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得出结论:两个输入的状态不同,输出为"1";如果两个状态相同,则输出端为"0"。
——这就是异或门。
一个"异或门"需要多个逻辑门才能达成。
……
首先是"或门":只要有一个或多个输入为"1",输出就为"1";只有当所有输入都为"0"时,输出才为"0"。
达成方案:一个线路上并联两个开关,闭合任何一个,魔力都能运送过去。
"或门"就是开关"并联"。
……
然后是"与门":只有当所有输入都为"1"时,输出才为"1";如果任何一个输入为"0",则输出为"0"。
达成方案:两个开关全都在一条线上(串联),只有闭合两个开关,魔力才能运输过去,断开任何一个,魔力都无法送达。
"与门"就是开关"串联"。
……
再就是"非门":得相反结论,输入"0"得"1",输入"1"得"0"。
达成方案:输入端为开关的控制器,有魔力输入,开关断开,魔力断开。
……
用两个()
"与门",一个"非门",一个"或门",就能达成"异或门"的效果。
……
一个"与门"做终点,"与门"的输入端分别连接一个"或门"一个"与非门"。
用电路作为理解。
"或门"并联,任何一端输入有电,就得电。
"与门"串联,任何一端输入没电,就没电。
"非门"倒转结果。
比如"0"、"0"。
同时输入"或门"和"与门",不管并联还是串联都没电,"与门"后面的"非门"倒转结果。
终点的"与门"接受的结果是,一端有电一端没电。
"与门"串联,一端没电就没电,所以结果没电,也就是"0"。
"0和1"与"1和0"。
"或门"并联,一端有电就有电;"与门"串联,一端没电就没电;"与门"后面"非门"反转。
"或门"有电,"与非门"有电,两个结果分别再输入最后的"与门",两端有电,结果有电,得"1"。
二进制最后一种可能,1和1。
"或门"并联有电,"与门"串联有电,"与门"后面"非门"反转。
"或门"有电,"与非门"没电,两个结果再通过"与门",串联,没电。
"0"和"0"得"0","0"和"1"得"1","1"和"0"得"1","1"和"1"得"0"。
条件吻合,结果成立。
……
理清了每一种逻辑门的构建方案,就能将这些逻辑门整合起来,用多个相连的办法,构建出二进制。
同样,借用着这些逻辑门,就能构建更多更复杂的逻辑,如执行算术运算、数据传输、存储和控制流程等操作。
只是,亚罗前世学的并不是计算机专业,虽然大致了解一些,却不懂具体的细节。
用二进制的方式,对显示方格逐个编码,差不多就能达成"显卡"的效果。
可对于如何用这些逻辑门,构建核心处理单元,也就是如何构建cpu,根本就没有方向。
“有没有可能,借助系统的力量,推演出cpu的逻辑构建方案呢?”
亚罗陷入了沉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