆子一千五百石、麦麸五百石、粟米一千石、稻米五百石,共计五千五百石谷粮,以备荒年。”

所以他三年之后,就能从最南面的偏僻县邑,直接升到秣陵县长。

理论上这个事情,其实应该找县丞。毕竟县丞负责一县内的仓储事宜。

郑礼说道:“如今民间情况显然倒置。百姓饥馑,却种产量不足的粟米。豪强田联阡陌,却种产量丰盛的稻米。以至于贫者越贫,只能食糠麸。而富者越富,食有肉、富米面。”

荒年能吃麦麸,那也是一件值得庆幸的事情了。

顾雍认可的点头,说道:“据我所知,民间一般是豪强之家种稻米,贫寒之家种粟米。稻米丰产,豪强可以大量售出,赚取财富。粟米耐旱易储,百姓则备之以应荒年。”

孙策点了点头,建康城内也挺流行这种食物的。

“且富者以稻米降低粮价,贫者粟米卖出无门,家中愈发贫寒,妻子大率难以蔽体。”

若是能将这壮举在秣陵复现,秣陵恐怕无需几年就能从三千户人家,涨到户籍过万,为天下赞。

听闻郑礼最后掷地有声之言,孙策不禁连连重重的点头。

西方粟特人如今都吃上精面制作的胡饼了,江东百姓还在吃粟米。

难道坐拥鱼米之乡的江东三吴之地,产出还不如西域胡人?

显然是民心未安,百姓对战乱、旱灾等真的是怕了,宁肯吃粗粮,也要有个安稳的将来。

(本章完)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萌宝来袭:妈咪快嫁我爹地 秦时之儒家小师叔 原始兽妻生存记 娇养玫瑰 宿傩大爷是我亲爸爸[综咒回] 空间灵泉有点田 大明第一贪官 不败战皇 重生:从拒绝结亲开始 嫡女玲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