润州码头,两岸杨柳新绿,垂绦如碧,集市人来人往,沿街摊贩叫卖声此起彼伏。
季伯常带着任之初行走在街市之上,任之初提着刚钓上来的鱼,背着鱼竿,跟季伯常四处张望,路边的货郎下了挑子,正摆弄着挂在扁担上的小商品,货郎旁边便是一个小吃摊。
任之初问道:“伯常,你要去哪儿吃,别走这么快!”
集市上行人络绎来往,不少人路过都往他们这边瞧,任之初扫了一遍,发现他们的目光大多集中在前面季伯常身上,不少路过的小姑娘也驻足一观,看到季伯常用丝帕遮住嘴巴笑个不停。季伯常不言语,带着任之初坐在小吃摊上,摊主迎上来笑道:“公子吃什么?”
季伯常抬起手指着任之初手上的鳜鱼,淡笑道:“把这尾鱼好好料理,做个清蒸鳜鱼来,切记少油。”
“好勒!”摊主接过任之初手上的鱼,当即就在不远处的灶台边杀鱼。
季伯常就这么坐着,就已经让许多人驻足观看,让坐在旁边的任之初都有些不自在,一双双灼灼的目光在他身上游历一边之后都集中到季伯常身上,让他都有些羡慕。
“不要紧张,行走江湖此等事情还算好的。”季伯常拿起桌子上简陋的瓷碗倒水喝。
任之初惊讶的问:“你以前来过这儿吧,我觉得你很熟悉这里。”
不远处的杂耍艺人已经开始表演了,吆喝招呼行人观看,围上了大抵三四圈的人,人群中见高高举起一柄锤子,或许在表演胸口碎大石,也正因此,看他们两人的目光也少了些,季伯常才与任之初对视一眼。
“润州乃我的家乡,十岁前我生活在这里。”季伯常话音一顿,吊人胃口地稍压低了声音,“不过父亲离世后便随着哥哥举家搬迁到扬州去,又嫌扬州太热闹,便搬到城外的镇子才开的粮行。”
任之初兴奋的说:“我就说嘛,你对这里这么熟悉。”
季伯常摇头轻笑,饮了一杯茶,才说:“这之后常年走船经商,哥哥他孤身一人带我长大,又是天元,岂能少了枕边人伺候,所以他每每行船都会到当地的青楼去出火。”
任之初恍然大悟,“所以大哥才会明天回来。”
“也不仅仅是这样,毕竟是家乡,有着先父的坟墓,一年开春,便过来看一看,也算尽一些孝心。”
远处碎大石的哐当一声吓得任之初差点跳了起来,任之初定了定心神,“这钓鱼的地方也是精心挑选的吧,刚才我还以为有人会潜下水去给鱼钩上挂鱼。”
“这倒不必。”季伯常微微一笑,“你应该挺直胸膛,相信自己可以钓上大鱼。”
“从小别人就说我黑,长的没有别人好看,还因为我是商人之子,也不待见我。”任之初气势一下子就低了下来,显然这些都是他非常不自信的地方,而他也把季伯常当成了知心好友,所以才倾囊托出。
季伯常回望着任之初,慢悠悠地笑道:“他们只是觉得你有他们没有的东西,所以才会嫉妒你。”
任之初从没往这一点想,“还能这么想?”
季伯常笑着说:“夫子说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所以当别人都这么看你,或者欺负你的时候,他们除了嘴上逞能,还能把你怎么样,只要自己活得开心,管他们说些什么。”
“是张夫子吗?”任之初问。
季伯常支着下巴,思考了片刻,却没有笑话任之初,“夫子是这么做的。”
“那就好,反正我只要好好孝敬我爹和锦城叔还有……对我媳妇好就可以了。”
“哦?”季伯常指尖抚过茶碗,语意带笑,“难道朋友就没有相应的待遇。”
任之初忙说:“有!你有!”
季伯常笑着应下,“那便好。”
任之初还想说些话让季伯常高兴,那边清蒸鳜鱼已经蒸好端了上来。
“公子,你的鱼做好了!”摊主擦了擦汗,恭敬的说。
季伯常看一眼便微有意外,除开寻常调味外,这鳜鱼还差点东西,他叫住摊主,“切几片姜丝撒上去,拿一勺热油浇上来!”
摊主一拍脑袋,“哎哟,还是公子懂吃,我这就去准备。”
等摊主把姜丝撒上浇上热油便呲呲作响,那姜丝伴随着鱼香瞬间就飘散出来。
“好香啊。”任之初舔了舔嘴唇。
季伯常拿起筷子夹了一块中腹,“这鱼鲜美,我们分而食之。”
任之初也夹了一块,放进嘴里一尝,他便忍不住道:“我就没吃过这么好吃的鱼,这鳜鱼也太好吃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