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从平凡的世界开始当农民

关灯
护眼
第256章 出现假货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接着,王满银拿起瓜子放嘴里嗑起来。

只吃几粒,他就感觉到两者间的差距。这种假冒五香瓜子没有自家的香,而且齁咸,应该是炒制过程中咸盐比例没掌握好。

更重要是,他还吃到发霉的。

“呸,呸,我吃一嘴泥巴,这也太差了吧……”旁边的毛蛋嗑了一把后,连连吐口。

“不但口感吃起来差,斤两还不够。我买回来称量过。上边虽然标的半斤,实际最多三两半。不过很多顾客看包装,根本瞧不出区别!王哥,咱们必须要重视起来。否则时间长了口碑坏掉,以后没办法再卖。”

看自家产品被糟蹋成这个样子,王满银当然愤怒。

更可气是,这些人将包装原原本本复制,一个字都没改,连生产地址都印着“石圪节公社罐子村”。还不如后世那些打擦边球的,哪怕来个“大个核桃”,或者“康师博”、“康帅傅”方便面……至少可以辩解一下。

没办法,主要原来的包装太简陋,随便找一家印刷厂都可以印制。早几年,原西县流行过一段集体办厂。以县,公社,大队为单位,兴办了各类小型企业加工厂,其中光印刷厂就有四五家。

就算王满银真找到厂里,其实也无济于事。

假货的问题一直存在,在他穿越前都没有解决掉,更别说现在了。

时代大幕已经拉开,用一句比较文雅的话就是“乾坤未定,人人皆黑马”。也因此,各种神奇的事情都可能发生。

什么假农药、假种子、假酒、假鞋……只要能够模仿的,都会有聪明人做出来,很多地方甚至形成产业。

其中八九十年代,最广为流传是南方某个以皮革制造闻名的城市,有人买了皮带,打个喷嚏就挣断了。还有人买了双皮鞋,穿上走几里路,不是断鞋跟,就是皮子裂开。

因为假货太多,后来还诞生了职业打假人。虽然这个职业饱受争议,但也确实让那些造假者心里多了几分顾及。

不过郭卫东说的没错,顾客不是傻子,上过一次当后,下次估计就不会再买了。

如果放任不管,长期下去,人们肯定会对老王五香瓜子质量失去信心。

至于解决方法,王满银早想过。接下来他会暗中安排人在供货摊位上购买,一旦发现有摊主卖假货,就停止供货。

当然这种方法治标不治本,最多让那些摊贩有所顾忌。

另外就是在包装上下功夫……也是王满银一直思考的。

他最初想用塑料包装袋,询问后又打消念头。虽然现在塑料袋已经开始应用在食品包装上,但成本比较高。

真正大规模应用,还是八十年代末期。

王满银售卖一斤瓜子利润才两毛多点,如果换成塑料包装。一个袋子最少成本要两毛,相当于卖出瓜子还要赔钱。

更关键一点,现在黄原市内找不到生产塑料袋包装的厂家。

所以想来想去,只能在印刷上开动脑筋,将五香瓜子包装袋原本的印刷换成多色丝网印刷。

丝网印刷最早起源于国内,在秦汉时期已经出现了,名叫夹缬印方法。随着发展,技术愈发成熟。到唐朝时,宫廷里穿着的精美服饰就有用这种方法印制的。

现在丝网印刷起源于西方,原理是透过单色的油墨滚筒,把预先设计的图案压印在包装物上。如果是多种颜色,则需要数次上色。

在后世,丝网印刷广泛应用。各种丝织品或者衣服,还有陶瓷,玻璃等上边的图案文字,都是用这种方法印刷。

现在王满银家的出货量,一个月大约需要三万个包装袋。如果采用三色丝网印刷技术,其实成本并没有高多少。

他之前找人问过原西县的印刷厂,没有哪家能做到这一点。

所以只能去黄原印刷厂看看,是否可以做到三色印刷。

如果换上新包装,县城里这些造假者短期内应该没办法破解。就算真破解了,也会考虑成本问题。

“卫东,这件事情我知道了,随后我会重新找人印制新包装……”王满银简单解释一下自己的想法,并没有说太细。

“嗯,王哥,你心里有谱就行。另外还有个事儿……咱们是不是可以把五香瓜子卖到其他县市了。前几天,有人特意找上门,说自己是临县过来进货的!”

“这个以后再说,先把原西县做好,”闻言,王满银直截了当摇头。

对于自家炒瓜子生意,他一直有着清晰的规划。扩张的事情要等等,明年看形势再说。

现在报纸上天天辩论,各种风向忽东忽西,王满银也不想一不小心被吹感冒了。

还是那句话:比起挣钱,他更求一个稳字。自家现在一天可以卖出三百多斤五香瓜子,利润差不多有六十块钱,算下来一年小两万块,没必要太着急。

商量完毕,看时间到中午,王满银又请他们去供销社饭店吃饭。

既然决定请客,他也没有小气。

三个人一瓶酒,炒了两肉两素四个菜。另外每人一大碗面条,外加十二个三两的馒头。

郭卫东和毛蛋都属于二十岁左右的年纪,正是能吃的时候。王满银饭量同样不小。

一顿饭下来,三个人把酒喝光,十几个馒头连同三大碗面条全部进肚,甚至连菜汤都倒干净。

酒足饭饱,他才开着车去油厂拉生葵籽。

虽然双方已经打过很多次交道,王满银还是细心检查了一遍原料的质量。确认没有问题后,他点点头让人称重装车。

付过账,王满银刚打算走人,又被李建明拦住。

“王哥,告诉你一件事儿。近段时间,有其他人从这里进货。都是做生意的,我不能不卖……那人是县里的候四,据说也要做炒瓜子,不过他点名要最差的葵籽,一斤四毛钱。”

“我知道了,谢谢,”王满银拍拍对方肩膀,没多说什么。那些假冒五香瓜子,十有八九就是这个候四弄出来的。

目送手扶拖拉机离开后,李建明身旁一个跟班出声问道:“李哥,你为什么把候四的事情告诉这人。”

“你以为王满银做那么大生意,背后会没有靠山?我早打听过了,人家和地区的田福军主任有亲戚关系。另外县城白主任和他关系也很好,县供销社还有关系!”

如果不是打探清楚,李建明哪里会如此老实。

炒制葵籽不是啥难事儿,自己完全可以像候四那样,雇个师傅照做。就算味道差点也能卖出去,而且比现在赚的更多。

正是得了姐夫的吩咐,李建明暂时才没敢动心思,想看看接下来王满银如何应对。

不过,他想错了。

王满银没打算动什么违法的手段。打掉一个候四,还有李四、王四。

明明规规矩矩做生意就能发家致富,为什么要把自己染成灰色。当然如果候四不识抬举的话,他会抽时间找白明川聊聊。

我对印刷行业不了解,尤其八十年代的印刷。写着一章时查了小半天资料,但不知道是否写的正确。有懂得大能可以留言告诉我。

错的话我会修改!

(本章完)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误惹妖孽魔主 侯大利刑侦笔记5:验毒缉凶 喜爱 九零暖婚:重生甜妻撩夫忙 我,有间客栈是怪异 镇守凡尘三百年,我于人间无敌 学生会长和小干事[校园H] 直播挑战:这主播有良心,但不多 《穿到唐朝当小姐》(NPH) 美食小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