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泽刚才也一直是在胡闹嬉戏,倒也没有多看几眼这火神像的模样,转回头仔细观察,倒有点像是道教天神杨戬,也就是《西游记》中比孙悟空还多一个变化的二郎神。不过,上古时期黄帝、炎帝本是同根同族,所以传说中的祝融时而是炎帝之孙,时而又是黄帝的后代也就不奇怪了。
“危襟正坐,神情威武肃穆。神像的后面耸立着一面帅旗.金字大书“火德真君”四个大字。”孙老爷子叹着气摇着头,又接着说:“你再看看现在火神的样子,神像上的描金彩绘亮漆都已经脱落了,帅盔﹑金甲上的鎏金已经发黑,没了一点金黄之色了,唉!”
走进大殿,只有孙老爷子一个人还在里面,这儿摸摸,那儿理理的,一边整理还一边直摇头,好像有什么不满意似的。
在原始社会里,原始人群每年在他们认为象征着“火”的夏季里祭祀火神,答谢火神对人类的赐福和恩德。在秦代以前,祭火神就已成为国家祀典的“七祀”之一。
孙老爷子都在这儿催了,算了吧,还是先回家吧,省得引起孙老爷子的猜疑。
站定了身子,定睛一看,原来是于伟这小子,又矮又胖的,用高泽的话说,“他就是个矬子,说他是《水浒传》里的王英,《封神榜》里的土行孙,那也太抬举他了,充其量就是个草包武大郎。
其实现在人们所知道的清明节就是古代皇帝们为了纪念这位忠君报国孝敬父母的火神(原名介子推)流传下来的重要的民族节日。
《灵宝经》又云:“赤帝之子,丙丁受之,天真火德之三气。”
火神其实就是一个三头六臂的化身,有着六只胳膊,每只胳膊分别拿着弓箭、宝剑、火葫芦等法器,浑身金盔金甲,看着凶神恶煞。
话说掌管着民间的火,常常拜奉他人们家里不会出现火灾或者其他的灾难。
高泽原本还准备照着脑中声音的意思,再看看火神的六臂中的法器呢,那里面空间有什么东西呀,脑中的那个声音居然还专门的提示自己去看呢。
就算是有什么东西,可怎么取出来呀?难不成还要把这火神像给砸碎了再取出来吗?这倒是个难题呀!
其实火神是古代一位将军的化身,他当年忠君报国,但是当朝皇帝听信宦官谗言将他用火困在深林里,他为了救自己的母亲而被火烧身亡。
祝融有个弟弟叫吴回,又称回禄,也是官司“火正”。
《墨子·非攻下》记载如下:“(成汤伐夏),天命融(祝融)隆火干厘夏城之闲,西北之隅。”
“小泽啊,你看啊,原来的火神像是描金彩绘塑像,头上长着三只眼,豹头虎目、红眉赤髯、怒目圆睁、头戴帅盔﹑身披金甲、身有六臂,均手执法器。”
关于这火神的故事,高泽在书上看得多了,各种各样的传说五<fontstyle=“float:left;line-height:0;font-size:0;overflow:hidden;width:20px;“>’,‘首发‘</font>八门,而且各地的说法也不尽相同。
正因为祝融是火神,他的威力也被应用到两军对垒的战争中去了。
至于三头六臂的说法是两只胳膊是他自己的,两只是他父亲的,两只是他母亲的,三头的说法是,一张脸是他自己,一张脸是他父亲的,一张脸是他母亲的。
由此可见,祝融系炎帝的第五代玄玄孙。
降火助战,这可能是首次把火战使用于战争中的吧。
还有供会,又叫“火神节”。据传说,正月初七“给火神爷做生”,把这一天定为“火神的生日”。即时,家家户户烧香摆供,祈求火神赐福。
高泽先是没叫他,悄悄的把木鱼放在了法台上,然后才轻轻的叫了一声:“孙爷爷,您还没走啊?”
两相一对比,心中竟生出了些许的落寞和惆怅,一个略显幼稚的想法突然就出现在了自己的脑中,高泽竟然想有朝一日重新修建这破破烂烂的火星庙,重塑火神的金身法像。
孙老爷子看高泽这都看了半天,还没有走的意思,他可没有时间陪着这小子在这儿瞎胡闹,就对高泽说:“小泽啊,你没什么事就回家吧,以后可不许再来这儿瞎闹腾了,这可是对神灵的大不敬啊,知道吗?”
高泽眼睛望着已经毫无半点威仪又有点脱漆破落的火神像,心里也在回想着自己在书上在老人口中所看所听的火神的传说和故事。
高泽在《封神演义》中看过有个叫罗宣的,乃是纣营中人,是通天教主的截教的门人,曾在火龙岛修炼,后被姜子牙封为“南方三气火德星君正神”。
说实话,高泽在心里很看不起于伟,也不想和于伟有什么交集,更不想有什么冲突。
他的那张让人看了就生厌的“肚肺脸”,两只眯缝着的小眼睛,一付猥琐的样子,不过就是六七岁的年纪,还摆出一付天下他最大的模样。
高泽还没开口,于伟就先语气很不友好的说开了:“这不是高泽吗?急吼吼的往哪走啊?没长眼睛啊?”
“于大少爷,我眼拙啊,没看出来,原来是您站在这儿呀!我还以为是个电线杆子呢!您这平时不是‘小弟’,就是‘跟班’的,还挺多的,今天怎么就您一个人呀?”高泽一脸的戏谑,嘴里是毫不留情,尽是讥讽之词。
于伟被高泽说得有点脸红,这小子也就是狐假虎威而已,仗着家里有点钱,大人给买的玩具也多,就用这些玩具和零食,笼络了村里的大多数的孩子,俨然就是村里的“孩子王”。
本文由小说“”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