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佛免礼。(藏语)”
王帐里,忽必烈盘腿坐地,嘴角含笑,与八思巴说着藏语,言辞甚是熟练,让八思巴惊讶赞叹,于是二人开始交谈。
八思巴佛法精深,忽必烈天资聪颖,二人谈论佛法杂学,每每有惊人之语,让八思巴连连赞叹忽必烈有大佛缘大智慧。
于是,忽必烈与八思巴交情日深,二人返回萨迦寺,八思巴为忽必烈施“金刚灌顶礼”,加持佛法智慧之光,忽必烈奉八思巴为“上师”。
意为“无上功德、无上圆满、无上权威、无上智慧”的佛法引导者。
“可汗,小僧自幼修行,却只参悟佛法,只修炼《瑜伽密乘》。”
“若可汗愿意,请等小僧一段时间,待小僧修炼我密宗无上护法神功之后,再去中原找那位道家真人辨法论道,如何?”
忽必烈笑着点头,“上师,本汗不在乎多等一段时间,请上师安心修炼。”
“多谢可汗体谅。”
就这样,密宗圣者“八思巴”,突然以忽必烈“上师”的身份,走下萨迦寺,骑着一头牦牛,跟随忽必烈一路北上,回返开平城。
这一路上,八思巴没闲着,参悟密宗武学,武功进境一日千里,令忽必烈惊为天人,连连赞叹上师佛法精深。
进入开平城,八思巴默默摇头,忽然道:“这座都城虽然繁华,但却承载不起蒙古大国的国运,若可汗想建立无上功业,需另寻一处都城。”
忽必烈惊讶,沉吟后选择相信八思巴,并将此事全权托付给八思巴。
八思巴欣然答应,在开平城住了几日,便听风听雨听鸟,观察山川地脉,忽然走出开平城,来到一处地方。
只见蒙古草原、东北平原、华北平原三处交汇之处,有块风水宝地,形成虎踞龙盘的奇特地势,有潜龙之脉。
再往东走,乃是波涛大海,汉人谓之“渤海”。
八思巴步行丈量,走遍这块风水宝地的每一寸土地,终于确认,此处有“真龙之脉”,未来必定贵不可言,于是在地图上画了个圈,确认新朝都城方位,回去禀报忽必烈。
“燕都?”
忽必烈诧异,这是辽国的陪都。
而八思巴所画方位,便是以金国离宫为中心,再建一座都城。
连具体的规划图纸都做出来,只让忽必烈连连赞叹。
“大都?”
看见图纸上的藏文,忽必烈诧异,询问是何意。
“大都,在突厥语里是“可汗所居之处”的意思,可汗再造新都,不能再以某城称谓,而应称“都城”,表示可汗改朝换代,一统天下之意。”
忽必烈听着点头,眼睛里迸发精光。
他喜欢读书,对中原文化非常了解,承继蒙古可汗之位后,自然想统一九州四海,做一位至高无上的皇帝,超过他的父亲祖辈。
“改朝换代,改朝换代……”
忽必烈喃喃低语,忽然下定决心,要开创一个属于蒙古人的伟大王朝。
契丹人可以,女真人可以,为何他蒙古人不可以?
这个开国皇帝,他当定了!
不过,忽必烈低头,瞧见图纸上的藏文,刚刚升起的万丈雄心,突然浇了一盆冷水。
他蒙古铁骑纵横天下,可却是野人出身,没有一套系统的礼法文化,如何改朝换代?
“要是咱蒙古人也有自己的文字就好了。”
忽必烈伸出手指,在图纸的藏文上摸索,眼睛里露出希冀神采。
“这有何难?”
八思巴拈微笑。
“可汗给我几天时间,小僧为蒙古人创造一套属于自己的文字。”
“上师此言当真?”忽必烈惊喜道。
凭空创造一套文字,这可不是小事,必须要有无上智慧、无上机缘。
虽然八思巴是密宗活佛,佛法广大精深,却也令忽必烈惊喜期待。
“自然当真。”
于是,八思巴返回住所,忽然闭关九日,以藏文字母为基础,创造出一套蒙古文字。
并且,这套“八思巴文字”,不但能拼写蒙语,还能“译写一切文字”,令忽必烈和蒙古诸宗王贵族兴奋不已,倍感骄傲。
而实际上,这也是华夏大地上,第一个汉语拼音方案。
这件事做成。
八思巴的威望,在蒙古帝国日益隆重,成为人人尊敬的“上师活佛”。
包括“阿里不哥”和“窝阔台家族”的诸宗王,都献上黄金宝石等重礼,打算为八思巴修建一座密宗寺庙,塑造他的金身法相。
其后,八思巴更是帮忽必烈制定一套新的礼法文化体系,为忽必烈建造“元大都”,帮着忽必烈迁都改元,建立“大元王朝”。
为感激八思巴的功德,忽必烈登基称帝后,宣布将“藏地密宗”定为元朝国教,八思巴受封元朝第一位帝师,确立“帝师文化政治体系”,成为元朝疆域内的“无上功德者”。
做完这一切,八思巴功德圆满,于是请旨南下,孤身一人来到襄阳城,准备与邱明轩辨法,替忽必烈除去最后一位心腹大敌。
一场佛道之争,掀起大幕!
……
ps:第四更完成,今天爆更接近1.5万字,真的一滴都没有了,求月票!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