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弘斌穿越,自然还是造成了很大的蝴蝶效应。
最强大的流寇李自成和张献忠,如今依然是半死不活的割据一方,甚至流离失所;即将进入南明时代的大明,崇祯皇帝居然发动了政变,姑且让人知道他这个皇帝可不是只会坐以待毙的;至于原本越来越强大的后金,也因为一次决战低迷不振,不得不进入韬光养晦的阶段。
在其他方面,蝴蝶效应也在慢慢发挥作用。
比如科考方面,张弘斌的公务员考试已经进行到了第三次,来自全国各地的士子已经习惯了这种新鲜的科考方式。不管是真心打算在张弘斌这里混个一官半职的,还是本着来练练手见识见识的,也逐渐积攒下了不少的人数。
这批人在这一次大明举办新科考的情况下,也是踊跃报考。或许是正式工和临时工的差距,而且不必要从基层做起这件事情,让他们觉得非常的有成就感,故而考中而且愿意在大明做事的也有不少人才。
不否认,他们有不少其实都在被共和国筛选了一次又一次的淘汰品。但这几年的寒窗苦读,甚至实地研究,也使得他们比同时代那些指挥浮夸直大的儒门弟子要优秀得多,至少在实干方面是对方没办法比拟的。
甚至于,若非官位就那么几个,崇祯甚至希望把所有人都留下来。每个人或许才华不同,但都是可以干实事的人才,当不了内阁,可以当各部主事;各部主事当不了,可以在地方当知府知州;这个都当不了,还可以从村长乡长开始当起。经过改革,大明也开始关注到乡下这一块,地方的县长想要糊弄过去也是没办法了。
至于多出来的,可以作为预备人才,甚至崇祯都想修改一下之前定下的规矩,把小吏也让给他们。
长子张靖,此刻已经拿起五斤木棍在那里耍得虎虎生风,若非骨骼还跟不上,训练强度没办法提高,只怕五岁差不多可以上阵了……前提是还有机会给他用武的。
在一,6一9?一书一.吧一看`无,一错版本%!'
事实上,经过一番许诺,还是有不少人加入到了各个势力之中。唯有两个势力没有成功的,一个是刚刚抵达广西的李自成,地盘都没有谁会跟他受苦?另外一个就是后金,后金地处荒凉的辽东,苦寒难耐不说,后金经过和大明的决战之后低迷不振,明眼人一看就知道就算过去待遇再好也好不到哪里去,自然是谁白痴才会过去。但尚若是白痴的话,又岂会知道去参加科考?
当然,十年不理政那是不可能的事情,只是说此刻他的大部分时间,都放在了对下一代的培养上面。
有,至少还有两个和他差不多的存在。
对于各个势力争夺人才的战斗,远在长安的张弘斌可不会管那么多。
次子张才,按照张老爷子的说法,那是张家的栋梁之才,表字都取好了,叫做柱国。这位也的确是很有才华,头脑聪慧且有过目不忘只能。一岁就把启蒙读物读完,两个月前把《华夏字典》给背完,如今正在背《华夏词典》。大脑对词句的理解能力也是一流,没有老师讲解,也能够自己理解字里行间的意思。只怕两岁之后,什么儒家经典法家经典,都要被他看完了。