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9章 竟带凶器进殿!人间清醒信国公汤和!朱元璋被断章!
“父皇看此物,一切都明白了。”
随着朱棣的话音落下。
他从贴身衣物中,拿一物展示在众人面前。
当朝堂上的官员看清此物后,不少人露出惊恐表情。
“燕王,你竟然当众持利器入殿,你简直胆大包天。”
“你不能仗着是圣上的儿子,便可持此等利器入殿, 伱眼中还有没有圣上!”
“圣上,臣弹劾燕王,持利器入朝,目无王法,藐视圣上,请圣上治燕王罪。”
这些蓝玉阵营的官员, 言官,纷纷对着朱棣又是一顿喷。
之前这些人还跟朱棣见面能打个招呼, 笑呵呵的。
但今天,彻底撕破脸皮了,既然是你死我活的争斗,那就不用再留情面。
另外朱元璋在储君的事情上摇摆不定,也想问问这个跟自己走过几十年风雨的老兄弟。
若是朱允熥呢给自己一点时间,并非不能培养一番。
朱元璋伸出手来,“方才你们看什么,给朕拿来瞧瞧。”
“你干嘛啊.圣上”
这,就是朱棣手中金剪子的来历。
很快,他便在养心殿外。
很快,
绢布一匹,售价三十文;
绸缎一匹,售价一百文至二百文。
“老兄弟,咱就不要搞这套。”
“圣上节哀啊。”
朱元璋看了过去。
两人一前一后,在这宫中闲逛。
“老啦。”
两个士兵像是活过来了,还好只是罚两个月俸禄.
说完,两人就要开溜。
很快,时间滴滴答答过去.
不知不觉,朱元璋和汤和,竟然看得入了迷。
汤和咧嘴一笑,满脸的皱纹皱在一起,加上沧桑的头发,十分显老,他用拐杖撑着身子,缓缓坐在了椅子上。
随后,他们又反应过来,这是中计了。
朱元璋略感奇怪,为什么不能说?
看到金剪子,朱元璋不由睹物思情。
“她最后一次寻死见,也是铁了心,彻底绝望,用的便是这剪子,被本王的儿子朱高煦发现后,抢夺,摔在了地上,摔成两半。”
不过朱元璋今日心情还算不错,加上汤和就在一旁,他也没有过重责罚,道:“停两月俸禄,再有下次,朕不轻饶。”
此言一出。
毕竟大部分官员站队,也是见风使舵,墙头草两边倒的那种。
在古代,翻你祖上十八代族谱不是开玩笑的,是真的能翻出来。
两人不知不觉,就走到一处偏僻宫殿阴凉之处。
“她将地上的半把剪子抢了起来,抵在自己的脖子上,准备离开这个世上,可朱凝云是十分孝顺的孩子,她希望死前,见父母最后一面.再走!”
毕竟今天,自己已经胜了一局。
特别是朱棣阵营这边的官员,有几人已经泣不成声。
朱元璋没好气道:“咱不是没人问了嘛,让你给咱点意见,竟说一些糊弄话。”
如今,父皇身边没了母妃,又没了太子。
“住口!”
朱棣激动拱手:“没错,正如父皇所说,凝云真的找到了自己的归宿!凝云这孩子,经过我的威胁后,没有再寻死见了,可活得并不不快乐,直到遇见本王的好女婿李逍。”
其中一个人感觉不对,抬头一看,呆了,摸鱼被圣上发现,吓得魂不守舍.
这名卫兵立马就用手肘子,推了推旁边的同僚。
“是。”
朱元璋接着说道:“我就问你们,你们在各县,有见到被百姓成为青天大老爷的知县吗!据朕所知,李逍上任几日,断案无数,就被当地百姓称呼为青天大老爷,你们这些人扪心自问,谁能做到!”
走路间,朱元璋冷不丁的冒出一句。
朱元璋立马前去,将汤和扶了起来。
朱元璋道:“可咱老了啊,这帝国可不能没有接班人。”
“老兄弟,这么远将你从凤阳老家招来,不会怪咱吧。”
“朱允熥那小子好啊,咱十年前还见过一面呢,透着机灵。这些年咱在家里种田,跟那书生一样,两耳不闻窗外事,现在应该长大了吧?”
闻言,那几个官员吓得一瘫软,支支吾吾。
说完,朱元璋就陷入了沉思,汤和的话倒是提醒了自己。
随后,那卫兵又用肘子推了推。
朱元璋皱眉啐道:“这个李逍心思真多,是想吊着咱的胃口,好买下一张报纸。”
说着,朱元璋看向汤和,“老兄弟啊,你倒是享福了,天天在老家钓钓鱼,种种田,悠哉乐哉,逍遥自在,留我这个老头子,一个人忙碌,说吧,有没有打算来帮帮咱?”
