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日月燃明

关灯
护眼
第二百四十四章 徽商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赵掌柜撩衣踩上可收放的精巧又坚固的脚踏,坐上了车,与程建茂一起向渔梁镇内驶去。

渔梁镇两头小、中间大,而且在地形地势上是两头的鱼头鱼尾低,中间鱼肚高,真就像一条侧卧在陆地上的鱼,是以便名为渔梁镇。

于二人所在之桥上北望,镇内街道并不十分宽阔,只因渔梁镇本身就不大。地处安徽歙县的渔梁镇,背靠新安江上游的主要支流练江,长不过二里长,宽不过一里宽。

但如此小的一块地方,却因其水上交通方便,成为了徽商的风水宝地。

渔梁镇所靠之练江又名练溪、徽溪或西溪,由上游的丰乐水、富资水、布射水和杨之水在歙县汇合而成,向下流淌到浦口,汇入新安江。

渔梁镇边的渔梁坝是歙县最大的水利工程,是一条横截练江的拦河滚水坝,始建于唐,弘治十四年朝廷以大石替换掉坝心的灰沙,使整个坝成为了纯石头的大坝。

渔梁坝跨江而设,南接龙井山,北端至岸边后拾级而上,直通渔梁镇内的石板路,路旁便是典型的白墙黛瓦、高墙重楼的徽派建筑。建筑高处的马头墙檐角轻盈欲飞,低处的砖雕则雅致精美,忠臣义士、千古佳话皆成为门头上的砖雕内容。

构成渔梁坝的大石垒砌十分精妙,每层大石之间皆如石锁互相咬合,且在大石间每隔十块青石便设立一根石柱,上下段石柱间以凹槽和石钉相连。工匠从专业眼光出发,将石钉称为“稳钉”,而在商业繁盛的氛围下,大小店铺的主人满怀美好的希望,称石钉为“元宝钉”。

石锁、石柱、元宝钉使整个坝体上下左右凝为一体,千年不散,千年不朽。

渔梁坝建成后,坝上练江积水成为平湖,湖水积满后顺坝面缓缓而下。坝上水位的提高使得原本得不到灌溉的田地得到了灌溉,成为一块又一块不算大的鱼米之乡;而坝下练江水流亦因此坝而舒缓,从此以渔梁镇为中心,上下游皆通航便利。凭此便利,向上,商贾可辐射四条支流所滋养的流域,笼罩周边数百里方圆;向下,可衔接新安江这条安徽的主要大河,由此直下苏杭。由此,背靠练江的渔梁镇在耕地资源匮乏、陆路交通不便的安徽,于群山之中独辟蹊径,成为了水陆码头俱全、以水为主、四方商贾游走的商机鼎盛之地。

徽州山多地少,依靠天地所产根本难以活人,于是徽州百姓无论衣不蔽体的贫民还是稍有家资的富户,大部分都成为了手艺人和商人,出外行走四方,寻求致富门路。也因此,民谚有云“前世不修,生在徽州;十三四岁,往外一丢”。

而这往外一丢的起点就是渔梁坝。自从有了渔梁坝,这里每日停靠的商船就越来越多,到了现在,每日大大小小已经多达数百艘,日日如此繁盛,天天穿梭不休,多如过江之鲫。

在家家经商、世代经商的主观氛围下,可以说,正是渔梁坝所带来的客观通航便利助力诸多徽商大族由此起步。

现时,歙县和绩溪的徽商可谓最多也最富,而这两地的徽商前往苏杭也都是从渔梁坝乘船出发,行经坝南不远的方才二人所站的石拱桥下,直下新安江,然后驶向苏杭。

方才对话的程赵二人所站之石拱桥亦是颇为有名,乃是万历年间歙县巨富郑玄牵头捐资所建,因背靠紫阳山而名为紫阳桥。此桥为使来往商船顺利通行,至此不必落帆,故而桥身造得颇为高大,每一桥孔,宽高皆达四丈,是石拱桥中少有之景象,亦为整个徽州最高大之石拱桥。

桥头北望便是渔梁镇鳞次栉比的徽派楼阁。楼阁群中,小镇中每一条街巷、每一座门面之中,各有特色的南北货物,如苏浙的茶叶、丝绸、棉布,西南大山里的珍惜木材,北方大宗的雪松,比较少见的乳酪、筋角皮毛,本地的纸墨砚台,只要客人想找就总能找到,运货的伙计和力夫都在忙碌不休。

而除了这些店铺门面,街上还有不少小商小贩高声叫卖着,他们在为将来自己能有一座店铺而奔波努力。

千行百业之中,扬州与四川的盐,江浙的茶,西南的珍惜硬木,还有本地的典当,在这里尤其著名,经过这里的石板路和码头,令天南海北互通有无。

程家车队行进在石板路上,横穿小镇,一路上吸引了无数的目光。

赵掌柜一边与程建茂聊天,一边眼睛不停地看着车内的布置,屁股底下也细细体味着这四轮马车相比普通马车大为减轻的震动——在这石板路上,已经不只是大为减轻,而是有了一种坐在蜀地滑竿上的感觉,上下微微颤悠,毫无生硬之颠簸。

“程忠,记得多雇佣几个工匠,那陶瓷冲水夜桶一定要在年前安好,再多雇几个力夫,配套的瓷管、沉井也要弄好。”与赵掌柜闲谈中,程建茂猛然想起一事,马上向多年的长随吩咐下去。

一旁的赵掌柜升起几分疑惑:什么夜桶值得这时安排?

书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书架

咀嚼历史味道 大唐小说家 乱世长歌 快穿之惩治恋爱脑 大唐:天道太子李承乾 水浒:什么靖康?不存在的 你的寿命余额不足 逍遥王盛世大唐我说了算 荒野直播:环球冒险从群演开始 大汉天子,我能开启群臣天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