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火德真君
地静烟云满,开轩水上栖。泥封丹灶湿,竹护药苗齐。
火德时为帝,冰心日有跻。冯虚千古梦,能为指阶梯。
——《集李炼师水竹轩》——邢台黄元功
怀着激动和忐忑的心情把书贴放好,找到被扔出老远的棰杆的棰头,小心的装好,拿着木鱼又往火星庙而去。
林佩云看他行色匆匆的,也不知道他忙些什么东西,但她素来是闲静的性子,对自己的儿子也是非常的满意和放心,平常也不大过问儿子的事情。
再说了他一个小屁孩,能有什么事啊?
高泽连蹦带跳的跑到火星庙,往里一瞧,人都已经散去了,被他们抬开的大殿的门已经放回了原位,门敞开着,还没上锁。
可见他并非“完人”,郭亚注释“火神也”。
正确内(容在%六九%书'吧读!{
相传,在远古时期,燧人氏钻木取火,给人类带来了光明,并使人类进入了熟食阶段。为了纪念他,人们尊称他为“火神”。
行啊,看就看吧,也没什么特别之处呀,都是塑像而已。
“火神,六臂,法器;火神,六臂,法器。”突兀之间,脑中的声音又响了起来,“火神,六臂,法器”,什么意思啊?
那么,祝融又是一副什么模样呢?
《大荒西经》则补叙为:“颛顼生老童,老童生祝融”。这样一说祝融又成了黄帝之后了。
《汉书·五行志上》一书说:“古之火正,谓火官也,掌祭火星,行火政。”
《封神演义》六十四回就是说罗宣火焚西歧城,里面对他的描述是“鱼尾冠,纯然烈焰;大红袍,片片云生。丝绦系赤色,麻履长红云;剑带星星火,马如赤爪龙。面如血泼紫,钢牙暴出唇;三目光辉观宇宙,火龙岛内有声名。”
封神后的火德星君,三头六臂,法宝众多,总体实力高强,但可惜碰上善於用水作战的克星龙吉公主,天生相克,无可奈何。
难道是让我去看看这火神六个手臂上的法器吗?
再加上大殿的门整日的落锁紧闭,哪还有半分的香火呀!连高泽这样的小孩都在心里为火神叫屈了。
另据《海内经》中又称:黄帝生昌意,昌意生韩流,韩流生颛顼。
高泽只得跟孙老爷子告辞回家,走出庙门的时候,又转过头来,恋恋不舍的望了望火神手中的法器,那里面究竟有什么呀?
《左传·昭公二十九年》中曰:“火正曰祝融”,火正,就是掌管火的官员,神话中的火神祝融,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已经逐步演化成了司火的官职。
只是名声没有祝融大,人们把火灾称为“祝融之患”不是没有依据的。于是,就有了用祝融代替火灾一词的来历。
心头不禁一阵唏嘘,果然是如孙老爷子说的,如今的火神早已经灰头土脸的了,全没了昔日的威武肃穆、金碧辉煌了。
后来,此俗主要流行于民间,有的隆重、有的随便,有的在夏天,但大多数地区则在春节后的正月里民间历史上就有在正月初七举办“火神会”的风俗。
面前的火神像倒是和《封神演义》中的封神后的罗宣有几分相似,豹头火眼,脚下踩着风火轮,六臂执风火剑、火印、火蛇、火葫芦、火神盾、火弓等火器配备,气势威毅,竟酷似神话传说中“哪吒“的变化后的形态。
史籍记载,祝融是上古时期炎帝的后代,《山海经·海内经》一书中关于他的出生作了以下叙述:“炎帝之妻,赤水之子听沃,生炎居,炎居生节并,节并生戏器,戏器生祝融”。
无错版本在读!6=9+书_吧首发本小说。
孙老爷子这才回过头来,看是高泽,就说:“小泽啊,大家都走了,你怎么还不走啊?”看来,这老爷子还不知道高泽已经回家了一趟又回来了呢
所供奉的火神像也是造型各异、千奇百怪的。火神,民间称之为“火德真君”,或直称“火神”。它是人们信奉的诸神中资格最老的神祗之一。
《山海经·海外南经》中说:“南方祝融,兽身人面,乘两龙。”
这小子还不知道里面是什么呢,就先操心起怎么取出来了,这一边走路一边想这取宝贝的事,也没注意,“咚”的一声,糟糕,撞了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