士兵将报纸送到了朱元璋的手上。
朱元璋恨不得全天下都是这样的官员,那就再也没有压榨百姓的现象存在!
也需要休息休息。
今天让汤和过来,就是叙叙旧。
这时候打感情牌,也是最有效的方法。
可听了这个故事之后,他已经改变了想法。
当汤和举着拐杖站起来,朱元璋也看出来,这绝不是假的,道:“老兄弟,看来你是真老了,人啊不能闲,你看你一闲老得更快,咱就不勉强你了,陪咱走走。”
而是避而不谈,等待他们出口指责,指责马皇后的东西,而冲撞圣上.
果不其然,朱元璋的脸色十分不好看,他看向朱棣,不悦道:“朱棣,马皇后赐给凝云的金剪子,怎么在你的身上,又怎么只有半把剪子?究竟是怎么回事!”
侍卫们也是人啊,一天站到晚,也累。
这里成了侍卫们、宫女们偶尔换班,如厕的时机,过来偷懒,摸鱼的好去处。
“你这个老家伙,现在跟泥鳅一样,滑不溜秋的。”
有官员见落了下风,立马开始找其他由头做文章:“圣上,一码归一码,可那仪宾李逍用军粮赈灾,还指挥燕军亲卫,这等僭越之举.”
朱元璋笑着摇摇头,负手朝着殿外太阳大的地方走去,汤和跟随其后。
见状,朱元璋不悦道:“给信国公坐这么小的椅子吗?不长眼睛?”
他刚死了儿子,没日没夜睡不好觉,心如刀绞,心中无比煎熬,但也要咬着牙继续面对。
说起来,汤和还是朱元璋走上皇帝道路的引路人。
“回圣上,这报纸上面有售价。”侍卫道。
燕王朱棣真是阴险狡诈之徒!
两人吓得瑟瑟发抖。
还是元朝的时候,在起义军擢升千户后的汤和,也需要招兵买马,于是他写信给了儿时的伙伴朱元璋邀请他来加入义军!
朱元璋应约而来,投奔了郭子兴的红巾军,这才有了后面发生的事情,朱元璋一步步走上了帝王之路。
朱棣知道,此刻正是父皇感情最脆弱的时候。
朱元璋和汤和都有些吃惊。
不禁想起了自己的妹子,马大脚和善面容
当初徐妙云生大女儿朱凝云的时候,正在应天府,那时候马皇后还活着。
“燕王你究竟是何居心, 你.你要干嘛?难道你要用这等凶器, 威胁我等。”
那是自己的亲孙女!
汤和发表了一下自己的意见。
而朱凝云就是其中之一。
朱元璋一拍龙椅,道:“没听清楚朕说的话么,不要再提及李逍之事,李逍曾用雪白盐使得北平开中法,粮仓满载,你们做得到吗!他敢如此做,定然是有他的理由,按照你的意思是赈灾也有错?”
“大哥,那我这个老兄弟就陪你走走,这皇宫啊,许久没来,也有些想念了。”
汤和出生在濠州的凤阳县,他和朱元璋一样,都出生在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不只是同乡,而且还是一条街上长大的。
这对蓝玉那边阵营的稳固性,是非常有震慑性的。
什么权势,富贵,都没有舒舒服服的过日子来得好。
朱棣说到这,已经是泪流满面。
闻言,朱元璋的脸上肉眼可见的露出笑容,道:“如此好啊,这就是你允许李逍开府的缘故是吗?”
可无论是何朝代,都不能避免。
接着,他准备接着看,却发现.没了?
两人靠在靠椅上,晒着太阳,说起了小时候的往事。
“大明月报,今日武侠版,第一刊?”
“慢着。”
他究竟要干什么?
拿出这半把剪子究竟有何用意?
“这便是我要跟大家说的话。”
便高呼:“退朝。”
“朱棣啊,朱棣好啊!人打仗厉害,踏实沉稳,也是咱这帮老兄弟看着长大的,不错!我可听说在北平名声很好,其他的老兄弟我也不太清楚。”
可以见的,永安郡主在马皇后心目中的地位。
汤和能活到现在,还受朱元璋的信任,可以见的他有多明白、多了解朱元璋。
汤和也坐在了朱元璋的旁边,不过很自觉的低了一个台阶。
另外对朱棣的好感又多了一分。
我们承诺,本布庄全大明最便宜,假一赔三。
汤和知道朱元璋的意思,可他不会乱说。
“这不是一个完整的话本故事。”
户部尚书的位置,从蓝玉的人,变成了朱棣的人。
“既然如此,朕不再追究李逍作为仪宾开府的事情,此事不再提。以后也决不允许其他人提及!”
那时候的马皇后心疼无比,便去庙里让高僧求破解之法。
汤和笑着看向朱元璋,掰了掰手指,道:“陛下,臣今年六十七啦,岁月不饶人,老啦,咱不是当年的年轻小伙子啦,得服老。”
他看向那名侍卫问道:“这玩意叫什么,你从哪里来的?”
