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所有所思的点点头,随后挥挥手:“允炆,你先下去,朕要静一静。”
因此红巾军反元的道路阻难重重。
他想了想,硬着头皮道:“那就镇压,让其屈服。”
“听说郡主府改为了李府,看来老四对这个女婿是极为重视。”
其实,北平的锦衣卫所,也早就被朱棣偷偷渗透了。
朱元璋快气晕了,道:“你知道全国上下有多少乡,多少村吗?朕来告诉你,全国上下共有三万二千五十村,设立这些机构,朝廷的银库支撑得起吗?天方夜谭,不切实际!”
表面上是为朱允熥讲情,实际上是暗地里,说朱允熥跟蓝玉的关系非常之好,还显得朱允熥没脑子。
朱元璋彻底动怒了,一拍桌子喝道:“你拉拢农民军队,要造反吗?”
朱元璋深刻认识到,这些分布在全国各地,大大小小地主汇聚起来的力量有多么庞大,自己根本无法根除,甚至需要仰仗这些人。
南京是一个转折点,从这里开始。
谁是敌人谁是朋友?
当然,几乎没有。
击败了所有阻碍他的敌人。
朱允熥这才开口道:“皇祖父,我是跟舅祖父学的.”
妄图将朝廷机构,继续往下延伸。
“是,臣告退。”
自己的敌人不再仅仅是元军,长江上游流域以前的红巾军陈友谅、还有占据东吴的张士诚集团都成了自己的敌人。
他突然想到一个好点子,道:“既然乡绅不配合朝廷治理,那就在县衙之下,再设立一个朝廷机构治理,下沿到乡一级,乃至村一级,这样就能解决皇权不下乡的难题了!”
先说如何处理,那就是树立律法的威严。
既然皇权不下乡,那我就成立舍区深入基层!
县衙之中,朱凝云看着县衙的账簿发愁。
二虎走后,朱元璋本是懒得看这些信件。
朱允炆这一番回答,可谓是十分漂亮。
可现在蓝玉被压大牢,这样的优势就少了一大半。
朱元璋道:“大胆的说,将伱的想法说出来。”
背后无一例外,都是地主的策划,推动。
这个时候的红巾军是代表农民利益的,红巾军走到哪里,哪里的地主就要受难。
他接受了刘伯温的建议,实行“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策略。
而朱允炆显然淡然很多,站的笔直,做思虑状态。
朱元璋笑着摇了摇头。
以“重开大宋之天”为革命目标的红巾军。
反正朝廷不会拨款的。
锦衣卫指挥使二虎拿着一个大木箱走了进来。
虽然现在母妃转为太子妃,但庶长子的名头还没变。
朱允炆端来一杯茶水递给朱元璋。
他哼了一声:“罢了罢了,北平自有老四去管,他闹出这么大动静,老四应该不会坐视不理,如果李逍真愿意用自己的银子办事,那也跟咱无关啊”
朱元璋笑着点点头,道:“假设你们是一县之父母官,管辖之地有乡绅,地主欺民、压民,该如何处理?”
“皇祖父,消消气,允熥也不是故意的,他从小跟蓝玉关系极好,形同父子,也是一时心急而已,念其亲情,没想其他太多。”
“皇祖父我.”
虽然表面上十分严厉,其实喜爱的程度,在儿子当中,排得上前三了。
“借钱?”朱凝云一愣:“问谁借钱?”
“上任第一日,就翻成年旧案,用屈打成招的方式,惩治村霸,的确大快人心.”
也就是这段时间,朱元璋在南京城休养生息,安分下来一段时间。
时间已经过去大半个月。
即便是现在,朱元璋慢慢的推行抑制这些地主策略,各地还是会常常出现民变,兵变,造反的人跳出来。
“上次游江南,就能看出,是个嫉恶如仇的性子。”
翻开查看后,朱元璋愣住了。
这是朱元璋从改革派变成改良派的讯号。
朱元璋最开始曾经加入的反元队伍叫做“红巾军”,首领郭子兴、韩林儿。
他可不会跟那些地主、乡绅阶级低头。
原本这件事,也就结束了。
让我李逍低头?
那是不可能的!
李逍所行之事,竟然跟朱允熥那浑小子想的方法同出一辙。
“放下吧。”
当然,这并不是坏事,身在皇宫之中,这等心思都没有,岂不是被人耍的团团转?
“哎两个孙儿都不及标儿的一半.”
朱凝云想不明白这妙计是什么,问道:“难不成我们贴钱?”
得到了地主的支持,粮食、钱财、兵卒,这些东西都有了!
将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都团结起来,明确自己真正的敌人,建立统一战线,这才是取胜的王道!
