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看另一件明嘉靖斗彩灵芝纹盘,高3.6cm,口径14.8cm,足径8.6cm。成化以后的许多陶瓷著作都对成化斗彩盛赞有加。高濂《燕闲清赏笺》用“精妙可人”、蓝浦《景德镇陶录》用“点染生动”来形容成化斗彩,均非常贴切。
就像眼前的这两件明代斗彩的瓷器,一件是明成化斗彩蝶纹罐,一件是明嘉靖斗彩灵芝纹盘,小巧雅致清丽,胎质洁白细腻,薄轻透体,胎体薄如蝉翼,可映见手指,色彩丰富而华贵,让人看了好不喜欢。
每次写字的时候,就好像能在所写的白纸上看到要写汉字的准确字形,做到“成字在纸,成字在胸”,下笔如描红,这些都不成问题了。
先在胎上画好图案的青部分,罩上透明釉,入窑焙烧;烧成后,在留出的空白处用低温彩料填绘,再入烘炉中烘烤,即成斗彩。
首先第一条,看书可以增长知识,增长各方面的知识,丰富我们的知识量。
高泽现在看的书很多很杂,两位爷爷的书,他是随时随地的随便看,但是这些书也有很大的局限性,就是大多都是古玩文物的鉴定和历史传记方面的多。
对“斗彩”一词,通常的理解是以釉下青为轮廓,釉上填以彩色,烧成后遂有釉下彩与釉上彩斗妍斗美之态势,故称“斗彩”。
高泽现在的字也练到了一定的水准了,从唐楷入手,逆时而上,在写好楷书的基础上进一步练习了南行、北碑、汉隶、秦篆。
第二,看书可以让人的心静心下来,保持一个平和的心态,为以后的生活做准备
在《南窑笔记》里,作者也有自己的理解与表述:“成、正、嘉、万俱有斗彩、五彩、填彩三种。
陈贞慧《鹦鹉啄金杯》形容成化瓷器“淡淡穆穆,饶风致,如食橄榄,颇有回味”。遇到贵客,用成化杯劝酒,“醉眼婆娑,睹此太平盛物,不胜天宝琵琶之感”。
釉下青和釉上彩色静动兼蓄,对比鲜明,既素雅又堂皇,给人以丰富热烈、鲜明清新之感。
高泽因为对《南窑笔记》所研甚多,“斗彩”应该是最早出现在这本书里,据史料记载以及清宫档案上看,雍正年间称成化斗彩仍沿用“成窑五彩”之名。
另外就是一些知识性比较强的专业方面的工具书籍,高泽想看也看不太明白看不懂啊!
第四,可以修炼一个人的气质,人有诗书气自华嘛!
在如今更是难得,早已成为收藏界的宠儿,价格不菲。而这件蝶纹罐,器型小巧、雅丽精致、描画生动,也是成化斗彩瓷器中的精品。
无错版本在读!6=9+书_吧首发本小说。
明代成化时期的斗彩,是与宣德青齐名的明瓷中的代表作。这件蝶纹罐,色彩明快鲜艳、青与彩釉交相辉映,艺术效果非凡。
第三,提升自己的说话写字的水平,改正的提高我们的不足。
高泽虽小,在对瓷器的见识上却是非常的独到,他也是觉得这样定义“斗彩”还是名副其实的,也是对传统概念作了科学的扬弃。
现代的人给“斗彩”下定义为“以釉下青与釉上彩色相结合的、以钩勒填充、点缀、渲染、覆盖、拼凑等装饰方法表现的彩瓷工艺,而“斗”字,仍取“拚逗”之意和“斗妍”之趣。
盘撇口,浅腹,折底,圈足。内外斗彩装饰。内底绘如意云头一周,外壁绘灵芝纹7组。
从练眼读帖到练脑练心,再到后来的练手练结构练笔画。现在他对所写的字精审细察,成竹在胸,已经能做到下笔有神,准确无误了。
圈足内施白釉。外底署青楷书“大明嘉靖年制”双行六字款,外围青双方栏。
所以他现在不管在哪儿,只要看到一本自己感兴趣的书,肯定要想方设法的弄过来看一遍,凭着他过目不忘的本事,记也得给记下来了。
此盘造型小巧精致,纹饰简练,色彩鲜艳,灵芝描画严谨工整,寓意长寿、吉祥,乃是明代宫廷御用瓷器。
爷爷的描述还是非常的详尽的,也把这件嘉靖斗彩灵芝纹盘的特点点评得淋漓尽致,让高泽的认知也提高了不少。
明嘉靖斗彩制作比较精细,其器形和纹饰多与成化斗彩相似。
现在这两件成化和嘉靖的斗彩作品分别展示了明代斗彩的最高水平,釉下青与釉上彩釉争奇斗妍,是彩瓷的新成就。
高泽也看过明朝科学家宋应星的《天工开物》,那上面详尽地介绍了当时烧造瓷器的过程与工艺,并且配有图示。
本文由小说“”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