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枯萎黎明[此间的少年]

关灯
护眼
你要的感情(清水)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01

语音通话切断。恍然间姬野回到一年前。

姬野从来恐惧失去朋友。他记忆错乱,将《哈利·波特》的西弗勒斯·斯内普记成《雾都孤儿》的奥利弗·退斯特,认为狄更斯《雾都孤儿》里,主角奥利弗的最经典台词是“求您了先生我什么都可以做”。这个台词在《雾都孤儿》中的原版是“求您了先生我还想再要一点”;济贫院中,缺乏食物的奥利弗向先生们请求再添一份粥。

《雾都孤儿》有音乐剧。音乐剧中倒是有一首歌叫《我愿做一切事》。不过那首歌的氛围欢快,并不悲惨。后来姬野想,自己之所以记错奥利弗的台词,也许是因为自己的《雾都孤儿》是插图版,奥利弗的惨状成为画面,使姬野印象太深。

这个台词在《哈利·波特》中的原版,是斯内普被询问,愿意为救所爱之人付出何种代价;斯内普回答,什么都行;最终,斯内普付出了自己的信仰与生命。

姬野是一个傲娇。他通常不会请求人。他的请求不是像命令就是像谈判。他很少失态。

02

姬野不记得自己是否曾经请求过羽然。去年的八月三十一日,姬野挂断自己祝羽然与阿苏勒在一起的电话后,羽然隔了片刻,又打来一个电话。

第二个电话,最终亦被姬野挂断。

挂断后,姬野想,倘若自己死在此刻,没有人会来救自己,亦没有人会在意自己。

羽然与阿苏勒在一起了。他们属于彼此。羽然会因为姬野向阿苏勒要求接吻而不高兴,阿苏勒会将姬野的接吻要求如实告诉羽然。与姬野尚在一处时,阿苏勒没有因接吻要求而流露出任何不快;但,显然,这个要求让阿苏勒不悦,只不过阿苏勒没有表达给姬野。

——真是口是心非,喜怒不形于色,很礼貌,有良好的教养。

他们双双背叛了姬野。

03

羽然与吕归尘其实不曾背叛。他们在一起了,因此姬野对他们不再是第一位。姬野原本亦不是羽然的第一位。羽然的第一位永远是她自己。

不过,姬野曾经以为,与自己在羽然心中的位置相比,自己在阿苏勒心中有更高的位置。

阿苏勒会在放学后折返回校园给姬野送伞。那天雨很大,阿苏勒即便有伞亦被淋湿。姬野问,你为什么要来,我时常淋雨,淋雨舒服且让人清醒,何况,即便现在雨大,过一阵雨就小。

阿苏勒遂科普酸雨、空气污染、脱发。

姬野接过阿苏勒的伞。那是他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被人送伞。他不记得那伞最终自己有无用上。他记得,原来这就是朋友,自己有了一个很好的朋友。

然而,朋友长大了。阿苏勒有了阿苏勒的恋人。姬野不是阿苏勒的恋人。

04

八月三十一日的第二个电话中,羽然明确教会了姬野一个内容——倘若人爱一个人,那,人不应该自我中心,人应该为所爱之人着想。

“我不是你的垃圾桶。”羽然说,“你不该将你的朋友作为你的垃圾桶。”

羽然以何种状态说出这话,这里按下不论。羽然演技精湛,能操纵自己的情绪,使其在瞬间切换。然而,无论羽然做了什么,她的道理正确。

姬野曾经是一个自我中心的人。听了羽然的话,他短暂地不再自我中心。

他放任羽然说了一些话。挂断电话后,他想,自己是羽然为吕归尘杀死的祭品。

羽然说阿苏勒要升学;尽管这一天也是姬野的八月三十一日,高中最后一年开学前夜。

05

姬野不介意为吕归尘或羽然死。不过,“为吕归尘或羽然死”是一个悖论。姬野愿为羽然或吕归尘做许多事——前提是这些事能让姬野继续陪伴他的朋友们。狄更斯《双城记》终末援引一句《圣经》:“我是复活与生命;信仰我的人,尽管死了,却依然活着;活着且信仰我的人,将永远不死。”

《双城记》是一个三角恋故事。为了让查尔斯·达尔内与露西·曼内特在一起,西德尼·卡尔顿代替查尔斯·达尔内被处决在断头台。卡尔顿对露西的爱如同信仰,卡尔顿的死亡平静而崇高,狄更斯援引的《圣经》是卡尔顿的遗言。

但露西爱卡尔顿——尽管不是对恋人的爱。达尔内亦将永远铭记卡尔顿——卡尔顿买通人进入监狱里见到达尔内,和他说话、让他冷静、与他换衣服、最终下药使达尔内昏迷、让人将达尔内伪装成卡尔顿本人送走。

有些人死了,但他被所爱之人爱,因此他活着且将在回忆里永生。

挂断电话后,姬野察觉,自己不再被羽然与吕归尘爱。

06

他从未像那若干小时一般清晰地意识到自己希望活下去。

他一度以为自己活着的理由是吕归尘以及羽然。高中第二年,死亡的念头时常在姬野的脑海中徘徊不去。彼时,姬野不是想着必须活下去才能等到羽然再次来南淮见自己,就是想着必须活下去才能进入好学校,与必定将进入好学校的羽然“门当户对”。

或许,诚如羽然在第二个电话中所批评的,姬野对羽然的爱不尽是真正的、对羽然的爱,而有很大一部分是借口。

——姬野出于自恋、自负、自我中心等原因找的借口。

书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书架

御龙 【名柯】苏格兰之殇(苏格兰弱攻) 易孕体质小狗 孽兄 都说不要太宠指挥官了 cha得总裁心 路人甲的戏演对了吗 漂亮炮灰的攻略记事 全宇宙变成我的攻略场(双性np魅魔美人受) 舔了室友两年后我再也不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