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世子稳重点

关灯
护眼
第602章 密旨诛除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第602章 密旨诛除

赵煦不是完美无瑕的帝王,史书上对他的评价颇高,但也没高得太离谱。

赵煦死后,群臣商议遂进“哲宗”的庙号,这个庙号无疑是褒义,但其中也包括“辩证”,“平衡”的意思。

说的就是他在位期间,努力达到朝堂势力平衡的同时,也积极推进变法,让大宋的国力有了充足明显的进步,故而以“哲”为庙号。

然而不管是昏君还是明君,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皇权至上,唯我独尊。

这绝对是古往今来所有皇帝的底线。

除了皇帝本人,没有任何人能凌驾于皇权之上,谁敢触犯底线,不是鱼死,就是网破。

自大宋立国开始,柴家一直享受赵氏帝王赐予的特权,这条规矩赵煦知道,大宋历代帝王都知道,毕竟赵匡胤的遗训至今还刻在延福宫外的石碑上,群臣每次朝会都会多看两眼。

柴家不能动,动则是帝王对太祖先帝的不孝。

以往这些年,柴家的恶迹赵煦不是没听说过,赵煦每次都是睁只眼闭只眼,打个哈哈儿就过去了,谁叫皇帝也拿柴家没办法呢。

可是这一次,当赵孝骞送来的奏疏和罪证实在太多,太过分了。

单独一桩案子拎出来,赵煦都不会往心里去,可是众多的罪案堆在一起,柴家目无王法,凌驾皇权的形象,在赵煦心中顿时鲜活起来。

这下终于触到了赵煦的逆鳞。

柴家这特么是不拿皇帝当干部啊!

大宋的江山,朕这个皇帝说话做事都不敢违了国法,凭什么你一个前朝废帝后代竟能凌驾于国法之上?

往轻了说,这是倚仗特权,知法犯法。

往重了说,这特么是对朕飞龙骑脸,贴脸开大啊。

朝堂无小事,任何事一旦上达天听,皇帝都会往深处想,本来很简单的事都会想得很复杂,这也是为什么历朝历代那么多牵连甚广的惊天巨案,最初往往只是由一件鸡毛蒜皮的小事引发的。

现在,对于柴家,赵煦忍不住往复杂的方向想了。

仗着一块丹书铁券,如此无法无天,柴家是对本朝不满而故意启衅,还是说柴家仍有复辟之心,故而不择手段发展出如此庞大的商业版图,借此敛财以备谋逆之用?

赵煦的心里渐渐有了解不开的结,年轻的脸庞上聚起一股阴沉的神色,久久不散。

垂头再次看向赵孝骞的奏疏时,赵煦眼中闪过一丝杀意。

“郑春和,召中书舍人张商英觐见。”赵煦淡淡地吩咐道。

…………

真定城。

扫荡了辖下九县跟柴家有关的道观寺庙和盗匪后,赵孝骞下令折可适麾下一万兵马城外扎营,暂停动作。

赵孝骞在等。

等柴家的反应,等汴京的消息。

奏疏送上去了,赵孝骞相信赵煦肯定忍不了,这种挑衅皇权的举动,任何皇帝都忍不了。

他还想看看柴家的反应,当真定府发展多年的势力,几乎一夜之间被赵孝骞一扫而空后,柴若讷会如何应对。

是痛哭卖惨上疏参劾他,还是扮演老实乖巧,从此蛰伏下来,不再轻举妄动。

无论柴若讷是怎样的反应,当赵孝骞狠狠盯上他时,他的结局就已注定。

现在赵孝骞差的,是一纸圣旨。

赵煦不发话,赵孝骞办柴家终归还是有很多顾虑,做任何事之前最好留下退路,做到自保。

终于,在两天以后,柴家的反应没等到,但赵孝骞等来了汴京的人。

张商英风尘仆仆赶到真定城,进了郡王府后,张商英整个人还是懵的,一副愁眉苦脸的模样,走路都是外八字,仿佛刚才进门猝不及防挨了一记千年杀似的。

张商英算是老熟人了,赵孝骞与他见过好几次,每次都是他来宣旨,当然,每次也都是中书舍人。

赵孝骞打量着张商英,嘴里啧啧有声:“老张啊,你说你这些年怎么混的,混了几年还是中书舍人,官职是一丁点儿都没升啊,是自己不求上进,还是银子没在正确的人身上?你要好好反省自己。”

张商英叹了口气,苦笑道:“下官只愿陪在官家身边,做官不求闻达,只求心安无愧。”

赵孝骞恍然点头:“懂了,通俗易懂的说,就是不求上进。”

张商英:“…………”

好像没法沟通。

幸好张商英此行并不需要沟通,他只是个传旨的。

懒得搭理赵孝骞的话茬儿,张商英请出了圣旨,展开后抑扬顿挫地念了一遍。

赵孝骞有过多次听圣旨的经历,大概意思听懂了。

圣旨是官方制文,肯定不是赵煦亲笔写的,通常都由身边的中书舍人或起居郎构思代笔,里面的四六骈文既深奥又绕口,正常人写不了。

虽然是臣子代笔,但赵煦的意思表达得很明确。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我以源纹入神道 前引 异界的崛起之路 我也想纯情,但她们不允许 洞玄真仙 贫道镇元子,请鸿钧赴死! 李长生修仙传 凡人:重生张铁,以杀证长生 潜龙临渊 终幕轮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