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片疙瘩岭静悄悄的,只有一人一狗存在。
来到崖沟里,王满银没有立刻开始犁地,而是从后车厢里提下半袋茴香籽。
接着,他像撒芝麻一样,手里捏着茴香籽,随意在崖沟里挥洒着。这种方式省时省工省力,就是有点稍微浪费种子,而且出苗不均匀。
不过对他而言,无所谓了,只要能出苗就行。
王满银走的飞快,手臂不断来回甩动。撒种也讲技巧的,需要把手掌半虚半实握着,手指间留出缝隙,这样撒出的种子才会足够松散。
不到两个小时工夫,他已经把三十多亩地撒了一遍。略作歇息,准备等下将手扶拖拉机套上铁耙耙地。
刚下过雨,崖沟里土质松软。
耙齿落地,就会翻出一道道湿土,可以很轻松将那些小茴香籽掩埋起来。
突然,大黄冲旁边不远处一处马茹子灌木丛发出低吼。
紧跟着,喳喳的叫声传出。
王满银循着声音走到跟前,才注意到地面角落里有一只没睁眼的幼鸟。小家伙张着嘴巴,伸长脖子一个劲儿叫着讨要食物。
应该是上午下雨刮风,把这小东西从巢里刮下来了。
不过它尚未长出绒毛,所以具体是什么鸟,王满银也说不清楚。
他本打算把幼鸟放回去,结果朝四周看了看,并没有发现有鸟窝存在。
这让王满银有点纳闷。
不过到底是条生命,等下弄回家养吧。之前王磊和王涛投过不少鸟窝,家里最多养了十几只鸟,可惜一只都没养活过。
后来王满银总结经验:幼鸟最怕被人摸,只要碎娃们平时不折腾,其实是能够养活的。
拾起小鸟,他刚准备离开,又听到身旁传来几声清脆稚嫩的叫声。
随即,一团黑影跌落在面前。
啥情况?
看着面前新出现的幼鸟,王满银登时懵逼。
这家伙更惨,似乎刚被什么东西叮啄过,脑袋还流着血。
王满银再次朝着眼前灌木丛仔细搜寻。没等找到鸟窝呢,又听到动静。
第三只幼鸟跌落!
王满银才看清楚:前面马茹子丛里,的确隐藏着一个碗口大的鸟窝,离地不到两米高,伸手就能够到。
只是鸟窝位置有些刁钻,恰好被一块凸起石壁给遮挡住,所以他刚才没有看到。而且想要真正靠近却并不容易,周围都是圪针。
正是如此低的高度,才让小家伙们没有摔死。
带着好奇,王满银绕过马茹子树枝,然后凑着脑袋朝窝里看去。
此刻,有只幼鸟正用身子和翅膀将一只没睁眼的同伴往外推。这家伙明显要强壮一些,很快把同伴挤出巢穴。
对方尖叫着反抗,却被它直接啄了几口。
随即,又一个小家伙落地……
王满银终于看明白,应该是遇到杜鹃幼鸟了。
黄土高原的算黄鸟,又叫布谷鸟或者杜鹃。这家伙自己不孵蛋,却喜欢把鸟蛋产在其他鸟类巢穴里,让对方代为孵化。
等杜鹃幼鸟出壳,会第一时间把原鸟夫妻所产的卵或者孩子推出巢穴,进而独享食物。而那些鸟往往傻乎乎的,直到把杜鹃幼鸟喂到会飞为止。
王满银本打算把这只杜鹃鸟从窝里拿出扔掉,随即决定算了。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原本就是自然界的运行规律。
自己何必多事。
如果不扔掉,就算这几个小家伙重新放回窝里,恐怕仍然会被推出来。
还是全部弄回家养着吧。
看了看四周没人,王满银立刻进入空间。再返回时,他手里捉了十几只鲜嫩的蚱蜢,还有半碗空间水。
给这些家伙喂过食物,王满银趁着天还没黑,发动手扶拖拉机开始耙地。
***
忙乎大半天,王满银刚准备在家好好歇歇,没想到听到村里大喇叭响起,通知开会。
有一说一,现在情况好多了。
罐子村至少不会再像十几年前那样:两天一小会,三天一大会。每年春秋两季,还要去公社召开全体社员大会。
更重要一点,大家开会不用再那么严肃,也不用喊一段口号。
等村里人到齐后,王秀增开门见山说出主题:“我和支书上午冒雨去乡里开会……今晚主要讨论咱们村外流人口的问题。现在大家讨论一下,该如何安置。”
提起外流人口,王满银有所了解。
早些年因为种种原因,有些人躲进山里当黑户。还有些干脆拖家带口离开原西县,到其他地方安身。
这其中,最多的就是跑到河套地区。
很多人以为只有邻省才发生过走西口,其实原西县这边同样也有(狭义走西口为杀虎口,但一般认为黄河两岸都发生过)。
尤其七几年一场大旱,黄土高原长达九个月没有下一场透墒雨,地里庄稼颗粒无收。
当年,原西县有上万人外出讨生活。
那一年,罐子村人同样过得艰难。
万幸东山峁有百十亩水浇地,再加上村西头川沟里打有一眼深水井。干旱之初,王连顺就指挥大家抽水抗旱,才让二队社员们勉强度过难关。
即使如此,罐子村也有人家外流,主要发生在一队。
包产到户后,石圪节乡受苦人的日子逐渐好起来。外出的人得到消息,也断断续续重返家乡。
他们开始聚群向上边讨要土地,想重新回归落户,也闹出不少动静的。为此乡里白天特意召集各村干部开会,专门讨论这个问题。
其实罐子村还好,外流人口并不多,安置并不难。
即使如此,听王秀增说完,立刻有人大嚷表示不满。
“凭啥,他们都到其他地方十多年了,现在回来要地?谁愿意给谁给,反正我家地不动。”
“就是,这是看咱们生活过得好了……早些年干啥呢。”
罐子村现在的村民作为既得利益者,自然不愿意再把地分给其他人,所以纷纷表示反对。
出声的,基本是一队的村民。
二队人们大都保持沉默。毕竟当年二队勉强可以混个温饱,所以并没有出现人员外流。
“王朝义,你鬼叫啥,太没良心了!没有你来发爷,你小子早淹死了。”看到王朝义反对声音最大,王满囤忍不住出声训斥。
他提起一桩旧事。
王朝义小时候跟大人在东拉河捞河柴,差点被淹死,正是王来发救上来的。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