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重生包国维,我真没想当大文豪!

关灯
护眼
第517章 救灾良方?一起到灾区去!到实地去!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第517章 救灾良方?一起到灾区去!到实地去!

华夏济民会实际上还是对于国府不太信任的产物。

国府有自己的赈灾救济会、国民救济水灾会,还有各种慈善组织。

几个人为了救灾,单独成立一个额外的组织,很明显就是对于国府的不信任。

民间慈善组织的确很多,可包国维这四个人聚在一起,能够发动出的力量,可不是一般民间组织可以比拟的。

不过事急从权。

为了能够赈灾,张群也是捏着鼻子认了。

常凯申可是发下急电,若是江淮出了事情,闹出了民变,他可是要拿底下官员的脑袋顶罪的。

饶是张群乃是国府元老,可也难以脱开干系。

特别是水灾产生的灾民,必定大规模涌入到沪市之中,到时候闹出乱子来,简直难以想象。

接下来一个星期,以包国维、迅哥儿、林玉堂、杜月笙为核心,华夏济民会正式成立了。

这家慈善机构,自从成立之初,便召集了无数如今江淮地区的名人,便连华北的地区,也开始响应成立了分社。

第一批济民会成员,网罗了四个人为核心的一百余位名人。

单单文化界,便有徐志摩、戴望舒、陶行知、蔡元培、沈德鸿、田汉等等。

以包国维、林玉堂、迅哥儿四个人的名望,几乎将所有文化界有些名头的大师先生,全部请了过来。

这些人里头,或许从前有过矛盾,又或许跟包国维有过争端。

可终究为了同样一件事情聚集在一起。

在生命面前,其余的矛盾都得重新搁置。

大家群策群力,共同发表文章,四处奔走,宣传灾情,为江淮大水举办了轰轰烈烈的募捐仪式。

当然也少不了沪市文艺界的名人。

梅兰芳先生早就从美国巡演回来,正在准备筹办“国剧学会”,听到水灾之后,当即联系上包国维,愿意开展为期一个星期的义演,为赈灾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还有诸如周信芳、俞振飞等先生也加入了这场募捐之中。

洪深作为戏剧理论教育界的泰斗级人物,自从拜师包国维以后,非但没有觉得这是耻辱,反倒是引以为豪。

他发动戏剧学院的各个师生,共同为灾区民众义演,向着社会筹备相关物资。

一时间,在短短一个星期之内,沪市以及各个南方地区,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募捐活动,比起历史上还要宏大上数倍。

去岁,包国维就已经提出了治水的诸多办法,如今也派上了用场。

“以工代赈。”

“组织合作社。”

“以各大学为中心,协助灾区救援治水。”

“清理江淮流域淤泥。”

等等一系列的计策。

包国维联系上在杭城的褚慧僧,第一时间将这些意见,重新与他提了一遍。

褚慧僧还是明白人,连同沪市市长张群一起,拟了一个治水章程,共同提交到了常凯申的案上。

金陵。

常凯申看着桌面上的治水方案怔怔出神。

他视线看到了治水方案的落款,不仅仅有褚慧僧和张群的名字,还额外加上了包国维的名字。

“训恩啊,又是这个包秉文,你觉得我该不该认下这个治水章程。”

站在一旁的陈训恩早就看过了,不假思索地说道。

“总裁不必犹豫,包秉文此文字字珠玑,此人虽立场有些偏,可提出的意见没有一个不是有所建树的。”

“哼!”常凯申眼睛里面露出阴霾。“他那哪里是有点偏,简直就差将支持苏区摆在脸上了!”

陈训恩低下头,不再言语,饶是他现在也无法再帮包国维说话了。

常凯申眼神流转,又将目光投射在方案内容里头,喃喃自语说道。

“以工代赈.保甲制度辅助征工制度,建立经济合作组织,稳定自耕农经济还有清理淮河淤泥”

“这都是好办法啊,可惜都带着点共有的味道”

“他包秉文若是向着我常凯申,该多好啊~”

