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8章 百姓助阵!儒生落败!千古无二!无比后悔!
“张婶儿,走,去给李青天大人撑腰去!”
“算我一个,我今天这饼不卖了”
“还有我,我去老张的摊位拿几个臭鸡蛋。”
“臭鸡蛋?俺去捡点烂菜叶”
百姓们你一言,我一语,拿着家伙事就走,越走队伍人越多。
等到半个时辰后,来到国公府门前的广场,已经聚集了两千多百姓,跟读书人的数量旗鼓相当。
然而这帮读书人根本没注意到,正大声喊着自己的口号。
儒生们一同喊道:“大明国师,妖言惑众,篡改国策,国将不国!”
这边一喊完,那边的百姓就开始敲锣打鼓。
咚咚锵!咚咚锵!咚锵咚锵咚咚锵!
随后,一个人领头的高举左手,大喊道:“大明国师好啊!大明国师好!改良策,国富又民安,家家有吃又有喝,老百姓们乐开怀,乐开怀!”
“吴林,过来。”
咚咚锵!咚咚锵!咚锵咚锵咚咚锵!
又是敲锣,又是打鼓。
说完,朱棣无奈道:“改动的太大了,触动了太多人的利益了,这一步棋也不知是好是坏。”
儒生和请辞官员们一合计,没有理会这些百姓,接着喊。
说罢,挥了挥衣袖,直接走了。
说到这,几人都不言语,喝着闷酒。
“好看好看。”
儒生们试图用道理说通对面的百姓,让他们不要捣乱。
此时,一名原礼部主薄名叫张大会的人,正和几个同僚正在一名叫‘张记酒肆’的店铺喝着小酒,吃着小菜。
“好,好诗啊!咱果然没看错这小子。”
“他们敢打人!打他们!”
一首诗,表明了李逍的立场和气度!
“好!好诗啊!”
这火药桶一下就点燃了。
“女儿见过父皇,母妃。”
有百姓敲战鼓,打起了节奏来。
更是有许多请辞的官员,整日借酒消愁。
“千百年科举国策岂能说改就改,大明国师出来给个说法!”
这时,一道声音从殿外传来。
朱棣拱手:“父皇,孩儿知晓的。”
哪里钻出来的刁民??
真是一群目光短浅的家伙,只看到眼前的好处,看不到未来的弊端!
一名同僚抱怨道:“大会兄,当日可是你怂恿我们一起辞官,现在官倒是辞了,这些日子钱都光了,朝廷根本没请我们回去的意思,接下来怎么办?”
“见过皇祖父。”
大家伙以为朝廷会请他们回来,不过好久都没有动静。
[运交华盖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头。
张大会多次让他辞官,此人都不同意,说好死不如赖活着,朝廷说什么就是什么,他可不敢辞官,说家里还有老母要养。
这个吴林也就是一小官,原本是张大会的属下。
因为这些人当中,有服过兵役退役的百姓,他们有组织的指挥身边的人,对着书生进行围攻。
除了买不起房子,其他消费都很低,繁似锦,更是有许多其他地方没有的好东西
而且北平赚钱也容易啊,他们发现随便帮店铺提一手字画,就能获得丰厚的酬劳。
朱瞻基若有所思的点点头,“姑父可真厉害啊,要是我爹就没这个魄力。”
正喝着闷酒,其中一名同僚,指向酒肆外面,道:“那不是吴林么,你看他春风得意的样子,是不是有什么好事儿?”
但很快就发现,他们想多了。
朱凝云带着李无忧前来拜见,而李无忧也极其有礼貌。
徐妙云担忧道:“我也在担心,这段时间我们去李逍府上走一趟,安慰安慰他。”
朱元璋:“???”
同时暗自心道,你以为你还是以前是我的上司啊,再这般羞辱我,我变要翻脸了,要不是你怂恿,我当官当的好好地.
几人说着说着,又没吭声了。
另一名同僚道:“是啊,难不成真的要用发下来的那张免费火车票回南京去吗?这有何颜面见父老乡亲啊。再说这官位没了,以后总不能坐吃山空吧。”
朱棣大惊道,“好一个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朕之前还担心李逍承受不住压力,如今看来朕多虑了,朕的好贤婿一心只为天下苍生,甘愿做俯首的孺子牛,真乃如父皇所说,治世之能臣,无人能及李逍!”
“是啊,这北平的房价涨的飞快,我五年前买的一套房子才了一百两银子,现在五年过去,涨到了五百两,只要我说卖,立马就有人接手,这才五年时间就赚了四百两。”
朱元璋看到了曾孙,喜不胜喜。
辞官已经有半个月的时间了,他们也是越来越慌张。
这句话同样适用于百姓身上。
不得不说,朱元璋人老了,面相也变得慈祥和善了许多。
“哼。”
夫君位高权重,这首诗足以让一家人都对他万分放心了。
朱棣的意思是,咱们支持李逍,下一代储君高炽一样也支持李逍,李逍虽然被天下人针对,可以一家子人还是护着他的。
朱棣微微一笑,也比较疼爱这个孙女,虽然不是亲生的,但无奈,闺女一直未怀孩子,朱棣也将其当成亲孙女对待。
“没错。”朱棣深深点头。
徐妙云点头道:“李逍如何?”
