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日月燃明

关灯
护眼
第二百一十六章 丁卯之变.逼迫 1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一边贪墨军饷,一边裁汰军卒。巨额贪墨之下,为了让军卒不闹事,只能打着节省的名义裁汰兵员——裁汰了自然就不用发军饷了。而这种裁汰,既损失了战力,又给敌人提供了饥饿愤怒的内应。被裁汰的蓟镇哨兵失去了生计,腹中饥火上升,家人嗷嗷待哺,愤恨难平之下,竟成了东金的引路人、开门人。

无论是史书中的大明还是现实中的大曌,王战算是看得清清楚楚。此时官员的通病,只想节流,不愿开源,任何开源之举都被冠以“与民争利”之名。他们节流的目标也首先是皇帝,让皇帝做俭以修身的圣人,却从来不曾冲着自己的常例下手。常例分润拿到手软,飘没贪污贪得习以为常,甚至理直气壮,赈灾粮也好、军饷也罢,无不被大幅度截留,揣入自己的口袋。然后打胜了就说是文官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打败了就说是武将无能、贪生怕死,根本不管边塞军人是否缺粮少饷、饥寒交迫、士气低落。

虽然早已有心理准备,知道对大曌官场与士绅的改变只能徐徐图之;虽然东金此番举动就是他暗自追求的结果,但王战还是很不高兴。王战无论如何都不希望自己的同胞变成这样。不愿战、不敢战,最差就是逃跑,但无论如何不该数典忘祖、勾结异族外敌,将千千万万的同胞陷入水火刀兵之中、沦为尸体或奴隶。

思绪中,王战长出一口气。

看着龙椅上镇定如恒、似乎都有些走神的皇帝,群臣也渐渐静了下来。

......

就在皇极殿中群臣一面惋惜他们的同僚王元雅、一面惊惶的张罗调兵的时候,红歹的大帐中也在进行着一场军前议事。

“大汗,袁崇焕已经率军入关,我大军是否暂缓西进,于半途设伏,先消灭袁崇焕的援军以避免遭到东西夹击?”吉尔哈兰提出了稳妥的建议。

“七哥,你如何看?”红歹居高临下地看向阿巴尔泰。

阿巴尔泰的母亲只是侧妃,地位很低,低到在历史中连生卒年月都没有留下,因此阿巴尔泰在兄弟中也一直被瞧不起。已经年近四十,去年才被红歹封为贝极列,之前只是台吉。而同在去年,十四周岁的都尔根和十二周岁的都铎却被封为和硕贝极列,这两个少年还没有任何战功,却比他这个普通贝极列还尊贵了。

“回大汗,他们若是敢来,我大军自然不妨打援,可是我大军入口之后故意放缓行军、放缓攻城以待敌援军,曌军却无人来援,显见是曌国无人敢来。而我大金却不宜迁延时日。曌国人口太多,军兵也多,虽然胆小,但万一他们勤王军聚集起来,互相壮胆,真有人向我大金发起攻击,也是麻烦,所以,微臣以为,接下来还是快速进攻曌国京城。”阿巴尔泰略一沉吟便给出了对策。

“嗯。”红歹阴沉沉一张大脸,不置可否。

对于打仗经验丰富的阿巴尔泰,几大贝极列一直是既要用又要踩。

少顷,红歹稳坐案后,拍板定策,“袁崇焕麾下能战者不过祖大寿一人,连同其他人的骑兵也不过近万人,本就不足为虑。上次在宁锦,他们近两万骑兵也不敢回头与我大军一战,何况如今孙祖寿、尤世禄、尤世威俱在陕西平叛,千里之外军令传递,大军驰援,非二十天难以达成。满桂亦在锦州,即令与袁崇焕汇合亦不足为虑,无需刻意缓进设伏。”

言辞虽不同,实际却是阿巴尔泰的意见,做出的结论不过是换了套言辞,但是对阿巴尔泰却并无一字赞许。

阿巴尔泰对此也是心知肚明。谁让自己的母族不长脸呢,心中愤愤也只能是心中愤愤。

“大汗,迁安、永平、滦州俱有曌国军队,不可不防。”萨哈里安与吉尔哈兰一样,也主张稳妥一些。

“哈哈哈哈......那些人更不足为惧。刚才不还说他们无人敢出兵来援吗?曌国军队精锐俱在山海关以外,有山海关在,关内的这些废物尼堪都安逸惯了,除了吃空饷,他们还会上马打仗吗?若是我们有空回师东向,他们只会望风而降。我们从破口到取得遵化,中间给这些尼堪留了足足七天时间,他们有哪一城敢派出援军?我大金勇士想打援也没得打。”霍尔格狂笑放言:

“我看,我大金勇士只管向大曌京城进发,若是有人敢拦截,我们就杀光他们,若是无人敢出击,我们就抢光京城周围,让曌国小皇帝丢尽脸面。”

为人治政且不论,霍尔格行军作战还是称职的,对战场动向了然于心,几句话的策略简单却不失有效。

不过,他这些年面对大曌屡战屡胜虽也打出了信心,但他仍然没想过攻下曌国京城,在他自己也不曾注意的心底,曌国仍然是无法想象的庞然大物,咬下一块肉已经习以为常,咬死却是无法想象的。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咀嚼历史味道 大唐小说家 乱世长歌 快穿之惩治恋爱脑 大唐:天道太子李承乾 水浒:什么靖康?不存在的 你的寿命余额不足 逍遥王盛世大唐我说了算 荒野直播:环球冒险从群演开始 大汉天子,我能开启群臣天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