所以,朱元璋走到了最后,笑到了最后。
朱元璋重新给自己定位,开始向地主妥协了。
秘奏上记载着,李逍广而告之,招募人员,试图在县下的每一村,建立一个名叫“舍区”的机构,来管理乡民。
随着问题抛出,两人反应皆不相同。
想到老四,他对这个儿子还是颇为喜欢的。
“允炆告退。”
朱允熥跪地不起。
紧接着,他继续仔细看,看看这李逍在县城里做了什么,竟然才上任几日,就被当地人称作青天。
朱元璋笑了笑,将秘奏放在了一边。
朱元璋不悦道:“你这些东西,都是跟谁学的。”
朱允炆毕恭毕敬躬身作揖,随后退了出去。
“皇祖父,孙儿知错,孙儿以后必定好好读书,不负皇祖父的期望.”
不过,显然朱元璋的脸色并没有表现出朱允熥想象的表情,而是眉头皱起,这让朱允熥有些慌乱。
只拦截那些关于不利于自己的事情。
所以说,当朱元璋看到李逍上任第一天,就拿当地的地主开刀,就觉得李逍还是太年轻了。
朱允熥开始给蓝玉求情。
这个时候的朱元璋事实上已经放弃了农民革命的旗帜,但他却继续利用红巾军的名头来吸引团结农民,这是非常聪明的做法,
每攻陷一地,朱元璋必定会拉拢当地的乡绅、儒士、贤人,朱元璋尤其重视读书人,顺从也好强迫也好,这是朱元璋的宗旨。
洪武三年、十一年、十四年、十六年、出现了四次起义军造反事件。
特别是洪武十四年,广东爆发了首领号称“铲平王”的起义,聚众数万!
这还是只算规模大的,小规模出现了十几次都忽略不计了。
李逍笑道:“的确无法承担,车到山前必有路,船到桥头自然直,山人自有妙计。”
很快,朱元璋又找到关于李逍的秘奏,他到要看看,这个孙女婿是如何处理这件事情。
但作为父母官,可不能站在当地地主阶层的对立面,那工作十分难以开展。
这样的考题,每日都在进行。
所以,朱允炆压低自己其中一方面,捧杀朱允熥。
皇祖父不就是喜欢这样对付贪官吗?
这样的说法,应该能让他满意吧!
“嗯,不错不错,咱这孙女婿李逍倒是有趣。”
“陛下,这些是近些日子的秘奏。”
地主武装是一支很强的势力,但这股势力不站在红巾军这一边,而站在元朝这一边。
这下朱凝云更愣住了,“就算是借钱,支棱了起来,可后续支出也是无底洞啊,这钱如何还?”
彻底清算元朝的统治阶级。
朱允熥的舅祖父就是蓝玉,现在还在大牢里关着呢。
过了半个时辰。
朱元璋已经感觉朱标身体越来越差,或是有意识,或是无意识之中,开始培养下一个‘朱标’。
朱元璋道:“你记住身份,一小小知县,如何驱使得了?”
孙女婿当了个小小的知县,是上次老四朱棣问标儿要的,估计是想立一些功劳,拔擢爵位。
他还举办了一场考试,在其中挑选合适的人才,进入舍区工作。
朱元璋从这小小的事件,就看出李逍的性子,他微微皱眉,思虑一番自言自语道:
“不过.这种手段太过强硬。也就是李逍在北平,凭借老四燕王的名头才能做成,无法普及,独此一例。
李逍笑道:“当然是问钱庄借钱,咱以县衙的名义问钱庄借钱,定然好借。”
朱元璋笑道:“人家没有犯错,你有什么理由镇压?”
“说。”
朱元璋面色如染冰霜,直接骂道:“给朕滚蛋!”
随后,朱元璋意识到一点。
呵斥声响彻大殿。
毕竟也是朱元璋的亲孙子,见认错了,也就没有淡然了一些,“行了,起来吧。”
不过想到刚才的事情,他又坐了起来,起身在翻阅北平的秘奏。
又让当地地主、乡绅阶层得一些面子。
“混账东西,放不放,朕说的算!你爹都没敢开口,轮得到你来求情!”
朱元璋的风云变色,脸色说变就变,吓得两人立马跪地。
“难不成要用自己的银子,办朝廷的事情?”
人静下来,才会用脑子思考问题。
浙东的方国珍也不是什么好鸟。
朱元璋很是明白各地乡绅在当地的影响力和作用。
这两个孙子,他都是尽心栽培。
一味的压低别人自然是不行的。
朱允熥结结巴巴,说不上来。
“嗯”
他的目光落在了正在养心殿写策略的两个孙子身上,朱允熥和朱允炆。
朱元璋先前看的,是十五天前的事情。
李逍解释道:“等舍区步入正轨,就不用县衙承担了,舍区自负盈亏,还能反哺县衙呢。”
“自负盈亏.”朱凝云更加云里雾里了。
李逍坚定的点点头:“没错,自负盈亏,给舍区放开一些自主权,开办村企业、土地承包制、让经济活动起来!!”
朱凝云:“????”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