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以为可以露一回脸,却是没有想到,竟然丢脸了,还是丢大发的那种,别提武承嗣心里有多难受了。
更让他难受的是,群臣的目光总是在他身上瞄来瞄去,个个一脸的怪异笑容,仿佛他是跳圈的猴子似的。
武承嗣脸色难看,随着群臣回到殿里,以为这事没戏了,然而,转机却来了。
武则天在宝座上坐下来,脸色平静,扫视一眼群臣,道:“立太子这事儿,朕思之再三,总是犹豫难决,就趁今儿好好议议吧。”
“甚?甚?甚?议立太子?”
“我没听错吧?”
“我耳朵没出毛病?”
武则天的话刚落音,群臣就发出一片叫嚷声,个个一脸的难以置信,以为听错了。
“陛下,不可。”狄仁杰上前一步。大声反对,道:“观古今,就未有侄儿为姑母立庙祭祀之事。若是立武氏为太子,武氏为帝后,必是为父祭祀。”
无>错^版?本@在)69}书[吧*读}!+6!9书吧?首发本小说}。-
“国老,你这话就不对了。”张嘉福立时反驳,道:“观古今,也未有女皇。陛下以一介女儿身而成女皇,开一代先河,为何就不能侄儿祭祀姑母呢?”
“李隆基,你果然是包藏祸心,竟敢诅咒陛下。陛下,当诛杀李隆基。”武承嗣如同打鸣的公鸡似的,就差跳到屋梁上了。
狄仁杰是反对立武氏为太子最得力的大臣了,他当然要第一个站出来说话。武三思和武承嗣看在眼里,恨得牙根发痒,怎么每次提到这事儿,狄仁杰都要反对呢?而且还是反对最得力。
在这立太子的紧要关头。绝不能出错,要是李隆基乱说,那后果难以设想,会葬送李氏的前途。
这话搔到武则天痒处了,她一心要立武氏为太子,就是因为武氏会为她立庙祭祀。要不然的话,以武三思和武承嗣二人的才华,哪里入得了她的法眼。
“哦。三郎,何出此言?”武则天大为诧异,忙问道。
“没错!”武三思和武承嗣二人见武则天欢喜,他们也是高兴,大声附和。
争到最后,谁也说服不了谁,照这样争下去,就是争上十年也没有结果,武则天的眉头拧着了。
“这……”李隆基也是一愣,随即醒悟,暗道:“立太子这事儿早就该进行了,只是因为突厥南犯而推迟。如今,突厥覆灭,北地安宁,的确是该处理这事了。”
“嗯。”武则天一愣,脸上的笑容有些发僵,随后点点头,很赞成张柬之这话。
武承嗣也不甘落后。忙保证道:“陛下雄视天下,气吞四海,驱使群雄,谁敢不遵?以陛下之英名,当万古流芳,侄儿定要令天下各地为陛下建庙,请高僧主持。一日三祭。”
武三思和武承嗣二人脸色铁青,脸孔扭曲了,看着李隆基,眼里快喷出火来了。
虽然李旦和李显是武则天的亲儿子,可是,他们骨子里还是李氏之人,他们若是当上皇帝,定然是为李氏立庙祭祀,不会祭祀武则天这个异姓。
“陛下,此事不难决断。”李隆基上前一步,大声冲武则天道。
武则天以一介女流而成为中国历史上的唯一女皇,这是开了一代先河,这是武则天平生最得意之事,她不能不能喜。
“我没听错吧?不难决断?”
“好!好!好!”武则天大为欢喜,脸上泛着笑容,笑眯眯的,很是享受。
“这话何解?”武则天一愣。随即问道。
“这要是不难决断,能争论这么多年么?”
立太子是国之大事,也是犯忌的事儿,等闲不会提起。更何况,武则天要立太子这事儿更加复杂,敢提的人不多,武则天主动提出来更少。
若是立武氏为太子,那么李氏就会势危。武三思和武承嗣二人对李氏是毫不手软,无时无刻不在想着置李氏于死地。武承嗣就曾向武则天提出。把李氏斩尽杀绝,只是因为群臣的反对才没有进行。
“嗯。”武则天很是赞成这话。
这争论已经持续了好几年,各有各的道理,让武则天难以断决。今日如此一点也不意外。
“楚王是不是说大话?就是国老也不敢说这话呀。”
“太好了!”武三思和武承嗣二人一脸的狂喜,昂首挺胸,就差放声高歌了。
这是二人的糗事,李隆基是哪壶不开提哪壶,当众揭他们的短,让他们万分不爽,却又无法反驳。
有了武承嗣丢脸这事儿,群臣还以为这事儿没戏了,谁也没有想到,武则天竟然主动提出来,要好好议议立太子之事,谁能不惊讶?
“不管是谁当上太子祭祀陛下,最重要的一点不是姓李还是姓武,而是在于能否让江山传承久远。”李隆基如同没有听见群臣的质疑声似的。
李旦、李显和太平公主一脸的诧异,紧接着就是欢喜。
传给侄子嘛,侄子没有儿子亲;传给儿子嘛,儿子又是异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