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标极其认真的思考了一会:
“不能,他们大部分也会贪污受贿,欺压百姓。”
得益于老朱的雷霆手段,让朱标认识到尽管他的老师们说的天花乱坠,但读书人当了官之后,并没有真的为王朝出大力,反倒是不断的为自己谋福利。
尤其是从元朝过来的一些臣子,前朝覆灭之后,不耽误他们在新朝当官。
“所以作为君主讨好他们完全没有必要。”王布犁压低声音说道:
“你若是能把活字印刷好好搞一搞,那天底下识字的人多了。
许多读书人能办的事情,他们也就能办,也就能找到更多的代替人,这大明的官你不愿意干,有的是人愿意干。
同时也可以打破被儒家这种小圈子垄断的权力层()
面,如此才能有利于皇权稳固。”
朱标愕然,他想到了这一点。
可没想到王布犁一个不读书的人,也能想到这一点。
他好像对于如何治理国家的策略上,也有些研究啊!
“可是你应该知道科举的意义,以此来选拔队国家有利的人,纵然读书人变多了,可他们也还是读书人。”
王布犁颔首,他也明白朱标不是个蠢笨之人,只不过从来没有老师教过他这种,或者说那些儒家大师怎么可能会对一个王朝继承人灌输他们这个团体不利于国家的一面呢?
当然是好好灌输一下儒家文化,对于王朝统治是有着多么有利之事。
如此一来,才有利于他们这个小团体的发展壮大。
“你说的对,可读书人就天生都是一个圈子吗?”
王布犁反问了一句。
朱标愣在原地,就圈子这件事,他还是有着相当好的发言权的。
因为淮西这个圈子,内部就分裂成好多种,尽管他们在大面上都要维护淮西集体的利益。
“他们就有各种各样的小团体,考不上秀才的,秀才一堆、举人一堆、进士之间,甚至同乡与异乡人之间的对抗。
这些人形成的利益团体会同大明朝廷的政策相对抗,以至于。”
王布犁把话咽了回去:“以至于贪污受贿的官员总是层出不穷,若是大明后代皇帝执政稍微宽松一二,那对于读书人当官简直就是天堂啊!”
王布犁对于大明的党争有一丁点认知。
什么浙党、东林党、阉党之类的,以及地域性的分门别类,为了各自的利益斗个不停。
灭国前也要斗,到了南明还斗,甚至在清前期也斗,然后就被一锅烩了。
他们到了清朝怎么就老老实实的交税了呢?
朱标对于王布犁的话表示赞同,这也是他爹朱元璋对于读书人的态度。
你不给老子干活,有的是人给老子干。
让老子尊孔,去你娘的。
然后就不认元朝封的衍圣公,让他儿子孔希学当大明的衍圣公。
王布犁知道有些话不该由自己说,现在同朱标说,也是看那些人不顺眼。
一个个的一点技术含量斗没有,啥工艺进步真的得靠挖坟是吧?
同时王布犁为了扮演自己这个“大明忠臣”的形象,谁还不会王莽谦恭未篡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