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三国:先生,你太爱学习了!

关灯
护眼
102.第102章 孟誉金玉之言!使我深远大计!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第102章 孟誉金玉之言!使我深远大计!

“那你,你刚才为何说没有?”

“策论,自然唯能与主公亲自说,但却不可为文若听见,我怎忍心伤害文若?”

郭谊眨巴眨眼说道。

曹操一愣。

你这语气,怎么感觉文若是伱晚辈呢。

他诧异的看了好几眼,发现郭谊稳如泰山,好像只是说了一件稀松平常的事情。

不过他倒也没有太过在意,注意力都在郭谊所说的那策论上。

当即对郭谊面露笑意,直接盘坐在了他对面,好奇的道:“愿闻其详,速速说来。”

“首先,有些事需得向主公解释,这数月以来,我在家中新婚燕尔,虽是休息,但其实也并非是什么都没做,我依旧保持勤学苦读,遍观宗卷书籍,全无荒废——”

“好了,不用多提,直说正事!”曹操笑容僵硬的打断了他接下来的话。

你的妻子,是我的女儿!

我心痛着呢,你要点脸,少提家里休息的事情,直接说正事,好吗?!

“啧,”郭谊挠了挠头,思索了许久之后,“还是得提及读书的事。”

“那你就说读书!”曹操直接没好气的低吼了一声,一脸嫌弃的看着郭谊,“快说!”

“不可急,不可急……”郭谊摆了摆手,反而慢慢自得而笑。

他知道曹操性子急,且为人果决,不愿拖沓,但是现在这事情,真就必须要慢慢的说,且一步步的来。

一旦走得快了,容易损失巨甚。

并且,尽可能全面的商讨,方才能将隐患和优势逐步说全。

毕竟曹操的智计本来就是第一流,而今优势如此之多,需要长久以计。

郭谊想了想,道:“在遍观群书的时候,我看到了一个故事,想和主公分享。”

“说!”

曹操恶狠狠地看了他一眼,稍稍挪了挪位置坐得舒适些,总算是沉下心来去听。

郭谊这才面露微笑,“昔年有幼主,信其重臣,且臣子有能挽其朝纲,如此天子不敢弃其臣,而臣也不会造次于主,主臣之间宛若师徒,每有不解则悉心教导。”

“如此便维持数年之多,继而天子长大,羽翼渐丰,于是想要夺回己朝纲之权,而此时,朝中上下各部要职,都已是此臣之属,或是门生,或是恩义所从,天子透露此意时,此权臣欣然而从,将大权交还。”

“此时,会发生什么?”

郭谊压低了声音问道。

曹操若有所思,眉头紧皱,嫌弃的道:“继续说,我知道这道理。”

“所以,臣子对天子有教导之恩,对皇室有不可磨灭之功绩,世人皆知其理,那么士人又能如何呢?”郭谊低下头再沉思片刻,而后抬头起来又补充道,“我也深思过,天子之于民,并没有直接关系,他的统治都要通过公卿士人,各部官吏,将政施于民,这中间相隔的便是士人阶层。”

“但是反之,若百姓都知晓富强安稳,士人也有殷实之功,年年有所得,朝纲不乱而稳固,那么谁人会想再乱呢?”

“这个时候,此权臣再辞,反而会让天子惶恐,惶恐的是好不容易得到的清平盛世又再回到紊乱。”

曹操听到这,已经微微点头了。

虽然他不知道郭谊口中所说的这名天子是谁,这位权臣又是谁,但并不重要,哪怕这是个捏造的故事,但只是想要借此之口,告知曹操某些事情。

郭谊很聪明,这些话不能从口中直接说出来,却借了一个不知哪里来的故事。

“呵呵……你是认为,现在应当越发尊重,奉迎汉帝,且不吝精力与之教导、进言,建立深厚情谊?”

“不错,”郭谊此时明白,这才是说出另一番话的时机,当即立身拱手道:“昔年周文王,天下分三得其二,仍然臣事于殷,故而称之为至德,此言方才是至理,是前车之鉴,更何况如今主公只是得了三州之地,而北方未除,南方不定。周围皆是强敌环伺,可能比西周也?”

“哈哈哈,”曹操此时大笑了几声,而后颇为欣慰的摇了摇头,伸手无奈的指向他,“你这话,说得就好像是图穷匕见一般,我岂会不听你之言,弄这些弯转干什么。”

“以前我也这么想,”郭谊由衷的叹了口气,很是真诚的说道:“但无论身居何位,进言都应该遵循原理,不可因为功绩、身份的变化而有变化,遵从一开始得到赏识的道理,才能保证初心不变。”

“这么说也有道理。”曹操满意的点了点头,这些话足以说明郭谊到现在为止,其心意始终没有任何变化。

他就是喜欢郭谊这样,从始至终不变的笃学与进取之心,也宠辱不惊,这等性情品行,当时少有,宛若美玉一般的君子之情。

“我听取你之言,好一句,周文王天下三分得其二,仍臣事于殷,我当遵循也,愈发恭敬事于汉,不可因天子年幼而废弃礼度。”

曹操长叹感慨的这句话,却没有让郭谊就此拱手结束,而是面容一笑,再次进言道:“主公,再细想下去,最终为何周能代殷商耳?如此至德之行,难道未曾有所利乎?”

后面还细想什么?

曹操此时听闻这所谓周侍殷商之至德,本身已经足够受用了,只是觉得自己未曾有过这等心思,言之过早也。

没想到,郭谊还要让他继续深思此话接下来之事,这又有什么好深思的呢……

但只想了片刻,曹操就已思绪通达,明白了郭谊的用意,故而笑道:“周因商暴取而代之,因商失人心。”

曹操这话一说,郭谊当即收起所有表情,立起上身拱手,郑重的道:“如今汉失其鹿,而群雄逐鹿,天下分崩离析,当行大业之志,而在此时,诸侯越不尊汉,主公愈是以臣侍之,同样也是至德。”

“当天下人已知晓汉室故去,心皆向之时,无需如何多言也会也时势而造就新象,这应该是世道更迭的道理。”

曹操陷入了沉思之中,因为可能除却郭谊之外,别的人暂且不会再说出这样的话了。

郭嘉刚来,并不会立即交托所有,毫无顾忌在他面前说此大志。

志才会分析左右局势,为他谋划之后大势走向,但不会挑明而言,一切都在行动之中。

至于荀彧,无论两人私交如何要好,无论到时情势会当如何,估计他都绝对不会说出这番话来。

“乱世,当存此志。”

曹操深以为然,心里已经暗暗下了决心。

起初迎奉汉帝而来,如果说他心里没有做王莽的想法,当真是不现实的。

曹操很想,毕竟这三州之地都是我用命打下来的,里面倾注了各族人无数心血,别的人不说,眼前这个本以为是白身的郭孟誉。

自己恪守勤学的本领,对古文今文两学派都是一点不排斥,加上从旁的各种杂学,几乎是求识若渴的苦读,历经多少日夜想出来的策略,奠定了厚实的基础。

别的人也同样是殚精竭虑,荀氏、曹氏、夏侯氏,还有小士族、寒门、豪族。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寒爷你家娇妻是全能大佬 我武神,以剑证道 极品司机 武侠:从福威镖局开始 正版修仙 不老泉主:从道童开始长生 某美漫的无限人生 华娱从07快男开始 狂野1995 重回激荡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