润柔过完年已经有十二岁了,她为人温和守礼又聪慧大方,权贵或是清流家的女孩都和她相处的很好,有不少手帕交,知道这些并不稀奇。这些兔子灯的确是皇帝为了自己的宠妃而扎的,前生沛柔是过了几年才偶然听人提起这件事的。
只有沛声正朝着她的方向看,挤眉弄眼的,像是很想过来搭话似的。
柯氏摸了摸她的头,“姐儿真乖,正该听祖母的话才是。姐儿如今在松鹤堂里住的好不好?要不要也搬到梅真堂里住一段日子,也和你大哥哥作伴。”
沛柔就点点头,辞了太夫人和李嬷嬷,由陆嬷嬷牵着在一群人的簇拥下往梅真堂去。父亲和柯氏已经穿戴整齐,润声也站在一旁,只等着她过来就可以出发。
大房坐的马车落在最后,也是最华丽的。与沛柔当日进府时的马车不同,今日所坐的马车其实是国公夫人出门专用的。
她自顾自的往下说,“而且往年好像也并没有看见有这样长的动物形状的灯。”
沛柔就笑着过去牵了哥哥的手,要和他一起出门。
前生沛柔和家里的其他孩子都并不相熟,只是跟着父亲,父亲也就把她放在肩头逛完了整个灯市。
李嬷嬷大约是担心灯市人多,柯氏的人看不好她。每年在灯会集市上走丢的人都不少,哪怕是豪门权贵也有丢失了孩童的。
庶出的子女当然也要为嫡母守孝,更何况她的母亲也才过世不久。不知道这样润声会不会误会她。
她就牵了李嬷嬷的手,“嬷嬷不必担心,今日意姐儿是随着父亲一起出门,意姐儿会听父亲的话,不会乱跑的。”
让她觉得有些讶异的是,向来身体不好的四叔母今日居然也要出门。
灯市主街道非常宽敞,两边都扎了兔子形状的灯笼,绵延十数里。
润声就苦笑了一下,含蓄道:“五妹妹今夜跟着父亲和母亲好好玩,灯市上人多或许有些乱,一定要小心。”
或者是看出沛柔神色中的犹豫和自责,润声像是感到抱歉似的,“妹妹出门好好玩,若是看见了好看的灯,千万记得给我也带一盏回来,我可以挂在小书房里。”
润柔一面盯着妹妹们怕她们跑远,一面道:“我听说是因为宫里的许贤妃属兔,所以皇上才下令让人扎了这些灯的。”
才坐下来,柯氏就招呼她用点心:“沛姐儿,这些点心都是梅真堂小厨房自己做的,也不知道你爱吃什么,挑了喜欢的用一点吧。”
而今生她和姐妹们相处的很好,见她能融入这个大家,父亲也觉得很欣慰,因此只在孩子们后面默默陪伴。
沛柔出门看灯,护卫是父亲的亲兵,身边带的仆妇则主要都来自梅真堂。
这是还打着教养她的主意吗?
马车里十分宽敞,所用的帘子和靠枕都是可抵万金的蜀锦所制,即便是夜晚看来也是精致非常。
父亲骑马走在前面,马车里只有沛柔和柯氏两个人,算来这还是今生她第一次和柯氏独处。
前生此时她们已经相当亲密,柯氏自然不会像这样有些客气的和她说话。沛柔也有些不知道如何应付,于是只是点点头,然后习惯性的捡了一小块自己爱吃的核桃酥,“谢谢母亲。”
灯市果然和沛柔记忆中的一样繁华非常。燕梁开国至今三任皇帝都可以算是明君,百姓安居乐业,百业俱兴。灯市的繁华不过是盛世的一个缩影。
海柔就笑着和她挥挥手,跟着常氏和姐姐出了月洞门。
海柔难得出门,几乎是目不转睛的盯着灯看,也还没忘了问一些无聊的问题,“你说为什么扎的灯笼全都是兔子啊,为什么不扎些别的小猫小狗小老虎什么的,真的就是因为今年是兔年吗?”
柯氏便温柔一笑,“姐儿喜欢吃就好。若是吃了觉得好,就让小厨房里的厨子给你做了送一些到松鹤堂里。”
在无人处她仍然自称“意姐儿”,李嬷嬷将母亲视作亲女,这是母亲取的名字,斯人已逝,这样也算是小小的宽慰。
“姐儿可千万记得不能乱跑,若是看中了什么东西,只管遣了身边的人去买就是了。”
怎么把这件事给忘了。若不是答应了海柔要陪她去看灯,她也不想出门了。
出门的事情已经无法更改,沛柔就对着他笑了笑,“沛姐儿记住了,一定给大哥哥带回来。”
而且不光是上元节当日,这些灯还将继续照亮燕京的夜晚长达半个月的时间。
灯市有十几里长,兔子灯也就绵延十几里,里面燃的都是灯油,且都是明火,需要有专人看守,若有损坏还要替换,所费人力物力颇巨。
听说曾经有御史上书,言灯之靡费,皇帝当场就摘了他的官帽,革了他的功名并且永不再录用。
而后就再无人敢在这些事情上置喙,可许贤妃在民间的名声也就随之一落千丈,在一些茶馆里甚至还有大胆的说书先生,把许贤妃几乎说成了狐媚祸国的妲己。
庆祝改状态加更一章~再换一个封面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