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还有足够的时间呢。
更重要的是,现在随着拼多多带来的全国轻工业转型升级,以及石化产业带来的重工业转型升级,国内的工业基础更加完备了,这种对战-20的完善会更加顺畅的。姜浩可不想因为自己而节外生枝。
而面对姜浩的紧张,杨彬院士笑了笑,没有继续这个话题,而是换了一个话题,对姜浩问道:“你还没去沈城开过特训班吧?”
“没啊!”姜浩摇摇头,开口道:“我的特训班是随着石化产业的国际会议走的,没有在沈城的会议安排,我也就没去过沈城。”
一听姜浩这话,杨彬院士点点头。
杨彬院士是飞行器设计专家,并不是航空发动机专家,但即使他并不是航空发动机专家,他也能根据姜浩的讲义,在航空发动机领域有新的想法;
而沈城专业的606航空发动机研究所一直没有消息传来,原来是他们并没有参加过“jhsx”特训班。
杨彬院士觉得自己应该要去一趟沈城了,姜浩的数学如果能应用在航空发动机上,这可能会给他的“战-20”项目带来重大的变革。
“我要先去趟沈城了。”喝完了杯中的茶,杨彬院士起身,着急忙慌的离开了。
而姜浩急忙起身,不放心地嘱咐了一句:“杨院士,您的真要考虑清楚啊!”
东北沈城,606所,ws-15航空发动总设计师程实英办公室。
看着坐在自己办公室里的战-20总设计师,程实英一阵头大,他开口道:“杨院士,您怎么又来了,我跟您说了,您要给我时间啊!涡扇15还需要完善!”
战-20虽然已经完成了首飞,但是它搭载的是大毛生产的al-31f发动机。
之所以选择这款发动机的原因很简单:国产发动机还不成熟无法投入到战-20的试飞工作。
这al-31f航空发动机不仅是当时的唯一选择,同时这款发动机空军已经用了多年非常熟悉,各种后勤保障体系也非常健全,用起来熟门熟路,对一款刚刚试飞的新机型来说,用成熟的发动机最为稳妥。
而其实从首飞开始,整个战-20项目组都在一直努力完成发动机的国产化,其中涡扇15是最终的目标发动机。
因为,作为涡扇15的总设计师,程实英压力是很大的,而这航空发动机涉及的范围很广,不是一蹴而就的,这杨彬院士亲自来上面催,他真的压力很大的。
程实英总师带着几丝无奈开口:“杨院士,面对这个涡扇15,我比您更着急,我还想凭借着它评选院士呢!”
“但是这真的是急不得!”
看着满脸不耐烦的程实英,杨彬院士笑了笑,他递出了那份《关于姜浩数学在航空发动机中的一种创新应用》论文,开口道:“不不,程总师,我今天不是来催你的,你看。”
程实英总师接过杨彬院士递来的论文,看了一眼题目后,不爽的皱了皱眉——他真的很不喜欢别人在他的项目上指手画脚。
“姜浩数学?”看到一个陌生的名字,程实英总师问了一句:“谁是姜浩啊?”
没有看这篇论文,程实英总师不耐烦地开口道:“杨院士,这个事情真的急不得,各项实验必须要一步一步的进行,可靠性是最大的要求!我们有时间的!”
杨彬院士很耐心的一笑,开口道:“你先看一下这篇论文嘛,这是我写的!”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