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纲沉默了,他的脸色显得很难看,这小子说话未免太直了点吧。
旁边李承乾的眼神也略带着一丝审视,好像确实是这么回事。
之前李纲第一个教的人是杨勇,非常出名的废太子让弟弟杨广按在地上摩擦,第二个就更加出名了正是他的大伯前太子李建成…嗯,这個人不必多说。
想到这李承乾忍不住后退了几步,两个前途无量的太子都让你给教废了,我难道还能幸免于难吗?
许久,李纲才开口道:“汉王此言差矣,孔子乃是圣人之师,其座下尚且会出现离经叛道的学生,更何况是老夫呢。”
“这杨勇为人奢靡放荡,老夫早已预料到这一切因此曾不只一次的劝谏他收敛,可此人屡屡不改,不学无术,只知贪图享乐。”
“如此之人焉能不亡?”
“再说息隐王,他为人优柔寡断,行事刻薄,老夫也曾劝过他要善待诸兄弟…可惜他并不听从,最终只能是闹出了这次悲剧。”
李纲一字一句的解释道,他并不觉得两个太子身死被废全都是自己的责任。
两人的问题他都曾一一发现并提出来,奈何这两人总算不听啊。
李建成现在也不是什么不能谈的事情,对于他的死当今圣上一直都很愧疚,不久前追封其为息王,并追谥“隐”,而且李纲还是比较谨慎的,只说了一些模棱两可的话。
“……一时放荡之言罢了,还希望李公不要放在心上。”
李恪连忙说道,他其实没有阴阳怪气的意思就是情不自禁下意识的说了出来而已。
虽然说这个太子少保李纲是太子杀手,但既然李世民找他就肯定有自己的理由。
李纲是很有名望的,学识也很过硬,再加上训导以严苛著称李世民才请了他。
实际上李纲的教育方法确实有问题,说话太直太不中听了,这就很难让君主听从并采纳。
春秋战国时期的那些大才在劝谏君王时谁不是长篇大论,引经据典?能明说的事非要写一个几千字的文章。
魏征就很聪明,他直言劝谏也是分人,对李世民时说话就很直,但面对李建成就从来没这样过,说话都是很委婉。
这一点上李纲就不如魏征了,他能成为千古第一谏臣也不是没有原因的。
“不在意…不在意,老夫还不会和一个十岁幼童计较。”
李纲笑呵呵道,汉王李恪的年纪很小连十二岁都不到,童言无忌嘛看不清楚事情很正常。
他要是揪着不放那真的是太掉价了。
“那大哥,弟就先行告退。”
李恪没有磨叽知会了一声就向殿外走去。
走出武德殿后李恪居然是有些茫然,他现在好不容易放了个假都没有事情做了,
“对了,我记得明天好像就是李治的四月宴…”
就在贞观二年六月庚寅日的丽正殿中,皇九子也就是未来的唐高宗李治出生了。
他也是以后李恪最要防备的对象,改变不太可能,有些东西是生下来就已经注定的。
李治身为嫡子自然很受宠,出生后李世民就将他给带在了身边,因此李恪没少见到这小子。
“明天可热闹了。”
更热闹的还在后面,东征突厥的机会马上就要到来。
一年前李世民出了一招妙棋,故意让擅长溜须拍马、投机取巧的赵德言入突厥,果然他奇思妙想的建议深得颉利重视。
现在突厥内部对颉利所推行不符合风俗的政令极其不满,特别是小可汗突利他现在已经暗中和大唐保持联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