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7章 还想让他画多少?一百单八将?
灰蓝色的天空下,由燕京开出的列车,一路奔向西北。
邵伯林收回了看向窗外的目光。
低头看了眼坐在窗前的黄永钰:“你怎么还有心思画画?也不知道他们把小江叫出去干嘛了?”
“有什么好担心的,”黄永钰头都懒得抬一下:
“肯定是让他们老实一点,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提前警告几句罢了。”
“你倒是门清!”
“我都这岁数了,”黄永钰抓着笔道:“要是连这都摸不明白,早被赶出组织的队伍了。”
“可这去得也太久了!”
“不行你就去打听打听,别在我眼面前晃悠了!”
“我是得去看一看!”
“明白了,”江山还有一问道:“沈老,您最早是在哪见到敦煌壁画的?”
“您只管坐着,”江山调试着相机:“给我和张路当回模特!”
“这孩子,”沈从文笑道:“先回去吧,一会我上你们那屋玩会!”
“你忘了?我这次来就是给他们做外型指导的。”
张路顿时冤枉道:“我可一眼都没看。”
宣传部这是想让外界知晓,《丝路雨》是由一队知名专家精心打造的大型歌舞剧。
“你这是在香江买的?”黄永钰看着手里的咖啡瓶,然后拧开瓶盖闻了闻:“真香!”
“您这是给我留着面呢!”
“马屁拍的不错,”在一块待得越久,邵伯林的话也说得越开:“和老黄当年有一拼!”
其实,经历漫长岁月的敦化壁画,多层壁画组合在其中占据着相当的数量。
火车轰隆轰隆颠簸向前,车厢里飘起了一阵香醇。
就这本随便玩的画册,在将来可了不得。
“您也瞧见了?”江山规规矩矩的站着,他可知道沈从文的书法道行:“那可真是献丑了。”
江山没再说什么,只冲他点了点头。
之后,就停在了距离还有5、6米的地方。
早在十多年前,沈从文编写《中国古代服饰研究》一书时,就已经有多位好友给他送去了临摹的敦煌壁画。
“知道了。”
“哪里就丑了,”沈从文一向关照小辈:“我看还是可圈可点的嘛!”
等将来,他还想和黄老一块盖一片占地20亩的“万荷堂”。
“那可就早了,”沈从文笑了笑:“永钰,你呢?”
“还真亏了他,不然都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见到敦煌壁画的风采。”
不是坐一起聊天,就是搁一块谈情。
“我说得都是实话。”
“你得趴着写点什么,”邵伯林比划了一下:“吴部长让小江他们拍些专家团的工作照。”
“我虽说不喜欢张大千,”黄永钰道:“但却能理解他在这上面的做法,已经知道下面有更好的壁画,干嘛不揭开?”
含着一只烟斗的黄永钰,道:“可算回来了,还以为你们被人丢下车了呢!”
“可惜出版不了,”黄永钰替他说。
“那敢情好,有您在我俩也不怕被人轰出来了。”
“呵呵,没事,”江山揽着对方笑道:“没进去之前我也慌,谁知道部长大人还挺照顾我们这些小辈的。”
实在忍不住笑的张路,埋头喝了口咖啡。
“又不是采访,”邵伯林拿起水杯就喝:“拍几张照片能用多久!”
“但……”邵伯林犹豫道:“我看得那篇文章是历史学家向达写得,他在文章中点名道姓的骂张大千为了己欲,毁掉了国宝。”
张大千得知后,当即向当地的喇嘛打听情况。
“刚刚部长发话了,”张路走在了邵伯林的另一边:“允许我们拍些专家团的工作照。”
“好喝就成,”邵伯林看了眼黄永钰:“我反正不懂这些。”
一位抱膝而坐的古代女子,撩起大红裙摆光着两条大白腿。
“看这边,”见他俩笑得那个美,邵伯林的心踏实了不少:“先过来说话。”
在清理洞窟的时候,工匠们发现很多破损的壁画里面显露出了更鲜艳的颜料。
看着邵伯林推门出去的身影,黄永钰摇摇头叹了口气。
“研究?研究什么?”
“以后找机会我点点你,”沈从文始终一副笑眼。
“没那么夸张,”黄永钰自己都不在意:“我也是随便画着玩的。”
时间一长,自然就后浪盖前浪了。
“您随身带着了?”
最关键的是,明明外敌对敦煌的破画更大,为什么紧揪着自己人不放。
“黄叔,您这画得是什么?”江山眼尖,一下就瞄上了还没合上的速写本。
“打发时间的玩意,想看随便看。”
“他这事吧,”沈从文想了想:“得两说。”
“那倒是,”邵伯林点点头:“当年上沈家做客的人,临走时没少翻他家的纸篓,拿出去都动抢!”
看着对方此刻的平静,黄永钰欣慰道:“表叔,这几天你这气色好很多了。”
从吴部长的包厢出来后,江山和张路相视一笑。
“当真?”江山差点没乐蹦起来:“我还有这福气?”
“白俄的匪军直接在洞窟里架锅烧火,还拿着烧火棍在墙上乱画。”
“早说啊,”黄永钰拿起了笔:“拍吧。”
“怎么会不方便?”沈从文反问道:“我把它们写出来,不就是想让更多的人见到嘛,可惜……”
“有这事?”
“黄叔,”江山越喊越顺:“你这次出门带了几只烟斗?”
沈从文摆了摆手,示意他不要再说:“小江啊,等一会上我那拿去。”
“漂亮,”江山瞧得最细:“每次看您拿得都不一样,喜欢这玩意?”
“等以后遇上稀罕的,”江山当即说道:“我就给您送来。”
“这是速溶的,”江山指了指两只小玻璃瓶:“没你们当年的正宗。”
历尽半生坎坷,但看向江山的一双眼里,仍透出了几分知性。
“担心你俩呗。”
“您早说啊,”江山频频回望:“一会得找个机会再回去一趟。”
话刚说完,江山就被邵伯林拍了一下:“走,去其它屋看看。”
“对,日常起居不能拍,”江山继续道:“但希望我们多拍些,专家团为了这场歌舞剧出谋划策的照片。”
经历了二十多年的逆境,最近这一年的沈从文才算恢复了些精神。
“哦?”沈从文看向江山:“那字帖就是你写得?”
“我跟你说,”沈从文笑了笑:“敦煌一直是我最想去的地方,这一场远行我已经盼了很久了。”
“行!”
“随便干什么都行,只要看着像在伏案研究就成。”
80岁上时尚杂志,90岁开个展,93岁还和别人飙法拉利的黄永钰,倒活得挺让江山羡慕的。
随后,在刚完成的小画旁,写下了一行配文:
李师师的朋友,不是皇帝就是名人,谁敢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