但近些时日,因为储君的事情,以防兵变,朱元璋将他重新召集入京。
说着,朱棣拿出手中的剪刀,道:“永安郡主其实在两年前,就已经不打算活下去了”
太监搬来了两把椅子,一把大躺椅,一把小凳子。
待闲聊一阵,朱元璋突然叹气道:“哎,老兄弟,你说咱是不是做了什么错事,老天如此惩罚咱,如今,连标儿都离咱而去”
只是说十年前见过一面,装傻充愣,还反问一句朱允熥人如何.
“朱允熥那小子小时候是挺机灵,现在长大,反而不讨人喜欢。”
侍卫颤颤巍巍回道:“这叫报纸,上面写的是话本,我北平一个远方朋友知道我喜欢看话本,刚好有人顺路来京城,便差人给我带了一份。”
不容汤和拒绝,朱元璋拍了拍他的肩膀,笑道:“就这样,你来皇宫陪咱,这皇宫禁卫就交给你。”
那几名言官,还有几个侍郎被朱元璋怼的无以自容。
“这应该是给百姓看的,里面的话比较偏向我们平日里说话,通俗易懂。”
朱元璋挥了挥手,那两个侍卫立马就跑了,跑的贼快。
“陛下,这里还有一段字。”汤和指了指。
朱元璋脸色一冷,吩咐道:“来人,将这些人拉出去,杖责二十!”
朱元璋摸了摸报纸的纸张,发现纸张质感极好,特别白,上面的印墨也清晰可见。
若不是李逍的出现,可能这件事情,就永远尘封在历史的长河之中,不会有任何人知晓。
蓝玉阵营的那些官员被纷纷拉了出去,仗责!
外面传来哇哇大叫的声音。
这名士兵不耐烦的转头,正要骂人,然后就看到朱元璋和一个白发老头站在一起,正盯着他们。
能很明显的看到,今天的早朝,许多官员都撕破了脸。
朱棣心情极好,不过表面却是不动神色,朝着朱元璋拱了拱手,退了下去。
两人目光看去。
原来是孙女自己的主意朱元璋满意的点了点头:
各地村庄都有宗族,是有族谱的。
朱棣虽然好,可自己身子骨还能动呢。
朱元璋最痛恨这种偷奸耍滑之人,骂道:“你们二人,就这样当值的?”
朱棣察言观色,发现朱元璋已经不想继续,神色有变,也就没让手下的人继续上奏。
写着:大明统一售价二文。
汤和正色道:“陛下,臣觉得陛下老当益壮,不如索性再多观察观察?”
这又被吸引目光。
在场不少官员已经落泪了。
朱元璋也动容了,感叹道:“哎,活下来就好,活下来就好如今,这孩子,也算找到自己的归宿了.”
朱元璋楠楠道,随后展开报纸开始观看。
退一步说将储君之位交给朱棣,还真点不太放心,也会坏了规矩。
朱元璋被断章。
因为马皇后生前,就是极为喜欢朱凝云的。
这一局,朱棣完胜。
呆了,彻底呆了,圣上怎么会来这个地方啊.死定了.
“圣上恕罪!”
朱元璋没好气道:“什么惶恐不惶恐的,今日喊你来,没有君臣之分,咱们就当两个老家伙,坐在一起叙叙旧,叙叙往事。”
汤和打着马虎眼。
这算是给出了一个意见了。
当他看到汤和的面容后,朱元璋心中一惊,眼前曾经一起的兄弟,现在如同枯槁的老头。
汤和诚惶诚恐道:“陛下,臣句句属实,可不敢乱说。”
朱元璋是真的气了,他平日里最不喜欢的就是官员贪墨,拉帮结派。
汤和略选慌乱,道:“这折煞臣了,臣惶恐。”
朱元璋吩咐道。
听到这些,朱元璋心中隐隐有些难受。
侍卫回道:“二文。”
朱棣垂下手,将金剪子放在胸前,面露悲痛之色,道:
“大家都知道,永安郡主三年前因为一场大火,失去了容颜,从此抑郁寡欢,闭门不见人,整日将自己锁在房屋之中,与幽暗为伴。”
只比汤和小两岁,朱元璋无奈一笑,摇头道:“是啊,咱们都老了,咱今年也六十五了。”
索性就在这里说出来。
“儿臣虽贵为藩王,但也是人,人心,肉长!看到女儿日渐消瘦,不吃不喝,本王心如刀绞,夜不能寐,心中的煎熬有谁能懂呢?”
此时,两名如完厕后的士兵,过来偷懒摸鱼,坐在墙角正在专心致志的看着一张大纸张,十分专注。
这些朱棣阵营的官员,自然是想要将这小声议论的声音,传到朱元璋耳朵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