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醉僧怀素
少年上人号怀素,草书天下称独步。
墨池飞出北溟鱼,笔锋杀尽中山兔.
——唐李白《草书歌行》
这是什么字啊?草书?狂草?
细看这张纸上的字,果然是草书,笔法瘦劲,飞动自然,如骤雨旋风,随手万变。
草书的贴子,高泽也看过背过不少,像什么孙过庭书谱,也就是孙过庭的一本书论,也是他传世的草书代表作。
像什么韩道亨的草决百韵歌,这是韩道亨传世的一篇书法作品。
所谓“形似”,作者用了“奔蛇走虺”、“骤雨旋风”、“壮士拔山伸劲铁”、“又似山开万仞峰”等约七十字,描述了其狂草的形式美。
正确内(容在%六九%书'吧读!{
疑问刚起,只觉得手中的棰杆突然变得轻了不少,低头一看,不由哑然失笑。
再看字的线条,显得粗细较为均匀,且“柔多于刚,线条婉畅,富于弹性,结体姿态也婀娜清丽,行距疏阔”。
无错版本在读!6=9+书_吧首发本小说。
洋洋洒洒,一气呵成,真如龙蛇竟走,激电奔雷,它是一种圆转流畅的书法艺术。
难怪有人说怀素的“狂草”是古典浪漫主义的书法艺术,为千百年来人们所赞赏。
这三部分的内容都有了,高泽看着面前的三幅草书,脑子都有些发懵,心神恍惚,平息了好一会儿,才抑制了自己狂跳的小心脏。
自然知道这幅《自叙帖》的字体结构和布局上大小相间、疏密互映、斜正参差的手法。
“其述形似,则有张礼部云”……,“叙机格,则有李御史舟云”……,“语疾速,则有窦御史冀云……”。
从这些方面看,这确实是年代非常久远的一幅字贴。
高泽自幼就在两位爷爷的教导和熏陶之下,对书法非常的感兴趣,也练习了几年。
再看宣纸的颜色非常白,发着一种类似于玉一样的白色,不发暗,且白得很自然,一看就让人觉得是年代久远的纸品。
咦,不对呀,怎么这个棰杆的手柄是空心的呀?里面好像也有东西呀,不会是《自叙帖》的第三部分吧?没有那么巧吧?
这还真是个传奇的木鱼的故事啊,可惜内中的具体情况,恐怕早已是湮灭在了历史的尘埃之中了。
高泽思来想去,不得其解,围着桌子来回的踱起步子来,踱得兴起,顺手操起桌上敲木鱼的棰杆,在木鱼上狠狠的敲了两下,仿佛是为了发泄憋闷在心里的兴奋、激动,还有着急和不甘心,那第三部分到底在哪儿呀?
这是《自叙帖》的第一部分,怀素以八十余字的篇幅,自述其生平大略。
“目愚劣,则有从父司勋员外郎吴兴钱起诗云……”。
第一句就是“颜刑部,书家者流,精极笔法”,下面应该是“水镜之辨,许在末行……。”
“咣铛”一声,惊醒了还在沉思中的高泽,嗯?怎么了?什么声音呀?
第三部分?第三部分究竟在哪儿呢?难道还在庙里吗?
那是因为他两位爷爷的藏品中都是以这两种居多,他看得多,上手把玩的机会也多,而两位老爷子讲的教的也多,所以他自然在这两方面下的功夫也多一些了。
唉,不看了,还是先收好,等两位爷爷回来,让他们给看看吧,这究竟是不是怀素和尚的真迹啊,如果是的话,嘿嘿,那可就是真的好东西,好宝贝了,但愿是真的啊,阿弥佗佛,菩萨保佑啊!
而像书画、金银铜器以及另外的一些收藏杂项,他的知识、经验、实践都还是比较欠缺的。
这三幅字应该是一个整体,因为太长太大,被人按照内容刚刚好的给裁成了三张,也没有装裱,没有钤印没有题跋。
这分明就是《自叙帖》的第二部分,节录颜真卿《怀素上人草书歌序》,二百五十余字,借颜鲁公之口,展示“开士怀素,僧中之英”、“纵横不群,迅疾骇人”的“草圣”气象。
高泽细数了一下,全篇共七百零二字,一百二十六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