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此,石国,东曹,米,史,康,西曹六地被唐军占据,大半个葱岭已落入唐军手中。大食只是强大了二十余年,经历了三代人。
不知为何,阿里很羡慕那个逃亡东土的波斯王子,一走了之也很好。
阿里的心中有了忧愁,这些忧愁写在脸上,但却没人看得出来,他本不想成为哈里发,身不由己地绑在了战争中,因这个世上没有“安拉之剑”辅佐他了。
说是道贺,但慕容顺的脸上没有太多的笑意,近十万大军在葱岭穿行,这些小国都是开胃小菜,甚至这规模还不如当年攻打焉耆与龟兹。
其实这种快得有些诡异的行军速度并不是大唐神兵天降,只不过是狄仁杰的这支大军根本没有去参与东曹与米国的战事。
说起东土,阿里听说过最有名的一个人就是玄奘了,一个从大唐前往天竺的僧人。
而现在唐军在阿姆河的东岸,成了一个巨大的烦恼。
且说唐军在这里有近十万人,就这十万人的辎重从碎叶城拉到怛逻斯城,再从怛逻斯城运送到这里,需要近万的人力与牲口运送。
小勃律国的三万援军终于在这一刻用上了,在狄仁杰的安排下他们率先开始攻城。
也没有欧麦尔与阿布能站在他的身前,年轻的阿里甚至还没有子嗣,他却已是最后一个正统哈里发的血脉了,像是一个孤苦伶仃的继承者。
王玄策的大军就差骑在牛背上了。
这支大唐的兵马有着梁建方的蛮横风格,也有薛仁贵那奋勇当先的气势,更有裴炎,刘仁轨之流的沉稳。
阿里不想回圣城,他也不喜欢先知留下来的都城,他想要将都城迁去巴比伦,它就坐落在幼发拉底河的一条支流上。
葱岭的稻米不太好吃,麦子产量又不高。
直到梁建方与薛仁贵,裴行俭带着大军来到了史国,唐军大军聚集在史国。
这些天,唐军一直没有进军,而是在等待着后方的粮草送达。
甚至,冷静下来的阿里一度希望唐军能够撤军,若唐军撤军了,他也就能安心地回到美丽的巴比伦,度过余生。
更不要说大食人的三十万大军,而且大食人会不会屯田尚未可知,至少唐军在碎叶城与怛逻斯城是有屯田的。
为此,此人到了唐军大营,梁建方亲自接见了他。
慕容顺道:“我真的见到了大食人的三十万大军,你没见过遮天蔽日的大军。”
慕容顺回道:“大食的阿里还没有走远,他还在波斯旧地的木鹿城,他的身边有最骁勇的大食兵马。”
只剩下了盘踞阿姆河畔,接壤大食的安国与火寻两国,听说这两国被大食人把持,不然说不定他们也会投。
抱着这种态度,大营内的这场谈话简单结束了。
待第二天,攻克了东曹的程处默赶来,两支兵马相距史国城下,开始了攻城。
看茹来杰悠闲自得,慕容顺问道:“你怎么不去见大将军?”
薛万备低声解释道:“他原本就是吐谷浑人,就算是成了小勃律国的国主,他的身份也该自称外臣,实际上他也是唐人。”
仔细想来,大唐与大食的处境其实很相似,从低谷走向巅峰也就短短二十余年。
狄仁杰没打算当即攻城而是让身边的几个裨将分别带军将城围了。
他害怕这辈子都回不去那个美丽的巴比伦了,那是他见过世上最美丽的城市。
再看茹来杰还在喝着奶茶,这个老人家像是有喝不完的奶茶,每一次在一个地方停下,他就能拿出水壶来煮茶。
而今天,史国刚得到消息,唐军拿下了米国,前脚消息刚送到,后脚唐军已兵临城下了。
闻言,只听咕咚一声,不知道谁在吞咽食物。
之后年幼的阿里就一直跟随在第二任哈里发身边,这位哈里发名叫欧麦尔。
而那个年轻的将领王孝杰看到十万头牛会哭,是另有原因,那是因为他到了天竺之后,可以尽情地吃牛肉了,他有吃不完的牛肉。
王玄策是看到牛群会哭是因他对牛有着很深的感情,这种感情来源于火牛阵,王玄策善用火牛阵,屡试不爽。
茹来杰言罢,就窝在一旁,低声道:“王玄策准备了十万头牛与五百头战象。”
当年大食开始征战时,阿里还是个孩童,在大食享有“安拉之剑”之名的猛士哈立德,他攻占拜占庭,拿下了大马士革与椰路撒冷,之后就过世了。
裴行俭反问道:“他们靠什么养活三十万大军?”
茹来杰喝着奶茶道:“那你就不该说。”
这人倒是挺会另辟蹊径,直接篡位成了一个小国的国主。
也仅仅只是怀疑,慕容顺没有解释,总之唐军要攻下葱岭全境,阿姆河以东的地界不能留有敌人,阿姆河以西的大食能打就打。
本来出了碎叶城之后,众人都没什么好吃的,身上带着的肉干都吃完了。
裴行俭问道:“大食有三十万人?”
程处默点头继续撕咬着手中的一张饼,这葱岭地界的粮食很不合胃口。
绕过城池防线的行动方式,前后包夹,绕后夺城。
本来,昨天就应该到这里的,狄仁杰不认识路,胡人向导找了好久才找到了通往史国的要道。
康国听闻这个消息,不用唐军再出兵,他们在唐军的迅猛且匪夷所思的攻势下,吓得主动与西曹投了唐军,为此献上了城池与钱财。
乾庆十一年的六月,杨炯到了怛逻斯城,他在这里见到了大片的田地。
怛逻斯城边有着一片壮景,这片壮景是唐军让战俘建设出来的,他们在怛逻斯城南面的一片平原上建设了上千顷田地。
现在这片田地上长满了粮食,还有人在田地里收割,收割好的粮食没有晾晒就被抬上车一路拉去了西面的战场。
李奉诫解释道:“这些都是京兆府安排的人手,用以给大军屯田。”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