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李世民为弟弟剧透头疼中

关灯
护眼
第236章 兄弟二人恶作剧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马车继续南行。

冯盎说要为魏徵牵马, 居然不是打比喻,现在就为魏徵驾车了。

魏徵推脱了几次,便不再拒绝。

在他看来, 冯盎为大唐宰辅驾车, 也是冯盎展现进一步与中原王城贴近的诚意。

马车颠簸。魏徵靠在软垫上闭目小憩。

冯盎的过往, 是李玄霸整理好后交给他的。

不仅他这里有一份岭南主要官员的身份资料,房玄龄杜克明等人手中也有。

李玄霸躲懒的时候也会做一点清闲事。收集整理各家族谱并编纂成册,便是李玄霸主持。

他记忆力惊人, 看过的书就像是放进能停止时间的物品似的,永远都不会坏掉。

当他想搜索什么知识时,就像是太医看着装满药的柜子, 手持一卷目录找药,十分轻松。

所以李玄霸看到别人的族谱之后, 很容易就能从记忆中“调阅”出史书中关于这些人祖先的记载。

如果记载是假的, 李玄霸也能瞬间点出来。

知世郎那个假大儒每次和世家争辩,都能把别人造假的祖先拉出来骂,恐怕都是念的三郎君写的稿子。魏徵想到这里,忍不住冷哼一声。

李玄霸十分坏心眼,最喜欢揭人老底。只要给他一本族谱, 他能把族谱当成书录,翻阅好几日的书, 看得津津有味。

魏徵原本只以为这是李玄霸的恶趣味爱好,经历了知世郎与世家在官报上的骂战,他品出点李玄霸这爱好的恐怖之处。

这次外出, 李玄霸抱了一叠资料给他们, 更让他深刻体会了李玄霸搜集这些信息的原因。

“二哥与人交往是靠直觉和真诚, 靠他个人的能力和魅力。我不一样, 我靠的是情报。”

“如果我熟知他的祖先,熟知他的亲人,熟知他所有的爱好和不满,那我当然能轻易夺得一个人的好感。”

“这么一想,说不定我得到的好感其实有点虚假吧。”

魏徵耳边响起李玄霸的自嘲。

他有点怀疑,李玄霸是否也是对他十分了解,才愿意给自己一个机会。

如果是这样,三郎君总爱故意惹怒自己,这算哪门子的夺得好感?你对友人的了解,全部用在拱火上了吧!

魏徵甚至觉得,李玄霸自嘲“虚假”也是在故意拱火,惹他们生气。

魏徵本来在梳理这次南下的策略脉络,但想着想着偏了题,光顾着对李玄霸生气了。

他在心里暗骂了许久,直到马车狠狠晃了一下,不小心撞了一下脑袋,才回过神,现在李玄霸不在眼前,他生气就是自己难受,没办法对等伤害三郎君。

冯盎伸头进来道歉,说路上有一块大石头。

魏徵笑着说自己已经颠簸惯了,这点撞击无事。他还指着自己有点红的额角开玩笑,说自己脑袋是铁做的,陛下都这么说。

冯盎哭笑不得。陛下这是在夸(骂)魏相刚直吧?

马车重新启动。

魏徵也重新收敛思绪,继续思考岭南之行。

李玄霸给魏徵的资料,是想让魏徵动之以情诱之以利。魏徵却并不想这么做。

他始终认为冯盎割据岭南是个大隐患。如果冯盎识相,他应该举家迁徙到长安,把岭南让给朝廷派来的人管理。

忠心不绝对就是绝对不忠心。在这一点上,魏徵难得和房乔意见一致。

这也是他们真心互相弹劾的理由。

出京之前,魏徵和房乔聊了聊冯盎的事。

他们都认为李三郎对人太过心软,还动之以情诱之以利?

不如诱杀!

如果岭南没反,他们就可以立刻接收岭南;如果岭南有了骚乱也没关系,岭南并非冯盎一言堂,他们就可以用分化突厥的方式分化岭南各部落酋长,削弱他们的力量,将来才能将岭南完全纳入大唐统治。

如果是中原,他们都会以平稳优先,尽可能不牵连百姓。但岭南等地方只对中原称臣,那就是与蛮夷无二。对蛮夷,就要分化削弱,他们才会听从教化。

两人达成一致意见后,又说服了杜如晦,三人一同劝说陛下。

陛下虽然纳谏如流,但常常“帝赞赏,帝不听”,又自信又倔强。所以就算李玄霸不乐意,陛下只要下定决心,对李玄霸也是“帝赞赏,帝不听”。

啊不对,陛下对三郎君应该是,“帝嘲笑,帝不听”。陛下那个坏心眼兄长,才不会安抚三郎君。

李世民听了他们三人的进言后,没有说谁对,而是选了一个折中的方案:“如果冯盎在推广科举一事上也支持大唐,那么他们确实是心向中原。阿玄说冯家可能已经淡忘了祖辈与高丽的仇恨,但如果你向他提起帮他报仇,他仍旧会开心。玄成,如果冯盎支持大唐,你就告诉冯盎,朕会带冯家子征讨高丽,并让冯家在辽西祖地重建郡望。”

“郡望”“豪强”是灭不掉的。只要当地出现了一家有出息的人,乡亲们自会向他们靠拢。

李世民需要做的只是抑制,让这些人对地方百姓的影响力不能与朝廷抗衡。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高武:投放万界,青蛇变真龙! 洪荒纪元之战 至尊从苟道开始 六朝 洛水流尽遇寒霜 信息素独占 开局一座荒岛[末世] 攻了主角攻 穿成一个老男人(女穿男) 我在霸总文学里当家庭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