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日月燃明

关灯
护眼
第一百三十二章 辩道 4 锦衣肃贪,力保清廉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现在,让户部征税,税监监督,御史言官监督,锦衣卫和东厂密查密报,且明令互相之间都可监督上奏,但监督者对户部收税的具体事务工作却又并无指手画脚的权力,只动眼睛不动手,避免了令出多门。王战觉得,这样的安排,必定能提升当下大曌朝廷的治政水平,减少弊端,既能充实国库、保证国用,又能极好地保护百姓百业。

虽看似一件事居然动用了五个部门,大有冗官之嫌,但充实国库、保证国用的同时极好地保护了百姓,王战觉得多花几份俸禄也值得了,所得的好处远远大于付出。

王战相信,如果没有这种互相交叉、密如蛛网式的都察监督,特权与贪腐的危害将胜过这几个部门全部俸禄的百倍不止。

......

陷入思考当中的群臣,无论是刘宗周、李邦华还是阉党等人,凝眉逐条细思之中,逐渐靠近了皇帝的思路。他们本都是大曌最聪明的人,皇帝考虑到的得失利弊,他们在思虑中也逐渐得出了类似的结论。

但无论他们得到了多少与皇帝相近、甚至是相同的利弊得失论断,他们没人注意到皇帝话语中最惊人的地方,或者说,那种观念从来就不曾在他们生命、思想、观念中存在过,所以自然的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包括所有的户部官员在内,所有人现在惊讶的都是皇帝对于律法制度和体制架构的缜密安排。所有的思维都在那最惊人之处表面滑过,将之理解成一直以来习以为常的东西。

“万岁万岁万万岁,圣上此举实为英明。圣上此番安排堪称严密,既有多方之互相监察,保证廉洁,又无互相之拮抗掣肘,避免拖沓,国用与民生两便,圣上治国,老臣自愧不如。”

静寂半晌之后,包括李邦华、刘宗周在内,当许多大臣都抬起了头、都对皇帝露出惊奇的目光之时,黄立极抢步出班,抢在所有人前面当先叩首称颂,神情肃然,声音洪亮。

其余阁老、尚书见状也是纷纷跟上,叩首称颂。

心中愈发苦涩的郭允厚只能再次跟上叩首,只不过作为户部尚书,他实在是忍不住了,叩首之后起身说道:“圣上,朝廷官员皆有定数,户部十三清吏司官员总数不过数十人,大曌十三道、万里疆土皆归其负责。虽有各地钞关,人力还是捉襟见肘,若是再要将所有商业矿山纳入职责,户部人手实在太少,实在是力不从心。”

“此事无需担心,稍后朕便会与诸位爱卿商议此事。”王战知道郭允厚说的没错,大曌的官员确实就是那么几个,否则皇帝也不用派税监矿监了,彼世的大明也不会因为收不上来商税矿税而国库空虚、无钱养兵、进而亡国了。

不过王战自是胸有成竹。

看着有些苦涩的郭允厚,王战知道他没说的是什么:这些官员对于具体实务性职责根本就毫无热情,以实务为耻,以诗词歌赋、风花雪月为荣,故而十分低能,难以担此重任。

这种以实务为耻的风气只看他们是如何对待那些能干的小吏就知道了——几乎所有户部的实务工作都是非正式招募来的小吏在做,而这些小吏几乎都是浙江绍兴人,就是后来以师爷闻名华夏的那个绍兴。这些小吏个个能写会算,做事严谨——对于这些做了所有实际工作的小吏,他们历来是不拿正眼看的,从心底里瞧不起这些每日做着“粗鄙实务”的人。

所以现在一确定商税矿税,郭允厚不但没有因职权扩大而高兴,反而是满面愁容、满心忧惧——皇帝现在这副样子,又令厂卫暗中监察,他担心如果收不上来或收的太少被皇帝惩治,毕竟手下的官员几乎各个不通实务。而若真的拼命去收,又得罪了天下的士绅商贾及其背后的官员,可以确定无疑的说是得罪了天下的士林。

“郭允厚充其量只能治理一地,领导一部实在是缺少披荆斩棘的魄力。”王战听出了郭允厚话中暗藏的畏难之意,心中下了一个评语,随之暗暗冷笑:“可你既然占了这个官位、拿了这份俸禄,你就该担责,是得罪朕还是得罪他们,总得你自己选。只拿好处、不担责任,天下没这个道理。”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咀嚼历史味道 大唐小说家 乱世长歌 快穿之惩治恋爱脑 大唐:天道太子李承乾 水浒:什么靖康?不存在的 你的寿命余额不足 逍遥王盛世大唐我说了算 荒野直播:环球冒险从群演开始 大汉天子,我能开启群臣天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