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有各的好,各有各有的不足,陛下,不如先不决断,静观其变。”慧辩出主意。“静观其变?”武则天若有所悟,点点头,道:“谢大师提醒。朕先不动,先看看他们如何折腾,嗯,就如此办。”
姚崇、宋璟和张说他们的优势在于年富力强,是未来栋梁,劣势在于眼前这一关过不去。
李隆基才智了得,而又立有大功,在朝中,在军中的声望很高,他的势力很大。不除掉李隆基,太平公主要当上皇太女想都别想。
xxxxxxxx
“婉儿说得对,三郎最可怕的地方就在于此。”太平公主很是赞成这话,道:“如今的三郎入主兵部,掌控了军权,更是控制了洛阳驻军,他的势力很大,即使陛下的决断,必要时他也能推翻。”
“那没用的。”上官婉儿却是看得很清楚,道:“突厥覆灭可以说是楚王一手促成,没有楚王就不会有如此大胜之仗,他在军中的声望很高,他的话很好使。不管是谁掌控兵部,只要楚王开口,就得给他办理。他去不去兵部,都一个样。”
“要说才华的话,太平远胜老七老八,立她未尝不可。”武则天想了想,道:“可是,三郎这小子精明过人,不在太平之下,甚至于有过之而无不及。要是立老八的话,就是一传两君,以三郎之才,定能把朕的江山治理得团锦簇。”
太平公主设宴,要众人坐下,酒过三巡,菜过五味,道:“今日请你们前来,是要商议我如何当上皇太女一事。朝中情形,想必你们都清楚了,你们就畅所欲言。”
“大师。没你说的那么简单。”武则天的一脸的烦躁。道:“国老是德高望重,影响大,可他的年岁不小了,他还能支撑几年?就是那个张柬之,虽然才智了得,不在国老之下,可他的年岁比起国老还要大。若朕立老七为太子,国老和张柬之不在了。谁来支撑?”
“六弟,君子报仇十年不晚,你莫要以一时气怒而坏了公主的大事。”张易之提醒一句,道:“只要公主大事得成,此仇一定能报。”
武则天精明过人,善谋善断,一辈子决疑无数,却是在立太子一事上难以决断。过去,是在立武氏还是立李氏一事上无法决断,如今又在究竟立谁的问题上难断。
“李隆基?”张昌宗眼里如欲喷出火来,恨得牙根发痒。
李隆基把张昌宗给废了,一提起李隆基,张昌宗就是愤恨不已。
“朝中情形已经明了,庐陵王、皇嗣还有公主,各有各的势力,相较而言,皇嗣的势力最大,最为可怕。”窦怀贞第一个发言,道:“以我之见,公主要想当上皇太女,首先就要扳倒皇嗣。”
现在要商议抢夺太子之位,上官婉儿自然是要来的。
“若是长远看的话,老八更好。”武则天没有表态,道:“若是眼前看,太平更好。至于老七,他呀,耳根子太软了,而又没有主见。其实,老八也是没有主见,不能决断,不过有三郎在的话,就没事。”
“没错。”太平公主赞赏的打量一眼张易之,道:“依我之见。七哥八哥不可怕。可怕的是三郎。三郎不除,我难以成功。只要你助我成功,一定遂你所愿。”
“向陛下进言。说李隆基有异心,想要谋逆,有我们兄弟,还有婉儿,此事一定能成。”张易之出主意道。
“见过公主。”太平公主府里,人来人往,不断有人前来。
就连上官婉儿也来了。
李旦这个皇嗣就是太平公主的绊脚石,若是不能把李旦拿掉,她这皇太女就莫想了。
现在想到,一切都晚了。
“姚崇、宋璟、张说这些年轻人,年富力强。而又才智非凡。尤其是那个姚崇,有房杜之才。他们若是支持老七的话。那就不会有青黄不接之忧,可他们偏偏倾向于老八。”武则天双手一摊,道:“若朕立老八为太子的话,固然是后继有人,却是眼前这一关难过,国老和张柬之他们一定会极力反对。”
“要不,我们派刺客暗杀楚王。”张昌宗恨恨的道。
“暗杀?不错!”一片附和声响起。
“嗯。”太平公主眼前一亮。
“没用。”上官婉儿却是否决,道:“楚王身手了得,这是众所周知之事。更不用说,他出入都有好手保护,谁能近得了他身?”
李隆基可斩大食千挑万选的勇士,其身手可想而知了。而且,他出入护卫森严,要想行刺李隆基很难。
“更不用说,一旦行刺失败,必然会激怒楚王。”上官婉儿一脸的凝重,道:“楚王一怒的话,一是会血流成河,二是他会趁机打压公主的势力,到那时,就应了‘偷鸡不成蚀把米’的话了。”(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