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朕真的不务正业

关灯
护眼
第818章 长檄布威沧海靖,倭廷瞩目碧涛惊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第818章 长檄布威沧海靖,倭廷瞩目碧涛惊

朱翊钧将王崇古、王家屏联名上书和邓子龙的奏疏放到了一起。

王崇古谈到了信心不足和有效手段这两个方面,王崇古是个威权崇拜者,他对信心不足的阐述,是有点片面的,在王崇古看来,皇帝的金字招牌不要太硬。

但朱翊钧很清楚,皇帝的金字招牌,真的没那么硬,那么坚挺。

如果内帑不能收储大量黄金,那么大明皇帝,也不能随意发钞。

而金池总督府的探索,弥补了信心不足,至少大明的黄金叙事,可以讲得通,金池总督府的开拓一切顺利,大量黄金会流入大明来,这样一来,发钞,就有了最基本的信用保障。

皇帝的信用,从来不是无限的。

“金池总督府做得很好,雷霆涤倭气,忠魂耀海疆。”朱翊钧做出了批示,倭,在大明语境下,就是海外的敌人的意思,就像是夷戎蛮狄,最开始代表的仅仅是方位。

《礼记·王制》言:东曰夷、西曰戎、南曰蛮、北曰狄。

倭、倭寇,都泛指海上的敌人,后来因为倭国的倭寇逞凶,逐渐成为了倭人的专称。

朱翊钧把奏疏的一部分进行了涂黑,这代表着金池总督府的开拓者们发动殖民战争的罪孽,一笔勾销,再无明确信史记载。

只会留下短暂的记载:总督率军拓疆,夷拒王化,遂平。

至于金池总督府第一次殖民战争,规模有多大,大明出动了多少人,是如何处置战俘,如何找回了御赐佩刀等等问题,日后再无可信的记录了,无论后世怎么猜,都会把罪孽算在皇帝的头上。

这其实非常的常见中原历朝历代的做法,总是如此,赢了两个字,输了几本书。

“臣遵旨。”冯保俯首领命,其实不用陛下说,不用陛下涂黑,内阁们在收到回函之后,也会把事情办的妥当,春秋曲笔这事儿,谁还能有读书人擅长?

“交易行赚钱的法子很多,王谦又是搞九不准,又是不禁做空,他这太招人恨了,给他派个奢员去,朕担心他比他爹还先走一步。”朱翊钧看完了王谦的奏疏,立刻察觉到了其中的危险。

挡人财路,死的最快。

苦哈哈的兼并、种地、开工坊、搞生产,才能赚几个钱?不如讲故事,画大饼,然后把故事和大饼,送到交易行里,把故事卖给所有交易者。

这种画大饼,卖大饼的事儿,其实朱翊钧也干过。

在海贸盈利尚且不明朗的时候,尤其是五大远洋商行刚刚组建之初,交易行就已经开始发行船舶票证,将大船的成本和海贸的风险,摊到了每一个交易者的身上。

只不过后来的发展,证明了海贸故事是真的,开海可以赚取厚利,这个故事和大饼,反而成为了皇帝信誉和威权的一部分。

九不准,固然非常的严苛,但世界运行的基本逻辑,就是有些人就是可以为所欲为,比如,大明皇帝朱翊钧要是画一个新的大饼出来,因为缺钱,需要送到交易行里凑款,王谦的九不准也得让路。

而不禁做空,这些想要把故事卖给万民的家伙,包括皇帝本人,就不能把故事卖给万民了,不能轻松赚钱的肉食者们,可不得恨王谦恨到咬牙切齿?

