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一章名将之才
一代名将程务挺很得武则天器重与信任,他之所以被杀,就是触犯了“恢复李唐江山”这一禁忌。众将中,有不少人曾经是程务挺的部下,他们对于此事特别清楚。
武三思以此禁忌状告王孝杰,按理说武则天应该把王孝杰治罪才是。然而,让人想不到的是,武则天不仅没有治王孝杰,反而是对武三思痛下辣手,一点也不留情面。
“嗯。”就是王孝杰也是迷糊,为何他没事儿,武三思却倒霉了,打量着李隆基,静等李隆基给出大答案。
“此次大战,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了。”李隆基解释,道:“统兵之人,舍大帅其谁欤?要是大帅不统兵,你武三思行么?”
“有理!有理!”众将恍然大悟。
唐朝已经进入战争总动员了,大量的军队在调动,大量的粮草在运输,这一仗已经是箭在弦上了,不打也得打,打也得打。
既然要打的话,就得有一人统兵。武则天朝的名将只剩下王孝杰一人了,要是武则天把王孝杰给撸了,谁来统兵?
“王孝杰接旨。”贾铭把武三思的这副样看在眼里,摇了摇头,一脸的惋惜,冲王孝杰大声道。
无>错^版?本@在)69}书[吧*读}!+6!9书吧?首发本小说}。-
李隆基也有些好奇,睁大眼睛看着。
“王孝杰正要与贾大人亲近亲近。”王孝杰脸上堆笑。
“我接旨?”王孝杰有些意外,武则天已经对武三思痛下辣手了,自己接什么旨?
“我宣旨完毕,人年岁大了,有些累了,想要歇息。”贾铭冲李隆基招手,道:“楚王,随我来。”
“武三思,给你一个忠告,你老实点,休要再闹腾。”李隆基眼中精光一闪,道:“若你再不老实点,还要再闹腾的话,下次来的就不再是陛下的圣旨了,而是千骑!”
众将大是好笑,冲李隆基竖大拇指。
“这是冲武三思这孙子来的。”李隆基眼前一亮,打量一眼武三思。
“武三思,你还要不要闹腾?”李隆基瞄着武三思,调侃道:“你尽管闹腾吧,尚方宝剑还没饮血呢。”
至于不打这一仗,那更不可能了。因为突厥要在明年复国,一旦复国,就是巨大的隐患,会威胁北方的安危,后人提到这事时,就会骂武则天。帝王追求的不外功名,让自己的名声受损,武则天肯定不干。
“……凡有怯敌不进者,不敢力战者,不遵号令者,无论何人,皆可先斩后奏!钦此!”贾铭的声音尖细刺耳。
“要我老实?”武三思眼中厉芒闪烁,在心里暗道:“休想!我就要闹腾!就要闹腾!”
“陛下还亲手挪矮几,要皇嗣坐在身旁。”贾铭透露的消息更多了。
武则天赐他尚方宝剑,他就是大权在握了,自此以后,再也没人敢闹腾了,哪怕是武三思也得老实点。他就可以专心于军务,准备来年的大战。
“你……”李隆基这话如同响亮的耳光,重重抽在武三思脸上,怒火上腾,却不敢发作。
尚方宝剑在手,就意味着王孝杰的权力会平空增大很多,众将万万没有想到,武则天竟然赐给王孝杰尚方宝剑,要不惊讶都不成。
王孝杰手捧尚方宝剑,静静的打量着,泪水在眼眶里滚来滚去。
武三思很不得人心,经过这次事件后,他会更加不得人心,要是不闹腾,人们还不把他当作空气?
对于贾铭这个太监,李隆基还是敬重的,施礼很恭敬,贾铭点点头。
“大帅,你这是……”众将小心翼翼的试探着问道。
换一人不是不可以,可是谁能有王孝杰这样让武则天放心的?
“嗯。”贾铭赞赏的打量一眼李隆基。以他对武则天的了解,她这次之所以不给武三思留情面,原因就是李隆基所说。李隆基能以十三岁年纪就能有如此了得的见识,他非常欣慰。
要是换个皇帝,遇到这种禁忌之事,不管三七二十一,先把王孝杰拿下再说。这种事,史不绝书,有很多记载,最终导致惨败。
王孝杰双手捧着尚方宝剑,面向南方,恭恭敬敬的道:“臣王孝杰谢陛下隆恩!请陛下放心,王孝杰定破突厥!”
“哎!左骁卫大将军,你在天之灵有知,陛下赐我尚方宝剑了。”王孝杰仰首向天,大声祷告道:“当年大非川一战,若是您有此尚方宝剑在手,就不会有此一败了。”
武三思以禁忌告王孝杰的状,是用心险恶,就是要把王孝杰置于死地。若王孝杰死了,这仗就没法打了,武则天的帝王功业就会受损,她肯定不会忍受,肯定会对武三思痛下辣手。
他是在告诉李隆基,李隆基打得越好,东宫的地位越高,影响越大,李旦的日子越好过。
如此大战,干系很大,影响深远,当然要派出最有才干,最让人放心的将领来统兵了。
贾铭肯定是有话要说,李隆基忙跟上去,冲贾铭见礼道:“李隆基见过贾祖。”
“原来如此!”王孝杰和众将重重点头,一脸的恍然。
王孝杰接在手里,一打量剑柄,上面刻有一个武则天独创的“曌”字。这个“曌”字是武则天的“独门标识”,除了武则天,没人敢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