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集播完,观众们不仅酣畅淋漓的看了一集纪录片。
同时,终于是又听到了张欢的新歌。
·又见炊烟升起
·勾起我回忆
·愿你变作彩霞
·飞到我梦里
随着《舌尖上的炎华》一跟观众见面就收到了所有人的喜爱。
这首歌,也紧跟着唱遍了大江南北。
高质量的节目加高质量的歌曲,《欢乐炎华行》那种熟悉的感觉又回来了。
“说是番外篇一点都没错,就是这种感觉。”
“比我预想的还要好,这可以说是我看过质量最高的华语纪录片,堪比bbc。”
bbc近年来在国内名声不好,但客观的来说,人家纪录片拍得确实很牛逼。
而华语纪录片呢?
很遗憾,在这之前就没有能够拿得出手的。
最终,还是张欢打破了这种局面。
“这部片子真的是拍得太棒了,它讲的是美食,可却不仅只有美食。”
“不知道为什么,看着就是感觉很受触动,感动得我连口水都流出来了。”
“……”
“没错,就是感动得流下了口水,当然也可以说是馋得流出了眼泪。”
为了松茸这种美味,香格里拉采摘松茸的人凌晨三点就要出发,要走十多个小时的山路。爱读免费小说app无广告、更新最快。为了避免转马丢失内容下载:敬请您来体验无广告阅读app爱读免费小说app
如此坚持两个月,最终所获得的,只是一笔并不算多的报酬。
每一道美食,甚至是每一种食材的背后,其实都是无数人辛勤的汗水。
松茸是如此,竹笋是如此,火腿是如此,莲藕是如此,鱼、虾也是如此。
在香格里拉,张欢和黄老师、刘天仙,跟着当地人卓玛一起上山采摘松茸。
在江南,他们挖冬笋,做腌笃鲜。
去到壮西柳州,他们亲手腌制酸笋,做螺蛳粉。
又一次去到大理的时候,是跟诺邓的村民从制盐开始腌制火腿。
到了鄂北,他们冒着严寒,和职业挖藕人一起挖藕。
原作中一集的内容,到了张欢这里被分成了每种美食(食材)一集。
接连几个星期播下来,播出的集数越多,这个剧的热度也就越高。
又一次达到了,全民都在追都在讨论的地步。
“开篇就惊艳到了我,后面的集数也一点都不拉胯。”
“如果继续保持这样的质量下去,那绝对又是一部神作。”
“无论是采摘松茸还是挖偶,都太不容易了。”
“勤劳的炎华人,永远都令人动容。”
挖藕的人,要从太阳出来一直挖到太阳落山。
寒冷的天气对挖藕人来说是一个巨大的考验,但所有挖藕人却都希望天气能更寒冷一些。
因为天气冷,吃藕的人才越多。
吃的人越多,藕卖得越好,他们才会有更多的工作,才会赚到更多的工钱。
卖炭翁是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这些职业挖藕人的想法,跟白居易诗里的卖炭翁如出一辙。
“更让我感触很深的是,张欢和黄老师居然也硬生生的跟着挖了一天的藕。”
“他们不是在作秀,而是真的深入到了这样的生活中,这才叫诚意。”
“就连刘天仙,去采摘松茸的时候,可也是走了十多个小时的山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