他们原本是同一职位归张大会这个主薄管。
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
朱棣走去低头看去,随后不由震撼。
徐妙云道:“当然是好,你看这些年北平的变化就知道了,北平府的地方的官员就不是通过科举上来的,他们却更加的踏实肯干,才能出众,更重要的是,贪腐之风已经相比之前减少太多了。”
朱棣连连点头道:“父皇,您多虑了,李逍是您的孙女婿,也是孩儿的女婿啊,高炽和他的关系也非常好,一家人和和睦睦的,一条心,李逍又怎么会跟商鞅一样,不能比的。放心吧父皇。”
这幅字写着:
“你们三个,去园玩去吧。”
朱凝云微微一笑,从袖子中拿出一幅纸,放在桌面上,展开。“父皇母妃,这是李逍心情郁闷时所写的诗,他的心意都在其中。”
“呦,无忧来了。”
这几日晚上,为了怂恿其他官员辞官,他们吃了不少闭门羹,十分郁闷。
毕竟北平城这么繁华,他们还是愿意留在北平讨生活的。
一个请辞了的官员指着这些百姓大骂。
朱棣看着桌子上,锦衣卫收集的这些文人骂李逍,还有干的事情,十分不悦。
“见过父皇。”
闻言,朱棣和徐妙云松了口气。
可俗话说得好,秀才遇见兵有理说不清。
其实取消科举还是其次,朱棣最想办成的事情,就是收取天下的土地,学习李逍的方式,将土地出租给天下百姓,出租的费用就包括了土地税收,那么在也无偷税漏税这个说法。
朱棣招了招手,吩咐太监把他们带到了御园去玩耍。
“绝对是,可恶,国师想用这种方法来逼我们走?”
这些书生不少是习过武的,以为能打的过。
历史上,支持商鞅变法的秦孝公一死,商鞅立马就玩完,被五马分尸,下场很惨,虽然秦国变法成功,强了国,后面秦国一统天下,而这个功臣却被如此对待。
同样受喜爱还有宝庆公主,是朱元璋最小的女儿,朱棣的妹妹,现在也才六岁,一直被朱棣带在身边抚养。
朱棣最担心的是,李逍扛不住压力,撂摊子不干了,毕竟凭借他现在的财富,即使什么都不做,也能过得很好。
却见那些儒生一个个被说的面红耳赤,说到了心坎儿上,有种遮羞布被掀开了的感觉。
而李无忧也走到了朱凝云身旁,乖巧的打招呼:“太爷爷好。”
这时,不少打更人冲了过来,见状百姓们一看打更人来了,一哄而散,各自逃了。
这帮儒生也不甘示弱,开始撸起袖子加入战场。
“你放屁,我只知道李青天大人让我们吃上了饭,不是你们。”一个老头大骂道。
三个五六岁的小屁孩被支开,大殿瞬间清净。
夫君在他心目中,是最完美的人了.
“老四,老四丫头,啥事这么稀奇.凝云也在啊.”
这些打更人也是睁只眼闭只眼,毕竟是给李青天大人说话的,抓他们那不是傻么?
这帮书生一看百姓们都跑了,自己被抓那不是傻么。
一个汉子骂道:“哈哈哈,俺不信,你会为了我们?我们都成愚民了,你会为了愚民说话?俺看你就是为了自己。”
朱元璋微微点头,有看向朱棣道:“老四,听说最近天下文人反大明国师啊,怎么回事儿?”
朱凝云道:“母妃可是担心,最近京城那帮文人们都针对李逍的事情?”
于是乎,双方吵成一团。
“最近有个高档楼盘开盘了,里面都是一栋栋的小楼还带院子呢,风景极好,里面还有绿化,还有一小湖,跟王府似的,小区楼盘名字叫王城府邸,多霸气啊。”
“吵什么吵。”
正说着,朱瞻基突然眼睛一亮,看到了李无忧,顿时冲了过去迎接,“大姑,堂妹。”
李逍自始至终都没露过面,但是他们却狼狈的收场,回到家中,那都是臭鸡蛋的味道
皇宫,养生殿中。
朱棣:“???”
就如此,
这一场闹剧,以儒生落败告终。
这时历朝历代任何皇帝想都不敢想的事情,朱棣想做成这件事!
但如果科举都无法取消,后面的事情就更别提了。
不少儒生甚至大儒也开始朝着京城跑来了,唯恐天下不乱。
流连在各酒楼吃酒,大骂朝廷不公。
最近京城街面上,无所事事的儒生特别多。
因为他们就是这些百姓所说的外地人,租的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