陈训恩看着常凯申在那里,伤春悲秋了许久,心里头那个急啊。

他是最了解常凯申的,大难临头,相比于曰本人的入侵,常凯申显然更加重视江淮水患的治理。

曰本人暂时不会要他的命,可江淮受灾的普通百姓,会像是潮水一般将他推翻。

更不要说如今蠢蠢欲动的孙科、阎锡山、冯玉祥,还有两广势力,还有被常凯申囚禁的胡汉民支持者。

这些都是不稳定势力。

常凯申不可能放弃一切,可以解决江淮水患的机会,这是他的命根子。

果不其然,在一阵伤感,甚至落了两滴眼泪之后。

常凯申终于取出自己的钢笔,在那一份救灾计划上面签字了。

金色的钢笔,在文件上龙飞凤舞一般,常凯申用一幅十分沉痛的样子说道。

“训恩,即刻下发,要求之江、江淮各省去办,要求严格按照此份材料的意见,作为参考。”

“好。”陈训恩干脆利落接过文件,刚刚想要转身出门,却又被常凯申给拦了下来。

“等等。”

陈训恩心里叫苦,就知道有这么一遭,转头点头说道。

“总裁还有什么吩咐。”

常凯申沉吟了一会儿:“其中经济合作组织,还有这个保甲制度,还是有待商榷,颇有一些苏区的风格,将其删除了吧。”

可是这几乎是最有用的办法之一了吧?

陈训恩在心里吐槽。

但是他明白,其中苏区的风格太重了,以常凯申的性子,根本不会接受这一点。

他生怕对方有一点起来的苗头。

陈训恩自然也不会费心思去劝告。

他了解常凯申。

只是点点头说道。

“是。”

“这个常凯申简直是瞎搞!”

接连忙了十天的包国维,在租界临时租用的办公室里头,胡子拉碴。

在看到国府最新发布的治水方案之后,顿时破口大骂起来。

常凯申为了避免影响,竟然将最为关键的保甲制度给删除了。

以工代赈,实际上并没有说的那么简单,没有保甲制度的组织,很容易出现乱子,效率也要低得太多。

可没有办法,江南在常凯申的手上,只能由着他来。

包国维现在只想,能够筹集更多的金额,救助更多的人。

这几日,华夏济民会已经在沪市筹集善款,将近三百万之巨额。

其中包国维个人就捐了十万银元的款项。

杜月笙自己旗下就常年经营慈善,通过他自己的渠道,和自身出款项,就募集和捐赠了将近五十余万。

再加上诸多民族企业的捐赠,才终于筹备到这些款项。

可显然,这些钱依旧不够几千万灾民的救助,大头依旧需要国府方面来出。

这是一个涉及到整个民国的灾害,并不是一个组织和个人能够解决的。

不过好在,有了文化界诸位先生的呼吁与宣传,各大报纸早就刊登了关于赈灾的事宜,并且在这半个月里头高强度报道。

国内媒体此次也出奇的口径一致,为赈灾事业共同宣传。

有了包国维的牵头,国外的诸多慈善机构和国家,纷纷慷慨解囊。

特别是洪门致公堂的司徒美堂,在美国看到包国维的呼吁之后,当即筹备了价值二十万银元的物资和款项,通过轮渡送到了沪市。

原本分裂的民国,在天灾之下,或是出于各自的目的,可总归是做了同样的事情。

那便是赈灾!

赈灾的事情实在是太多了,饶是华夏济民会有一百多人,包国维也还是忙不过来。

太多人需要他联系了。

不论是药品方面的项松茂,还是永安百货的郭乐,抑或是诸多国外富商。

许多外国人,几乎不认国内的任何人,便连国府去人也不好使,只认包国维这个“国际大文豪”。

为了能够募捐,包国维顶着恶心,接连一个星期参加了外国人的十几场宴会。

这才又募捐来将近二十万的款项。

多日的高强度工作之后,包国维已经身心俱疲,刚刚打算在办公室里头休息一会儿,却又听到了敲门声。

暴躁的包国维,刚刚想要发作,却发现走进来的是黎明伟。

“黎先生,你来这里干什么?”面对包国维的问询,黎明伟显得有些局促,他走过来说道。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啥?西行路上妖怪都是我徒弟? 重生后的我变得非常优秀 封神:开局被抽龙筋 武道长生从融合功法开始 我,刘辩,三兴汉室 我在法兰西当王太子 1988从独立制片人开始 火影:佐助就爱逛论坛 大明:天天死谏,朱元璋人麻了 高考都拿下了,拿不下这娱乐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