朱翊钧派遣了奢员,防止王谦比王崇古还要早走一步,奢员负责偿菜,而且每天会把入口之物,保留下来一份,送到解刳院进行研究,防止慢性毒药危害。

派遣奢员前往,是进一步提高了王谦的安保等级。

在大明皇帝日理万机处理奏疏的时候,朝鲜战场上,大明军完成了对蔚山战线的最后清理工作,将朝鲜境内的所有倭寇,彻底赶下了海。

这一仗,比戚继光想的还要艰难的多,釜山之战,大明军进攻持续了仅仅三天,可是蔚山之战,持续了整整一个月的时间,牺牲了十七名陷阵先登锐卒,才将整个蔚山十六山城,尽数攻破。

蔚山之地的抵抗意志十分坚决,就是典型的困兽犹斗,身处绝境就会拼命抵抗,大明拿下了釜山之后,蔚山的倭寇知道必输无疑,开始了绝命抵抗,但最终在大明火器、火炮、全甲重步兵的进攻中,尽数被消灭。

戚继光坐在中军大帐里,看着凌云翼、陈璘、李如松、陈大成、麻锦、麻贵、马林、祖承训等人颇为感慨的说道:“朝鲜战争自万历十三年末突然爆发以来,大明军共经历了平壤、开城、仁川汉城、忠州、釜山、蔚山六场大战,彻底将倭寇赶下了海,皆仰赖诸位将士奋勇争先,才有六捷频传。”

“蔚山之战,已经清点结束,我会奏闻陛下,为诸位请功。”

“戚帅秉公,亲疏同律,贵庶共衡,卒功必录;赏罚如悬镜,三军以为鉴。”凌云翼作为总督军务,高度肯定了戚继光的品行。

戚继光带兵,从来不因为亲疏远近而区别对待,更不会因为马林是马芳的次子,就特殊照顾,也不会将出身不好普通军兵的军功挪到将领的身上。

赵吉一个菜户营出身,还因为犯罪谪守应昌府,依靠军功一步步爬了起来,但戚继光从没有因为他出身不好就为难他。

的确,军队这地方,按道理来讲,就应该不偏亲疏,不纵贵胄,不掩士卒,不昧寸功,不欺天地,不枉法度,但能做到的少之又少。

这也是大明军军纪严明的根本原因,法度往往都是由上而下败坏的,自下而上根本没那个能力坏规矩。

戚继光以身作则,给京营带来了严明的军纪和强悍的战力。

“那是不是要班师回朝了?”李如松有些意犹未尽的说道。

在撬乌龟壳这件事上,李如松根本抢不过赵吉,赵吉这个家伙,仗着自己更年轻,能披全甲连续作战三个时辰,倭人搭建的乌龟壳有六成都被赵吉给撬了!

“如果不出意外的话,那就要班师回朝了。”戚继光笑着说道:“打了一年半的仗,倭寇已经荡平,交给辽东军防守即可。”

凌云翼面色凝重的说道:“可能不能遂戚帅的愿了,陛下有旨,让我们驻防釜山、广州一带,防止倭寇反攻,同时准备进攻倭国本土。”

战争没有结束,战争还在继续,大明军要准备进攻倭国的本土。

大明朝廷对于继续执行减丁政策,还是直接攻灭倭国本土,仍然存在分歧。

继续减丁,就是不断地通过各种经济和文化手段,削减倭国的战争潜力。

比如任由极乐教在倭国肆意传播,比如收紧禁止贩卖到倭国的货物清单,通过倭国通行宝钞控制倭国的经济,进一步瓦解倭国的共识,通过倭奴、南洋姐的输出,逐渐减丁。

这种做法的好处是省钱,不用大明费太多的钱粮,就可以将倭国的威胁彻底消灭,不再对大明形成威胁,坏处是显而易见的,时间太久,野草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而直接攻灭倭国本土,就是从朝鲜陆上,更低的海程更加安全的行军,彻底攻灭倭国。

这种做法的好处,斩草除根,但大明国帑内帑,因为要对教育的重资投入,已经有点捉襟见肘了。

戚继光眉头紧蹙的说道:“倭国现在有800万人丁,要进攻倭国,需要投入最少六万精锐,而这六万精锐,需要边军八万到十二万协作,还需要至少三十万力役保证后勤,而倭国虽然没有多少纵深,但是依旧需要至少三到五年的时间。”

“我一生都在致力于灭倭,但我不同意发动一场没有准备的灭倭战争,而且我在京师明确向陛下表示,灭倭功成,不必在我。”

皇帝曾经给过一个承诺,封了戚继光为奉国公后,依旧让戚继光带兵打仗,至于黄袍加身的戏码,在大明已经不太可能发生了。

毕竟京营对陛下是非常认可,而且也不是主少国疑的危急时刻了。

陛下当时的承诺是,灭倭需要戚帅领兵作战,而戚继光在判断了形势之后,对陛下说,灭倭功成,不必在我。

能再次领兵打仗,把倭寇赶下海,戚继光已经非常满足了,陛下的承诺已经履行了,没必要为了承诺,打断大明再次伟大的进程。

让大明再次伟大更加重要,对教育的重金投入,绝不能停止。

只有读书人里,旧文人儒学士成为了少数,才能真正说万历维新取得了成功,万历维新的成果,才能保留下来大半,才能说,大明走出了注定败亡和在败亡中缓慢腐朽的命运。

“军中皆言戚帅功成名就之后,变得谨慎了起来,让我看,他们都不懂戚帅。”凌云翼由衷的赞叹道。

大明不知道从哪里修来的福气,张居正、戚继光、海瑞,都是一代人杰,都是忠臣。

他们的的忠诚是对大明国朝,对大明万民,对陛下,对自己,知行合一致良知这句金句,再次得到了印验。

一个忠于大明的人,不会把自己个人的荣耀凌驾于大明利益之上,戚继光这么想,这么做。

“那这个恶人,我来做吧。”凌云翼排出了三枚银币和九枚万历通宝大钱,说道:“这是银币和铜钱。”

“已故的万宗伯曾经在《番国志书·印加古国卷》中说:控制矿山,就可以彻底打断地方文明的演化,青铜器打铁器都打不赢,更遑论火器了。”

万士和控制矿山的说法,被皇帝信以为然,奉为圭臬,凌云翼作为读书人,见皇帝天天把万士和的话挂在嘴边,多少有点不服气,他就把番国志书看了一遍。

读到了印加古国卷,让凌云翼印象极其深刻,万士和在礼法这块是极为精通的,凌云翼更擅长行动和实践。

矿脉者,天地骨血者也,昔管仲官山海,齐遂霸诸侯;今若锢其脉绝其流,则百工之器必止于青铜。周鼎虽重,终为铁戈所破;商爵虽精,难敌铁犁之垦。

昔楚王锢大冶,越人求铁于海;汉武榷盐铁,匈奴弓矢遂衰;今若断其矿脉,犹绝五谷之根。纵有公输之巧,无金何以铸犁?纵得欧冶之术,无矿焉能淬锋?

矿政之要,甚于刀兵,非止断当代之兵,实锁千秋之变也。

“凌部堂的意思是?”戚继光转头看向了凌云翼,满是疑惑的问道。

凌云翼笑着说道:“断其千秋之变,我们不仅要做出进攻姿态,还要收复邪马台军港,把倭寇逼回本土。”

“大明国帑内帑空虚,这不假,只要稍微关心邸报,就很清楚,朝廷确实没钱,但是架不住沿海千里势要豪右纳捐的热情。”

“要是朝廷真灭倭,势要豪右、巨商富贾、乡贤缙绅真的愿意捐钱捐粮,哪怕死后,也能给自己立块碑了。”

“我们要逼迫倭国交出矿产的所有权,大明军驻军其矿脉,拿走他们的银矿铜矿,便是拿走了他们的未来。”万士和将矿脉比作了一个国朝的龙脉,驻军就是龙脉上的透骨钉。

“此话在理,还是得读书人啊。”戚继光颇为感慨的说道,这读书人果然是读书人,不读书的武夫被读书人压制,不是没有道理。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网王:奇迹时代! 美剧世界:从洛城巡警开始 盘龙,我以地系超脱 转行后,我成了篮坛第一人 我在聊天群模拟长生路 文娱:开局拿杨老板小金库搞投资 这个影帝要加钱 足球:开局奖励大罗小罗C罗模板 神纹觉醒:开局左龙右虎背刻修罗 说好的要杀我,你们怎么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